六、闽东苏维埃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政府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515
颗粒名称: 六、闽东苏维埃政府
分类号: K269.4
页数: 3
页码: 77-79
摘要: 大革命失败后,福建闽东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开始在农村积极开展活动。1932年4月,中共中央指示福州中心市委加强对闽东地区农村斗争的领导,以建立红色区域。在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推动下,农民运动和红色区域的开辟得到了发展。1933年11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的有利时机,在闽东发动全区性农民武装暴动,建立红色政权。随后,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开展土地革命。到1934年3月,闽东苏区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拥有11个县、1.1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和地方武装5000多人。
关键词: 福建 共产党组织 苏维埃政权

内容

大革命失败前后,福建闽东地区仅有个别共产党员分别在宁德、连江、福安等地活动,党的基础比较薄弱。1928年7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提出,在闽东以福安为中心创建一块红色区域。此后一年中,中共福安、连江县委在农村积极开展组织农会等活动。1931年4月至10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3次派遣熟悉闽西农村工作的邓子恢先后去福安、连江,指导两县县委把工作中心从城镇转向农村。闽东地区各县农村抗租、抗债、抗粮、抗捐、抗税的“五抗”斗争普遍开展。
  193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福州中心市委加强对福安、连江农村斗争的领导,开创新的苏维埃区域。为此,市委书记陶铸亲临福安、连江指导工作,市委也先后派出叶飞、江平、曾志、赖金彪、苏阿德、任铁峰等加强闽东地区党的领导,并成立福安中心县委。6月下旬,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在连江官坂合山村成立。这个支队转战在连、罗交界的山区,开辟以长龙、合山为中心的小块红色区域。随后,连罗地区成立闽东工农游击第九支队。9月,在福安成立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在红色武装的推动和影响下,闽东各地党组织还发动农民,广泛组织具有民间色彩的自卫组织红带会,人数超过10万人。1933年春荒季节,福安中心县委领导各县农民打土豪、分粮食,进一步开辟红色区域,扩大红色武装。1933年6月,中共寿宁县委和闽东第一个红色政权寿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范浚任书记,范铁民任主席。6月27日,叶飞、颜阿艺领导宁德县工农赤卫队和红带会农民发动“霍童暴动”,成立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8月1日,福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詹如柏任主席。10月,闽东工农游击第五、第七支队分别在福安和寿宁成立。
  1933年11月初,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决定利用国民党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闽东地区反革命力量暂时削弱的有利时机,在闽东发动全区性农民武装暴动,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年底前,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三支队攻占连江县透堡,成立闽东第一个乡级苏维埃政府,支队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游击总队,杨而菖任总队长兼政委。游击总队随即攻克连江筱埕镇,建立筱埕、马鼻等1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府。1934年1月,第十三游击总队又扩建为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魏耿任团长,陈祥榕任政委。接着,连江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透堡召开,连江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林孝吉任主席。同年1月7日,詹如柏、叶飞率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五支队和福安地区赤卫队,不发一枪,占领闽东沿海重镇赛岐,全面开辟福安、霞浦两县的红色区域。随后,闽东工农游击第一、第五支队组建为闽东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团,任铁峰任团长,叶飞任政委。第二独立团曾两度围攻霞浦县城,占领柘洋和福鼎县重镇秦屿以及寿宁县南阳镇。福安地区先后开辟面积达三四百里的红色区域。
  1934年2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县柏柱洋召开,正式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任主席,叶秀藩任副主席,张少廉任秘书长;下设土地、财政、粮食、军事、文化、肃反等职能机构。闽东苏维埃政府共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霞鼎、连罗6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及80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府。
  1934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巡视员苏达和连罗县委领导人魏耿、杨挺英、张瑞财等,在罗源飞竹乡仓前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罗源县苏维埃政府,阮在永任主席。1934年5月中旬,任铁峰、叶飞率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进击福鼎沿海重镇秦屿,击溃守敌。同月,霞浦、福鼎、泰顺(浙江省辖)三县边区成立霞鼎泰县苏维埃政府,吴有庆任主席。7月,福鼎县瑞云乡成立该县第一个畲族乡苏维埃政府。
