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与福建人民的抗日和解放战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082
颗粒名称: 二、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与福建人民的抗日和解放战争
分类号: K25
页数: 7
页码: 48-5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九路军在福建建立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随即派陈仪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为了强化对福建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彻底解决民军问题、整顿财政和粮食专卖以及改革人事制度等。这些措施导致了福建政局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不安定。同时,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福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关键词: 福建省 国民党 法西斯统治

内容

十九路军建立的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后,蒋介石随即派陈仪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为了强化对福建的统治,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彻底解决民军问题。常以“闽变余孽”的名义对政治异己和民军部队进行分化瓦解,杀掉其头目。几年间,大部分民军都被消灭。
  其二,整顿财政和粮食专卖。由于大小军阀割据,福建政局极为动荡,财政紊乱无以复加。严重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财政无法统一,各地军阀在其势力范围内把持财政税收,省财政当局无法过问;第二,税制极为混乱,大部分税捐包商承办,中饱浮收成风,税收大量流失。陈仪整顿福建财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改善征收制度;二是裁并税收机构;三是改良税制;四是确立会计制度。经过整顿,省财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从年度实际收入看,民国23年(1934年)度为820万元,民国25年(1936年)度增至1296万元,3年间收入增长58%。为了实现粮食专卖,陈仪创立公沽粮食制度,统制收购民间粮食,由政府配售。这样,既能掌握大量粮食,用以应付军粮,又能从中牟利,缓和财政困难。陈仪派省府委员韩涵等主持其事,由杨树森拟订具体办法,以便实施。《福建省管理粮食暂行规范(草稿)》因此产生。为了全面展开工作,先行成立福建省粮食管理委员会,同时将省建设厅粮食科裁撤归并。但经营公沽粮食的业务,需要相当资金,省库难以筹款,陈仪便交由贸易公司(设在南平)筹划举办公沽局,并下令将省粮食管理委员会改为省粮食管理处;省贸易公司粮食部撤销,改设公沽总局。永安县公沽局最先开办,20余县的公沽局也相继成立。但公沽局开办以后,却造成种种祸害。以福州为例,凡有携带米谷嫌疑者,沿途保甲、驻警均可搜查没收,甚至馈送亲友之粉干、米粉丸等亦遭查禁。而公沽局仅办一月,便无米应市。奸商米蠹乘机借黑市暗盘,层层盘剥,广大市民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情势极为严重。民间无米下炊,只得以蔬菜或薏米充饥,有两日不能得一餐者,有举家投江自尽者。所以至民国30年(1941年)6月30日粮食公沽宣告结束。
  其三,改革人事制度,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多年来,福建在大小军阀及地方势力割据下,名义上统一,实际不然。曾经有一个时期,省府命令只能在福州北起洪山桥、南到乌龙江的小区域里施行。因此,连原定由省里委派的几个县的县官,都由当地军阀直接委任或由豪绅地主公推,县佐人员的任用就更可想而知了。县统治者各自为政,作威作福;而且随着县长的更替,地方政令时时变换,人民无所适从。新县长上任,或安插亲信,或公开卖缺,造成地方吏治糜烂不堪。
  陈仪主持省政后,首先在省府实行民、教、财、建四厅合署办公制度,把省府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继而打击、削弱各股地方势力,把各县权力置于省府控制之下,使省府政令逐渐行使到各县。而后建立福建独有的人事制度,即对人员的训练、分发、惩处和人事管理均作出相应规定。凡是经过训练的人员被分发到各机关工作时,各机关主管者只能接受,并把他们安排在指定岗位上,不许变动;他们从此成为机关定员,未得分发机关同意,机关主管不得将他们免职、降职或调任同级职务,不得对他们进行奖惩。
