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100
颗粒名称: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分类号: D651.6
页数: 3
页码: 93-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1957年,福建也出现新的社会矛盾,中共中央和福建省委开始整风运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严格区分敌我矛盾。然后在反右派斗争中出现偏差,打击面过宽,导致严重扩大化,后来进行整改和思想教育阶段。
关键词: 福建省 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内容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除了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整经济关系外,还有一个就是调整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在党内开展整风运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出现一些新问题,产生一些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由于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和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加上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影响以及一些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导致国内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出现紧张情况。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地方甚至发生少数人闹事的严重事件。
  这些问题在福建也同样存在。福安、晋江、龙岩等地区因为受灾粮食减产,或因合作社管理不善,加上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多吃多占等不良作风,影响群众的收益,以致一些地方的群众要求退社、分社,影响合作社的巩固。这些情况,引起了中共中央的注意。1957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个批示中,要求中共福建省委、地委领导在年内各深入一个乡或一个社,着重解决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适当地调整国家和合作社的关系,以及研究和解决合作社内部的某些问题,以推动整个农村工作向前发展。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同年三四月间,中共福建省委先后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全省宣传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学习和讨论毛泽东的这篇讲话。同时,中共福建省委采取许多措施,成立各种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宣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其中主要的是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调整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正当全省上下大张旗鼓地学习和讨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时候,4月27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中共福建省委立即贯彻中央指示。5月7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常委紧急扩大会议,叶飞就福建整风运动作了动员和部署。叶飞强调,这次整风应从团结全省1400万人民和14万知识分子出发,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中心任务,认真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做到既和风细雨,又深入透彻。随后,中共福建省委成立由叶飞、江一真、伍洪祥、侯振亚、林修德等10人组成的整风领导小组,各地(市)县委和各部委、各厅(局)也相应成立整风领导小组。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迅速在全省各地展开。
  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的部署,这次整风主要是在县以上机关和大专院校、大企业的党组织中进行。
  整风运动一开始,全省各级党委都严格遵循中央的指示精神,认真地开展“五检查”,即检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情况,检查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和“勤俭建国”方针的执行情况,检查官僚主义现象,检查宗派主义现象,检查主观主义现象。同时,中共福建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作出开门整风的部署。
  五六月间,省市领导机关和大专院校的中共组织相继召开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和知识界人士的意见和批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抱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提出许多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以帮助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纠正错误,克服缺点,改进作风。有的人言词虽然比较激烈或偏颇,但并非恶意。在此期间,也有个别人发表了一些攻击中共和社会主义的言论。
  5月15日,毛泽东发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认为党外知识分子中,右派约占1%~10%,还说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他们企图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刮起一阵害禾稼、毁房屋的七级以上台风。5月31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省委扩大会议传达毛泽东的这篇文章,研究分析福建整风运动的情况,认为从福建的实际情况来看,问题并不那么严重,还是按照中央的指示,集中力量先在党政机关和文教系统内解决中共同党外人士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继续发动群众,把整风运动搞好。
  但是,中共福建省委的这个部署很快发生变化。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根据中央这一精神,中共福建省委在同一天作出新的决定,一方面要求整风运动继续进行,边整边改,另一方面决定对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战略反攻,并责成中共福州市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部署。6月22日,省、市机关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和福建师范学院召开党员积极分子大会,分别由叶飞、江一真作《准备力量,向右派反击》的动员报告。这样,福建反右派斗争迅速在党政领导机关、民主党派、科教文卫和工商各界开展起来。截至8月10日,全省参加运动的人员共51973人,认定为右派分子1786人。此后,反右派斗争进一步发展,推向科学界和中小学教职员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并且强调“深入挖掘”,使斗争出现严重的扩大化。
  在这过程当中,中共福建省委也曾发现运动的发展出现偏差,有些地区打击面过宽,甚至把一些提不同意见的地下党老干部也打成右派,问题比较严重。为此,中共福建省委专门规定了划分右派分子的若干标准,以期扭转这种偏向。但是由于当时全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混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就使得福建的反右派斗争同全国一样,非但没有纠正错误的偏向,反而进一步严重地扩大化。全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多达71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知识界和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
  1957年10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反右派斗争进入第三阶段,即整改和思想教育阶段。1957年12月4日至1958年1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召开中共福建省一届二次全会,会议遵照中央的部署,继续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以整风反右的精神来检查总结1957年的工作。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再加上同当时的反右派斗争相联系,大会错误地公开点名批判黄国璋(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处书记)、林汝楠(省教育厅长)、许集美(晋江专区专员)、王一平(中共福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等人犯有“地方主义”错误。
  大会期间,贴出许多揭发“地方主义”的大字报。一些揭发的人带有某种偏激情绪,用反右派斗争的方式来对待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揭发的问题很多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中共福建省委对所揭发的材料缺乏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宁“左”勿右的思想处理党内的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中共福建省党代表大会把黄国璋、林汝楠、许集美、王一平等的某些言行,定性为“严重的地方主义反党活动”。1958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又以“反地方主义整风学习班”的名义,集中220多名干部(绝大多数是原闽浙赣省委下属的地下党干部),对所谓“地方主义反党集团”进行揭发批判。这个学习班历时4个多月,错误处理了受株连的59名干部,其中有20人被划为“右派”,并且在同年6月21日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一届八次全会上作出开除黄国璋等4人党籍的决定。
  在整风反右派运动的整改阶段发生的反“地方主义”斗争,是反右斗争扩大化的继续。这次斗争给福建党组织带来很大损失,打击了许多民主革命时期在福建坚持游击斗争的干部,在政治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1963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反地方主义中的案件加速进行甄别平反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受错误批判处理的同志立即进行平反,恢复党籍,重新安排工作。同时,省委对这一错误作了检查,对受伤害的同志赔礼道歉。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江一真
相关人物
伍洪祥
相关人物
侯振亚
相关人物
林修德
相关人物
黄国璋
相关人物
林汝楠
相关人物
许集美
相关人物
王一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