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化大革命”在福建的终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110
颗粒名称: 四、“文化大革命”在福建的终结
分类号: D652
页数: 4
页码: 127-1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在1975年进行了全面整顿,但由于政治风波和运动干扰,社会秩序再度陷入混乱,经济和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后来,福建省在各方面努力恢复了秩序,并取得了一些经济建设的成绩。
关键词: 福建省 文化大革命 政治风波

内容

1975年进行的全面整顿,促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国民经济明显好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但因触动“文化大革命”“左”的理论与政策,所以遭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猖狂反对,也为毛泽东所不满。从1975年下半年开始,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病情加重、与外界联系不多的机会,进行挑拨、诬陷,更增加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从1975年11月开始,毛泽东发动了针对邓小平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反击右倾翻案风”迅速猛烈地席卷全国。福建同全国一样,很快卷入到这场运动当中。
  1975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部署学习经毛泽东审阅批准的《打招呼的讲话要点》。这个讲话要点强调指出:“当前出现了一股右倾翻案风,有些人总是对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满意,总是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总是要翻案。”“毛主席指示,要向一些同志打个招呼,以免这些同志犯新的错误”。全省各级干部都听取了这个“打招呼”讲话的传达。1976年2月,省委又把这个“打招呼”的内容传达到全省党内外群众,号召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批判“修正主义”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当中去。
  这场批判运动不得人心,破坏了刚刚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局势。在1975年整顿中提出来的许多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被否定,各方面的整顿工作被斥为“复辟资本主义”、“右倾翻案风”,把发展生产力、恢复生产秩序说成是搞“唯生产力论”。一批坚决执行整顿政策的领导干部遭受打击,许多刚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干部被污蔑为“走资派还在走”,而在整顿中被撤职或调离的派性严重的人或造反派头头又东山再起。一些地区和单位的派性斗争又重新泛滥,造成社会秩序再度陷入混乱。
  1976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继续打招呼”。会议期间,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受到江青的无理指责,被斥为“涂炭福建人民”。福建的造反派头头与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骨干相互勾结,向中共福建省委施加压力。廖志高从北京一回到福州,立刻受到在省委、省革委会领导班子里面的造反派头头的围攻。
  3月1日,廖志高主持召开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召开的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精神。会议要求按照中央的部署,“转好思想弯子”,在全省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3月7日,会议暂时休会。6月2日至12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复会,继续学习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且联系福建的实际,揭发批判“修正主义路线”在本省的流毒,推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斗争的深入开展。
  在此期间,在中共福建省委、省革委会担任重要职务的造反派头头、省委常委陈佳忠和省革委会副主任庄志鹏,以及打着“反潮流”旗号而受到江青反革命集团赏识的李庆霖等人,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紧密勾结,一再发难,向中共福建省委施加压力。在少数江青反革命集团追随者的把持和干扰下,廖志高、马兴元、林一心等省委主要领导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斗争。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在一些人的鼓动下,否定并批判中共福建省委主要领导人在1975年贯彻执行邓小平提出的“三项指示为纲”、限期整顿领导班子和“全面整顿”等行动部署,批判他们大搞“右倾翻案风”,逼迫他们多次检讨,并企图以此为借口,停止他们的工作,夺取省委领导权。
  在此情况下,福建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揪斗领导干部成风,有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陷于瘫痪。刚刚平息的派性又泛滥起来,一些地方成立所谓“运动办”、“反击办”以取代党委领导,公然宣布1975年经过整顿的领导班子是“右倾翻案风的产物”,逼迫领导干部“转弯子”。社会秩序遭到破坏,打砸抢、封建械斗、抢砍乱伐山林事件不断发生。全省党政军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虽然尽力抵制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和破坏,但是由于政治形势的逆转,各方面的工作受到很大损失。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进一步促使全省干部群众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更加看清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祸国殃民的面目。人们心中长期积聚的怀疑、不满和愤恨情绪,终于在周恩来逝世以后不久迸发出来。在周恩来治丧期间和清明节前后,江青反革命集团与人民为敌,发出种种禁令,竭力阻挠群众悼念周恩来的活动。同时,江青反革命集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报纸上指桑骂槐,公然诋毁周恩来。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与拙劣行径,激起福建人民的极大愤慨。福州、厦门以及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不顾禁令,冲破阻力,自发地聚集在当地的烈士纪念碑或广场、街道、厂矿,进行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
  从3月份开始,福州地区许多群众在闹市东街口张贴诗歌和大、小字报,表达对周恩来的深切悼念和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愤慨。省内其他一些地方也不断出现类似情况。福州大学教师厉海清、三明地区农机公司干部赵大中贴出大字报,公开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节。
  北京发生“四五”天安门事件以后,上述活动受到了镇压和追查。在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策动下,全国公安机关奉命统一行动,追查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所谓“政治谣言”,逮捕天安门事件和其他类似事件的积极参与者和“幕后策划者”。厉海清、赵大中分别以“现行反革命”的罪名被捕入狱。
  9月9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到福建。中共福建省委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坚定不移地忠实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全省各地党政军民纷纷集会或用各种形式,沉痛悼念毛泽东的逝世。