  陈仪把训练和使用结合起来。从民国23年(1934年)到民国27年(1938年),福建大多数县政人员都经过训练。由于对受训人员的使用做了硬性规定,各县的人事稳定下来,县政府的工作和风气也因之有了改善;县政人员(秘书除外)不再随县长进退。县长更换时,县政人员仍居其位、司其责,工作不至停顿;同时,也消除因县长更换而县政更张的积弊;县长和县政人员之间再无亲朋戚友关系,贪污舞弊也就减少。
  陈仪为使“省政易于推展并就近得以督察各县县长起见”,于民国23年(1934年)7月,按照省政府《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开始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依据各县面积、地形、户口、交通、经济状况、人民习惯等,将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
  行政督察专员兼任督察区的保安司令和驻在县的县长,负责督察区内各县政务及保安事宜。《条例》规定:专员每3个月应亲赴辖区内各县、市巡视一周,并赋予随时“考核辖区内各县、市长及其所属员兵成绩之权”。至民国24年(1935年)10月,福建省政府为“增加行政效能,节省行政经费,平均辖区单位”,将全省行政督察区缩并为7个。
  蒋介石不甘心于对中央苏区4次“围剿”的失败,于民国22年(1933年)10月,又调集100万大军、200架飞机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连续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反“围剿”斗争遭到失败。
  民国23年(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福建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开始长征。其中福建人民子弟兵近3万人参加长征,到达陕北的仅2000余人,大部在长征途中献出宝贵的生命。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福建组织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闽西、闽北、闽东、闽中、闽粤边5个游击区独立地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常人难以想像的险恶环境中,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度过最黑暗的岁月,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民国26年(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福建成为日本向东南沿海地区侵略的重点。9月3日,3艘日舰闯至厦门外港,炮击白石头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垵海军飞机场。10月23日,日军一部袭占厦门港外的金门岛。此后,日本侵略者以金门为据点,不断派飞机、舰艇轰炸和炮击厦门,并对厦门沿岸实施水文侦察,为侵占厦门作准备。民国27年(1938年)春,为配合进攻武汉,日军决定占领厦门和广州,企图切断中国的国际供应。
  日军占领厦门后,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福州地区。民国27年(1938年)5月13日,日舰开始炮击闽江口两侧的梅花、黄岐、北茭等地。民国28年(1939年)五六月间,日机频繁轰炸海军马尾要港司令部及其所属学校、医院、陆战队营舍和闽江口要塞各炮台,并派汽艇进窥长门和福斗、壶江封锁线。6月27日,日军陆战队一部袭占闽江口外之川石岛。此后,日军除不时派飞机轰炸闽江口要塞阵地外,还以川石为据点多次派汽艇进犯粗芦、壶江、琅岐各岛。民国30年(1941年)3月开始,日军大举进犯福州地区,4月18日,日军登陆船驶抵闽江口海域集结,30多架日机对福州及闽江口两侧地区进行轮番轰炸。19日拂晓,日军第一梯队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实施突击登陆。日佗美支队一部1000余人从梅花、漳港两地登陆,继而攻占金峰,16时占领长乐县城,当晚进占营前。另一支由大小澳、百胜、东岱、浦口一带登陆,当日攻陷连江县城。多贺大队进犯闽江口之福斗、琅岐两岛。与此同时,日驱逐舰3艘向川石、芭蕉尾驶进,川石日军也开出汽艇4艘,协助行动。日军攻占下岐后进逼长门,继而占领琯头。20日,长乐日军由营前经南峡兜渡乌龙江,沿南台岛向湾边推进,切断福州与长乐之间的联系。连江日军主力沿大路逼近汤岭,另一部经梅岭向琯溪推进。21日拂晓,沿闽江北岸西进的日军一路沿江指向闽安,一路迂回进攻马尾,而后长驱直入福州北门,省城沦陷。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福建人民的无比愤慨,广大民众在敌人的进攻面前,无不英勇奋战。