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价格改革受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126
颗粒名称: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价格改革受挫
分类号: D616
页数: 3
页码: 157-159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提出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并确定了中国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此后,福建省委在1988年开始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突出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在石狮市进行新体制框架的试点、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行工资改革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制定新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进行价格改革“闯关”。
关键词: 福建省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内容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中国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大会提出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围绕搞活企业经营机制这一中心环节,分阶段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大会提出近期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11月12日至15日,中共福建省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三大精神,讨论制定全省第二步奋斗目标:“提前5年即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第二个翻番,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经济实力较大增强,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同年4月,国务院批复赋予福建经济实施综合改革试验,“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先行一步”的任务,并批准赋予福建实行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11条优惠政策,从而使福建在改革开放中享有更大的政策优势,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以后的一个阶段,福建经济体制改革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抓紧建立特区经济体制。在改革思路上,要求厦门经济特区要“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特区建设的要求,加快改革”,建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能够适应特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更好吸引外商投资的新经济体制。厦门经济特区实行计划单列后,实行赋予相当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力,成为对内对外经济联合和协作的“窗口”。同时在外贸体制、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金融体制、企业机制和市场体系的建立方面进行配套改革,并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探索。
  (二)在石狮市进行建立新体制框架的试点。石狮原先是晋江县的一个镇,是侨属、侨眷比较集中的乡镇,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达。中共福建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充分发挥石狮这一优势和特点,决定将石狮改镇建市,在全国率先进行建立新体制框架的试点。石狮在建市一开始,就确定了“体制更活一点,经济管理权限更大一点,机构设置更小一点,干部素质更好一点”的基本原则,明确石狮市的经济结构是以集体和个人经济为主,“三资”企业占相当比重;分配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多种形式并存;商品价格放开,发展市场体系,并注重同国际市场联系;经济运行以市场为主,政府实行间接管理,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原则设置党政机构。石狮建市以后,中共组织设置2个工作部门,政府11个工作部门。市长、副市长实行公开选拔,工作人员按照公务员要求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初步形成新的政治、经济体制。这在全国县级市是个先例,具有明显的特色。
  (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结合本省出口商品的构成特点,按照“两级承包,包到企业,条块保证”的原则,把国家承包给省里的各项对外贸易指标,进一步分解承包给省各外贸专业公司、工贸公司和各地市,与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配套,并赋予承包企业以直接的对外进出口经营权。同时,省经贸委批准,赋予闽东电机(集团)公司等3家集团公司和漳州制药厂等3家生产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从而使它们能够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深入进行工资改革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1988年,国家批准福建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省里与9个地市、1个厅(局)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调控的新体制。同时,经过几年的实践,把退休费用全省统筹办法,从全民所有制的工交系统扩大到全省各行业。在劳动保障制度方面,确定由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不分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统一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商业经营性企业按25%,工交及其它行业的企业按17%缴纳,固定职工个人暂不缴费,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则由个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0%缴纳养老保险金。退(离)休职工的退休金待遇不变,仍同职工退(离)休前本人的标准工资挂钩。1990年开始,固定职工也实行个人缴费。到1991年底,参加退休金全省统筹养老保险的全民企业达1.54万户,受保职工120.78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98%,有24.4万名离退休职工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集体企业职工实行“双层结合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89年下半年起在全省组织实施。其作法是以社会统筹式的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为职工,职工为自己”按人储存积累式的补充养老保险为主导,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障相结合,法定保险和自我保险相结合。职工退休后,按照缴纳保险金的年限长短和金额多少领取补充养老金,多缴多领,少缴少领。到1991年底,全省城镇集体企业已办理该项保险的有4429户,投保的在职职工24.8万人,占应投保职工总数的84%。
  与此同时,全省初步建立了国营企业职工的待业保险制度。国营企业按照职工标准工资的1%缴纳保险,使职工在待业期间可获得待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确保职工下岗待业期间的生活有所保障。
  (五)制定新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在认真总结前几年财政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本着“下放财权给活力,划分事权给财力,区别对待保上交,层层实行大包干”的精神,1988年实行了省对市“划分收支、核定基数、定额缴外、增收多留、分类包干、自求平衡”的预算管理体制。实行这一新预算体制一年来,给各级政府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促进各级财政增收节支、自求平衡,取得明显的效果。全年地市县财政收入达3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地市县分得财力达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增收和分得的财力之大均创历史新高。
  (六)开始价格改革“闯关”,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中共十三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经过9年多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但是,1984年以来,伴随着改革的成就和经济的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趋于尖锐。这些矛盾主要反映在:第一,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由此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又开始突出出来,农业重新成为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第三,经济秩序混乱,国家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减弱,特别是在流通领域,混乱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大量出现的那些官商不分的“官倒”公司,利用价格“双轨制”从流通中牟取暴利,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
  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一系列的矛盾和混乱,中央决定改革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坚决进行价格改革,以打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当时,中央也估计到价格改革的风险,但由于合理的价格机制的形成是市场调节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再有风险也必须闯过这一关。中央从1988年4月开始,加大价格改革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价格改革措施。
  根据中央陆续出台的价格改革方案,福建省与全国同步,开始价格改革的“闯关”。改革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一是改革不合理的商品价格,4月份放开彩电、名优烟酒的价格;5月份放开肉、蛋、菜、水产品的价格和调整食糖销价;在提高粮食、油料合同收购价的同时,6月份又调整了国家定量供应的粮、油销价。二是进一步放开产品价格,国家定价的比重缩小为32.9%;三是下放了机械、电子产品、进口化工原料、火柴、胶卷、相纸以及部分针纺织产品等15种工业消费品的定价权和自来水、文艺体育、医疗卫生、理发等城镇公共事业的非商品收费的定价权。虽然与价格改革相配套,政府给城镇职工以相应的补贴,缓解由于物价上涨过多影响职工生活的突出矛盾,但是由于价格改革出台太多,且相当部分同城镇居民消费有直接关系,接连不断大幅度的价格上涨,超过了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力,在群众中产生了对通货膨胀的恐慌。
  198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决定放开绝大部分商品价格,由市场调节,以转换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但是,这一方案的通过不仅未能有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反而引发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抢购风潮。消费者误以为9月1日物价要全面放开,新一轮的大幅涨价就要开始,于是从8月中旬开始,全国各大中城市掀起了比当年四五月份更为凶猛的抢购风潮。
  福州也是这次抢购风潮较为突出的一个城市。大批消费者纷纷涌向各个市场和商店,大量抢购各种商品。抢购的品种主要为衣、食、用生活用品,涉及数十大类四五百种。不少抢购者带有很大盲目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保值。更为严重的是,抢购风潮引发了挤兑银行储蓄存款风潮,导致储蓄存款急剧下降。
  中央很快发现了这一严重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放缓价格改革,终止价格改革的“闯关”。价格改革受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选择在通货膨胀最为严重的1988年来进行这场难度最大的改革是根本的原因,这反映了在价格改革上急于求成的思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