  闽东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使全区五六十万贫苦农民分到土地。闽东苏区不仅把闽东7个县连成一片,而且发展到古田、屏南一带,形成拥有11个县、1.1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全区有地方武装5000多人。闽东苏维埃政权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1934年3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州被敌人破坏,闽东党组织同上级党组织暂时失去联系。为加强和统一闽东党的领导工作,正在闽东指导工作的叶飞、苏达,于6月底在福安县柏柱洋主持召开中共福安、连江两个中心县委领导人的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苏达任书记。连罗县苏维埃政府也于6月成立。临时特委加强对红色地方武装的发展和领导,大力巩固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霞浦建立闽东工农红军第十独立团。福鼎、霞浦、连江沿海建立3支海上游击队,霞浦西洋岛还建立闽东工农红军独立二团海上游击独立营,从而控制闽东的海上交通运输,支援苏区革命斗争。
  1934年8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闽东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和罗源赤卫队配合下攻克罗源县城;继续北上的先遣队又和闽东红军第二独立团在宁德赤溪会师。9月,在先遣队给予人员和武器弹药的支援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支提寺成立,冯品泰任师长,叶飞任政委。独立师随即在闽东游击第十一支队的配合下攻占周宁县城关,建立周墩苏维埃政府。随后,又在宁(德)罗(源)古(田)地区歼灭几股民团,开辟宁罗古新的苏维埃地区。
  1934年冬,中央红军北上后,闽、浙两省国民党军3万多人纠集各县保安团队和民团全面“围剿”闽东苏区。当时,在中央“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影响下,以特委书记詹如柏为首的中共临时闽东特委作出“保卫苏区决死战”的错误决策,致使红军遭受挫折,独立师二团团长潘伯成英勇牺牲。1935年1月上旬,叶飞在福安洋面山主持召开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紧急会议,基本上扭转死守硬拼的战略指导方针,决定在打击敌人嚣张气焰后,全面转入游击战。闽东独立师与赤卫军共两千多人,当即在福安彭家山、刘坪的平山岔伏击敌新八师4个团,毙伤敌军500多人。这是独立师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之后,马立峰、范式人率独立师一部留在福安坚持斗争;叶飞、赖金标率独立师500多人转移至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赖金标在宁德官岭村作战时牺牲。国民党反动武装侵占苏区后,勾结地主豪绅组织“清乡队”、“还乡团”,疯狂进行烧杀抢掠。仅福安县被全部烧毁的革命基点村就有133个,房屋34000多间,全家被杀绝的达5600多户。苏区斗争空前残酷。马立峰不幸被叛徒杀害;詹如柏也因叛徒出卖在寿宁被捕,在福安赛岐牺牲。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动摇通敌,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果断地除去这一隐患。叶秀藩、范式人、许旺、阮英平等领导人分别在福寿、霞浦、柘洋、宁德等地领导苏区军民坚持斗争;独立师则坚持在周墩、宁德等地开展斗争。
  1935年4月,闽东的国民党军大部分撤走。独立师在叶飞、范式人、许旺、阮英平率领下,在霞鼎、福寿、宁屏和闽浙边地区相继歼敌共数百人,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闽东独立师四团(陈挺任团长)、三团先后成立,闽东苏区形势开始好转。
  1935年5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藩因被叛徒出卖,在寿宁县官宅村遭敌围攻而牺牲。由于临时特委多数委员先后牺牲,临时特委在寿宁县含溪村重建领导机构,由叶飞任书记。临时特委决定改变斗争策略,实行“白皮红心”政策,派遣革命同志担任保甲长,与敌周旋,进行交通联络,情报搜集,并保护革命群众;抓土豪、筹款和对商人的政策也作了相应改变,从而解决红军给养、枪弹、药品等方面的困难。闽东独立师改编为3个纵队,执行武装政治工作队的任务,军事行动和群众工作、筹款相结合,积极恢复老苏区,并且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苏区。苏区形势进一步好转。
  1935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在柘荣县楮坪正式成立,叶飞任书记。特委下设霞鼎、福寿、鼎平、宁古4个中心县委及其所属的14个县委。特委还在寿宁垄岗设福寿办事处,范式人兼任书记,负责恢复老苏区的工作;在宁德梅坑设宁古屏办事处,阮英平兼任书记,负责发展新区的工作。
  1935年10月5日,红军挺进师在寿宁县郑家坑与闽东独立师会师。此后,红军挺进师与闽东独立师联合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大规模的“清剿”;并在纵横700多里的40多个县广泛开展游击斗争,恢复和保存许多老苏区,直到抗日战争开始。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政府志

《福建省志·政府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福建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起先民们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可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昙石山文化。秦时,无诸自称闽越王,建立福建第一个地方政权。此后政权、建制几经变动,至陈永定年间(557~559年),福建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闽州”。福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中,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