尤其是在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驻军达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后,全省5000多名游击队员(占当时新四军总数将近一半)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他们同其他部队一道,奋战在大江南北,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被誉为“南方的模范队伍”。福建省内抗日战争亦取得很大成绩。如民国30年(1941年)5月的大湖战役。大湖位于福州西北部,是福州与古田间的较大山间盆地。日军为了巩固福州外围阵地,进而窥视古田、南平,命铃木岭三大佐率领一个加强联队,向福州西北大湖地区“扫荡”。该部分两路进击,一路由大小北岭沿山路推进;另一路千余人于5月21日晚分乘28艘汽艇溯江而上,从白沙登陆后向北运动。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纵队司令李良荣指挥所部,经过连续3天的激烈战斗,终于大败日军,日军再也不敢深入福州内地。再如闽东的追击战。民国34年(1945年)4月,同盟国军在冲绳登陆,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令侵华日军再次收缩占领范围,命福州日军第二十六混成旅团北撤。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师师长李良荣觉察后,随即作追歼、截击之部署。5月17日五凤一战,打乱福州日军的撤退计划。日军惟恐不能脱身,匆忙向连江方向撤退,福州光复。李良荣不让敌人休整,即令其一部尾追日军,大部则抄小道赶到238团前头,两团交替截击日军,并命240团为机动部队,殿后跟进。至福安县白马河时,239团1营最先赶到。日军正在搭浮桥过渡。双方为争夺渡口展开激战。随后,第八十师各部队陆续赶到,向各髙地日军发起猛攻,日军拼死反扑,双方伤亡严重,战斗甚为惨烈。日军主力过河后,丢弃大量辎重物资,加速北撤,27日占领霞浦县城。238团2营尾追至霞浦后返回。6月6日,日军从福鼎向浙江撤去时,又遭地方保安部队袭击。
  福建革命根据地的抗日游击战,也给日军以有力打击。留在闽粤赣、闽浙赣边坚持斗争的中共福建各级组织,为保持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一方面利用公开合法身份,积极发动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并组织沿海抗日游击战争;另一方面,执行隐蔽精干方针,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到民国28年(1939年)底,全省中共党员达1万多名。中共组织加强武装力量,开展反顽自卫斗争。在闽浙赣边区,取得了反对顽军连续6期“清剿”的胜利,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保存了中共组织;在闽粤赣边区,取得保田斗争的巨大胜利,使20万亩苏维埃时期分得的土地始终保存在农民手里,创造了党在国统区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奇迹。
  民国30年(1941年),日军侵占福清、长乐后,中共闽中党组织立即组织抗日游击队。6月,两支游击队与刘润世领导的队伍,合编为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先后在福清东北的七社和长乐南部的三溪、江田、古槐等地击退日、伪军的“扫荡”。
  日军为防止游击队的活动向长乐北部扩展,强迫群众在坑田至作坊的要道口上挖掘壕沟,架设铁丝网,构筑一道封锁线。8月4日,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率日军百余人,分乘两艘汽艇至坑田东渡一带视察封锁线。游击队大队长林宝荣在大渡获悉后,立即率领48名游击队员,于当晚赶到琅尾港,埋伏在沿河橘林中,待机歼敌。日军在东渡伪区长、汉奸陈某家里大吃大喝,直到夕阳西下潮水初涨时,才踉跄登艇返回。当第一艘汽艇驶近橘林时,游击队5挺机枪、几十枝步枪同时开火。艇上日军酒后卸装脱衣,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游击队乘势冲到岸边,将几十枚手榴弹投到艇上。敌艇搁浅,日军纷纷跳水,陷于泥中,成为游击队的活耙,一一被击毙。待到第二艘汽艇赶到靠岸,游击队已安全转移。整个战斗约半小时,击毁日军汽艇1艘,击毙中岛中佐以下官兵40余人,游击队无一伤亡。琅尾伏击战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受到中共中央东南局的嘉奖。
