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095
颗粒名称:
三、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分类号:
F407.899
页数:
3
页码:
83-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在解放初期,通过对手工业的积极组织和改造,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化。省委坚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原则,推动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提升生产力和改善生产关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手工业
社会主义改造
内容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十分薄弱,而手工业则相对较为发达,在国民经济中仅次于农业。解放初期,全省手工业从业人员有20多万人,手工业产品占当时全省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品的80%。福建的手工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手工业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个体生产基础上的小商品经济,既不巩固,又不稳定。为了改变手工业生产的落后状况,避免广大手工业者的贫困和破产,必须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手工业劳动者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的方针和福建的实际情况,从福建解放之时就开始了对手工业的组织和改造工作。在这一改造过程中,福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贯彻中央的方针,坚持从低级到高级,从小到大,循序前进,逐步过渡的原则。在组织形式上,先后实施由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分散单一的个体手工业引上集体化的道路。
从1951年开始,福建各地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行重点试办。这一阶段前后经历两年多时间。在这一阶段,党和政府积极引导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于一般的手工业行业,通过供应原料、收购产品,组织起合作小组。这些合作小组多为分散生产,基本没有改变原来的个体所有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在有条件的地方有重点地试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原料,推销产品,或者统一接受供销合作社和国营企业的加工订货。对于关系国计民生较大的行业,如铁木农具、棕棉编织等,重点试办了少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为全体社员集体所有,实行统一经营,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到1952年底,全省办起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0多个,重点试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0多个。这为手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进一步组织起来打下了基础。
1953年冬,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召开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会议提出手工业合作组织必须根据生产需要和手工劳动群众的觉悟程度,采取群众所能接受的形式,由群众自愿地组织起来,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为了贯彻会议精神,中共福建省委指导召开第一次全省手工业代表会议,以加强对手工业合作化的领导。此后不久,中共福建省委又先后发出《关于传达手工业会议精神的指示》、《关于手工业生产的指示》,要求各地重视与加强对手工业的领导,贯彻中央关于对手工业实行保护、维持、扶植的方针;同时,强调在组织手工业合作社时应做到“十分慎重、稳步前进、宁缓勿急”。在此前后,全省各主要城市和部分专区培训了一批手工业合作干部,在20多个行业中重点试办36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不少手工业生产者受到合作化的影响与鼓舞,也自发建立60多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至1954年上半年,全省手工业合作社增加至208个,生产小组发展到203个。
1954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加快对手工业工作的领导》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手工业视为地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2月,中央又召开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总结一年来手工业合作化的经验,并作出新的部署。中央要求,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根据中央的指示与部署,福建省委于1954年秋筹备成立福建省手工业管理局。各地、市、县和一些镇也相继成立手工业行政管理机构,促使手工业合作化运动更快地发展起来。到同年底,全省各行业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900多个,入社入组人数约2万人。
1955年,福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的方针,继续摸清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按行业拟定供产销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安排计划,以便有准备、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改造,同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奠定基础。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推动下飞速发展,达到高潮。农业合作化高潮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产生深刻影响。手工业合作化很快转入快速发展阶段。同年底,福建全省新办的手工业合作社(组)达1000多个,入社(组)人数总计5万多人,约占全省手工业总人数的25%。
1956年春节前后,全省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1月23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积极加强手工业合作化领导的指示》,要求各地迅速完成手工业改造的准备工作,建立健全手工业联社组织机构,按行业做好初步改造和规划。省委要求手工业合作化组织的从业人数占全省手工业总人数的比例有大幅度的增长,到6月底完成75%,年底增长至94%左右。
在这样的形势下,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紧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迅猛发展而急速推进,福州、厦门等主要城市的手工业者在一个月内全部参加生产合作社。至4月下旬,全省手工业合作社(组)共有3147个,入社(组)从业人员11.6万人,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3.1%。在此过程中,由于不适当地强调一些分散经营的个体手工业户全部入社,又由于采取手工全行业一起合作化的办法,到1957年初,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87%,全省基本上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关系的伟大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原先由个体完成的手工操作劳动,改变为集体生产或生产流程的科学管理,提高了产品产量。同时,集体化以后的手工业合作社通过银行贷款和统一组织生产与销售,逐渐解决资金短缺、原料不足和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而且由于合作社有公共积累的资金,有计划地实行扩大再生产,逐渐改变了以往个体生产的落后状况。
总的来说,福建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上半年以前,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合作社的发展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获得很好成效。但在1955年秋季以后,在全国各条战线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的冲击下,在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的影响下,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急剧加快,以致在生产关系变革上出现急于求成、工作粗糙等失误。新成立的手工业合作社,只有一小部分是经过生产小组的过渡形式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则是在改造高潮中仓促组织的。由于对手工业的经营分散、小批量生产、产品多样化、同群众生活的联系紧密等特点认识不足,在合作化高潮中过分强调合并大社、集中经营和统一核算,以致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影响社员的经济收入。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