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溪—建西坳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质矿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148
颗粒名称: (三)松溪—建西坳陷
分类号: P54
页数: 2
页码: 1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该坳陷位于中国崇安-石城断裂以西,与邵武-建宁坳陷相连,与松溪-建西坳陷为邻。该坳陷出现地层除西部有麻源群外,震旦系广泛分布,下部为迪口组之斜长变粒岩夹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厚大于5879米;上部为龙北溪组之绿色片岩、片岩及石英岩,厚3800米,属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震旦统至下古生界分布于坳陷中心,为变粒岩和二云片岩,厚大于1462米,其中部分变粒岩原岩为角斑质凝灰岩。盖层不发育,仅于顺昌吴墩、建瓯房村口处之断裂中见有上古生界,中生代含煤建造亦见于断陷带中。本带褶皱不发育,有建瓯复向斜、松溪洋墩—建瓯南雅复背斜,政和—建瓯大历复向斜。断裂构造很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及后期之南北向及北西向之断裂。
关键词: 福建省 区域地质 地质构造

内容

西侧以浦城—武平断裂带为界,东以政和—大埔断裂带北段与闽东火山断坳带相邻。该坳陷出现地层除西部有麻源群外,震旦系广泛分布,下部为迪口组之斜长变粒岩夹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厚大于5879米;上部为龙北溪组之绿色片岩、片岩及石英岩,厚3800米,属细碧角斑岩建造。上震旦统至下古生界分布于坳陷中心,为变粒岩和二云片岩,厚大于1462米,其中部分变粒岩原岩为角斑质凝灰岩。盖层不发育,仅于顺昌吴墩、建瓯房村口处之断裂中见有上古生界,中生代含煤建造亦见于断陷带中。本带褶皱不发育,有建瓯复向斜、松溪洋墩—建瓯南雅复背斜,政和—建瓯大历复向斜。断裂构造很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及后期之南北向及北西向之断裂。
  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有政和—大埔断裂带和建瓯附近断裂带。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于政和、南平东、忙溪、大田、漳平及龙岩东一带,西南端延入广东,属丽水—海丰断裂的一部分,全长390公里,宽20公里左右,总体走向30~50度。由一系列平行分布倾向东南的陡倾角断裂组成,也是福建东、西部构造单元的分界线。南北向断裂:有浦城—永泰嵩口断裂带,长240公里,宽12公里。北西向断裂:有松溪—宁德断裂带和顺昌—闽清断裂带。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质矿产志

《福建省志·地质矿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重点记述清宣统三年至1990年福建省地质矿产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由概述、专业内容共三章18节及有关图、表组成。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