  在连江,游击队频频出击,对汉奸、伪军及日军构成严重威胁。民国30年(1941年)8月,下洋游击队预先侦悉日、伪军进犯下洋的出发时间与路线后,遂与东湖抗日游击队协同,于山岗设伏待敌。当日本原田骑兵领队进入伏击区时,游击队突然开火,重创日、伪军,原田当场毙命。8月底,日军再次侵犯下洋乡。下洋党支部得到详细密报,即与驻在附近的国民革命军某部联系,协同作战。下洋南面的乌岩山与月;H山对峙,中间曲折崎岖小路是浦口、塔头日、伪军进犯必经之路。下洋游击队130余人埋伏于乌岩山,国民革命军一部配置于月爿山,以火力封锁路口。敌人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受击,乱成一团,只好驮着尸体向浦口溃退。9月,日军第二次侵占连江,主要兵力驻在县城,另以一个中队分驻浦口,互为犄角。下洋游击队开始采取麻雀战术,三五成群分散活动,寻歼零星活动的日军。至10月中旬,游击队争取南竿塘海匪张逸舟部排长祝中文等17名官兵起义,遂组织围攻浦口日军据点,严重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福建全省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深入,抗日文化浪潮也在战时省会永安蓬勃兴起。先前,福建人民抗日救亡斗争的文化活动多限于沿海地区,主要进行创刊办报,规模不大,发展也不平衡。永安抗战文化活动兴起后,状况有了很大改变,闽西北山区很快形成全省文化斗争新的中心,开拓出抗日救亡斗争新的领域。
  永安抗日文化活动,以报刊出版、戏剧宣传和图书传播等活动为主体,深刻反映进步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的岁月,充分运用文化这一特殊武器,唤起民众投入抗日战场的爱国热情和战斗精神。在这场新崛起的进步文化活动中,福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给予了热情的关注和引导,或者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帮助,或者派遣中共党员直接加入活动行列,发挥骨干作用,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挥了重要影响。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激烈斗争。福建国民党当局不承认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武装人员的合法存在,对他们采取军事进攻、政治迫害和经济封锁。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中共福建地方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总方针,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同时,坚持武装自卫斗争。民国36年(1947年)后,他们在农村开展群众性的反“三征”运动,除恶分粮,扩党练干,广泛发动游击战争,为建立民主根据地而斗争;在城市领导工人、学生、市民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反对美蒋反动派的人民革命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政府为了打内战,拼命印发高面额钞票,搜括民财,结果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物价如脱缰的野马,飞涨不止,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柴、米、油、盐等,几乎天天涨价。民国35年(1946年)1月,厦门失业者达1.3万人,游民3万多人。民国36年(1947年)2月份物价上升比率较1月份增加51%;民国36年(1947年)12月份与同年1月份比较,物价上涨106%。民国38年(1949年)4月3日,厦门白米每市斤售价高达金圆券13万元;按每斤白米约有21300粒计算,每粒白米就是6元1角又3厘多。“在饥饿威胁下,人间已无母爱,厦市弃婴日益增多”。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国民党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对革命人民进行大逮捕、大“围剿”。民国34年(1945年)1月发生的“永安大狱”事件,就是迫害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文化人的法西斯行径。他们对于共产党人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如设立闽东、闽南、闽西、闽北、闽中5个绥靖区,部署保安团等武装进犯中共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民国35年(1946年)2月,闽、粤两省国民党军集中优势兵力进犯闽西革命根据地。同月,国民党两个保安团连续向驻武平铁丁峯、白石顶的人民游击队发动进攻。民国37年(1948年)1月,闽、浙两省国民党当局成立闽浙“剿匪”指挥部,对闽浙边区中共游击队进行“会剿”。福建省保安第四总队从松溪渭田进攻松溪、浦城、龙泉、庆元革命根据地,烧毁几十个村庄,杀害群众100多人。在各地游击队的迎头痛击下,至年底,“会剿”全告失败。
