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向21世纪的福建改革开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133
颗粒名称: 三、面向21世纪的福建改革开放
分类号: F125.1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委在1992年提出了加快对外开放的战略,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重点推进沿海经济开放区建设,加速闽东南地区开放与发展,并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福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福建省 沿海经济 对外开放

内容

1992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召开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1986年中共福建省委四届四次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的成就和主要经验,讨论制定“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对外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中共福建省委作出《加快综合改革试验,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提出“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同年6月,中共福建省代表会议又提出加快沿海发展,建立“沿边、沿线、沿江”开放带,实现全省大开放的新思路。这些新思路对于实施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意义十分重大。
  1992年至1998年,中央又赋予福建一系列新的对外开放政策,如国务院批准将厦门集美列入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批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至10平方公里;批准在福清、东山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在厦门、福州两地设立保税区;还批准将三明、南平、龙岩、福安、福鼎等市县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等等。
  与此同时,福建省人民政府也推出不少新的对外开放举措。其中批准设立武夷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即为实施“北部拓展”战略和扩大闽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该开发区建设以发展国际旅游业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开发,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在探索第三产业加快利用外资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开拓吸引外资新领域。
  根据福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论证,确定加快闽东南地区的开放开发。闽东南地区包括福建沿海地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5个地级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也是中共十四大确定要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为尽快缩小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福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的要求,于1992年提出了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的战略构想。其要点是:(1)加快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使厦门经济特区成为闽东南地区的发展“龙头”。(2)充分运用特殊政策的优势,建成一批外向型的沿海城市群,高起点地吸收国际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资金、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全省支柱产业的形成。(3)通过超常规、跳跃式、大跨度发展,把闽东南地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的地带,并辐射带动内地山区的开发建设,进而实现全省经济的全面振兴。
  闽东南发展战略确立后,全省人民在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工业化、外向型和城市化并进,以振兴港口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加工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汇农业和第三产业。厦门经济特区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福州的各类开放区、投资区、保税区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外商投资企业成为福州市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构成这一时期福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点内容。1995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若干规定,主要内容有:鼓励外商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鼓励外商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方式合作开发经营现代农业项目;对外商投资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具备一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以及在贫困地区投资的项目,经财税部门批准,其企业所得税按15%的税率计征,有组织、有步骤地支持发展农业境外企业,带动农业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拓展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增加农业出口创汇,等等。上述这些规定,对加快福建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此后,福建多元化招商,引进外资大办涉农“三资”企业,创汇农业获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优质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牧产品等多类出口创汇基地,使福建农业外向型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漳州和福州等地还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发展闽台农业合作。从80年代初引进种子、种苗,逐渐发展到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的全面引进,合作领域也逐步扩大到山海开发、投资办厂、对外贸易、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引进的台资农业项目涉及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关联企业乃至旅游观光农业。到1995年,漳州已建立8个对台农业合作示范区。
  1995年10月15日至19日,中共福建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在福州举行。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动员全省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为迈向新世纪谱写宏伟篇章。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代表中共福建省委第五届委员会作了《髙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福建胜利迈向21世纪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在报告中,贾庆林系统地总结了福建改革开放,特别是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实践经验,指出:“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始终坚定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报告也指出了福建在前进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在全国大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和产业不多;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的宏观调控和保护机制尚未健全,粮食稳定增长的难度增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体制和机制转轨缓慢;物价形势较为严峻,物价涨幅持续达两位数;地区发展差距大,还有70多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等等。
  围绕落实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的精神,动员全省党员和干部群众实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的主题,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从1996年至2010年福建必须着力解决的9个方面的问题,确定了未来15年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和措施,向世人展示了福建迈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共在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一次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大会。大会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江泽民的政治报告,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来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中共十五大的伟大贡献。
  中共十五大召开后,福建兴起新一轮创业高潮,加大改革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到1998年,福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9倍,年均递增率为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至5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94元,为全国平均值的1.58倍;全省预算内财政收入281.1亿元,是1978年的18.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分别为1978年的19.1倍和21.2倍。
  1998年底,福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全国排名第22位上升到全国第1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1978年全国第23位上升到第7位。这标志着福建已由一个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