  10月6日,中共中央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至此,福建和全国一样,结束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使福建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的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省政治和社会、经济陷入严重危机。动乱所及,蔓延到全省城乡,各级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基本瘫痪,原有的规章制度大部分被废弃,许多有经验的经济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被打倒或“靠边站”,大批职工离开了工作岗位,很多企业停工停产,全省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特别是全国大动乱最严重的1966年至1968年和“左”的错误泛滥的地方和部门,破坏更为严重。
  据统计,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从1966年的37亿多元下降到1967年的33亿多元,1968年再降至27亿多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967年下降11.4%,1968年又下降28.1%,只相当于1958年的水平。1969年开始稍有上升,直至1976年达到70.77亿元。10年间平均每年仅增长4.25亿元。全省农业连年减产,196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下降到84亿多斤,比1966年减产近6亿斤。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在周恩来主持下开展批林整风,对极左思潮展开批判,部分恢复了工农业生产秩序;1975年邓小平主持下的全面整顿,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有明显成效。所以,在那两个阶段的工农业生产,都有明显的增长。但后来相继发动的“批林批孔”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否定了周恩来、邓小平正确的方针与政策,“左”的错误继续给各项工作造成极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前后10年,其间经历了第三和第四两个五年计划,其中有4个年头(1967年、1968年、1974年、1976年)工业生产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这10年中,全省工业总产值虽然有所增长,但工业经济效益很低。1976年全省工业的产值利税率比1965年下降了1/3,工业企业的亏损面达30.7%。在这10年内,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仅1.5%。其中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65年的6609元下降到1970年的5789元,降低12.4%。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建农村贯彻极左的方针政策,重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那些错误,刮“共产风”,搞大兵团作战,搞“一平二调”,否定按劳分配原则,搞“政治评分”;大张旗鼓地“割资本主义尾巴”,大砍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关闭农村集贸市场,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在农业生产指导方针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大砍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遏制与破坏农业的全面发展。其结果是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大大减少,整个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以至下降。1976年,全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提供的产值为513元,比1965年还减少29元。在这10年内,全省每个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劳务收入,每年仅递增0.70元。
  科学、教育事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灾区”,受到的破坏更加严重。福建省各级科研机构被撤并,省属34个科研单位被撤销31个,大量科研资料散失和仪器设备损毁,大部分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下放工厂、农村“接受再教育”,全省科技事业基本瘫痪。在教育界,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教育全盘否定,大批大中专学校被合并或撤销,广大教师受到迫害打击。全省各地对大中小学校都派出“工宣队”、“军宣队”、“贫宣队”,进行完全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教育改革”,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整整贻误了一代人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严重践踏了民主与法制,破坏50年代以来建立起来的良好社会风气。各级党委和政权机构瘫痪,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机关被彻底“砸烂”,全省社会动荡,治安混乱。在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理论指导下,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把大批无辜的干部、群众打成叛徒、特务、走资派、地、富、反、坏、右、阶级异己分子以及各种名目的“牛鬼蛇神”,成千上万的人遭受迫害,致伤、致死,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但是,福建全省绝大多数干部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动乱中尽力坚守岗位,坚持工作和生产,并以各种形式抵制“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在福建的帮派骨干进行艰难的斗争。在这期间,全省因为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立案侦查的有几十起。福清县政法干部陈寿图冒着生命危险写信给党中央,反对“文化大革命”,揭露江青的罪行,结果以“现行反革命”被捕,1970年惨遭杀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陈寿图被平反昭雪,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正是因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斗争,才使“文化大革命”破坏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轻,在经济建设的某些方面仍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这10年里,全省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1%,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2%。工业部门完成基建投资24.33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4.96亿元。全省续建、新建、扩建了一批工厂,例如青州造纸厂、福建维尼纶厂、永安水泥厂、厦门感光材料厂、福州缝纫机厂、福州自行车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古田溪水电站的三级和四级梯级电站、安砂水电站、池潭水电站也相继建成投产。在交通运输方面,续建、新建了福(州)马(尾)和龙(岩)坎(市)铁路支线,闽江大桥、乌龙江大桥和一批公路、桥梁先后建成通车;同时,还先后开辟了福州至北京、上海、南昌的民用航线,对福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人物

江青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廖志高
相关人物
陈佳忠
相关人物
庄志鹏
相关人物
李庆霖
相关人物
马兴元
相关人物
林一心
相关人物
厉海清
相关人物
赵大中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陈寿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