  民国37年(1948年)2月,国民党重新成立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原5个保安警察总队改编为5个保安团,并且编组特务营和40个常备自卫队,以加强对各革命根据地的“驻剿”、“会剿”。民国37年(1948年)7月,国民党福建当局调派省保安第四团、第五团和水警总队各一部及建瓯县保安大队,至南古瓯根据地“驻剿”。国民党军逐村建立堡垒,分兵驻扎,放火烧山;实行经济封锁,强迫群众移民并村,甚至焚毁村庄,杀害无辜群众。
  为了发动内战,国民党政府滥抓壮丁,造成许多人间惨剧。据国民党厦门市政府军事科报告,从民国35年(1946年)至民国37年(1948年)上半年,全市被抓壮丁共661人。民国38年(1949年)1月10日夜间,市政府动员500多名军、宪、警,借检查户口之名,哄诱住户开门后,即进行缉捕;住户不开门的,或翻墙而入,或破门而进。一夜抓去壮丁47人。国民党加强法西斯统治的结果适得其反,加速了自身的崩溃。
  民国38年(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迅速解放南京、上海、武汉和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各一部,乘胜追歼逃敌,在闽浙赣边纵队所属游击队配合下,于五六月间解放闽北大部分地区和闽东北部分地区。国民党龙岩专署专员李汉冲、练惕生及闽西上杭、武平、永定、龙岩等县县长和傅柏翠率省保安第四团李玉部共3000余人通电起义反蒋,福建国民党军已成土崩瓦解之势。
  国民党军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率5个军13个师约6万人驻守福州地区。朱、李所部与南逃各残部于福州重新拼凑组建后,因建制不全,兵员不足,士气低落,一直处于恐慌状态。其高级将领对福州也是弃守不定。7月初,蒋介石亲临福州部署后,始增修工事,调整防务,加强正面防御,企图利用福州外围有利地形,阻滞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于上海战役结束后奉命进军福建。兵团根据福建山区作战特点,于苏州、常熟、嘉兴一带就地准备,深入动员教育,整顿充实组织,并派第二十九军参谋长梁灵光率领先遣队于6月入闽,与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游击队联络,在他们的配合下,侦察敌情,了解地形,筹集粮草,抢修道路,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兵团率3个军15万人和由5000名党政干部、2000多名青年学生组成的华东军区随军南下服务团,于7月2日开始南下,分别从浙江江山、江西上饶徒步翻越仙霞岭、武夷山。在第二野战军闽北驻军、闽浙赣边纵队和广大群众的支援下,月底前全部抵达尤溪、南平、古田、建瓯集结,并进行山地作战训练。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一部于金华下车,从寿宁入闽,7月间解放寿宁、福安县。
  为迎接第十兵团大军的到来,中共闽浙赣省委于6月底召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大军过境的支前和供应工作。会后,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大军供应工作的指示》,号召中共各级组织及福建人民“应以最大的努力,最吃苦的精神来支援大军”。接着,成立闽北支前委员会和支前民工指挥部。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闽北、闽东、闽西南等地区共筹集粮食840万斤、柴草1700万斤,以及大批其它军需物资。
  7月15日,兵团于建瓯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决定采取“迅速勇猛,钳形迂回攻击方式,首先断敌陆、海退路,尔后攻歼福州守敌”的作战方针。兵分三路:以第二十九军从右翼远程迂回,楔入守军侧后,攻取福厦公路要点和福清、长乐,断敌陆上退路;以第三十一军从左翼攻占丹阳、连江、马尾,控制闽江下游,绝敌海上逃路;以第二十八军担任正面突击,分路截歼外围守军,2个师由闽江北岸进逼福州,1个师沿闽江南岸东进,策应第二十九军行动,防止国民党军南北夹击。达成合围后,第二十八军从西北,三十一军从东面、二十九军1个师从南面向福州进攻。7月23日,第三野战军批准了第十兵团的作战方案,并决定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三师归三十一军指挥,夺占宁德、罗源,保障该军侧后安全。
  为了战役的胜利,中共福建省委以随军南下干部和当地党政机关组成闽北支前司令部,负责动员民力和筹集、输送粮草等物资,协助解放军搞好战勤保障工作。闽东、闽中各游击队主动配合解放军侦察分队,深入连江、马尾、永泰、福清等地,勘察地形、道路情况,监视国民党军动向,为战役展开和战斗行动提供可靠情报。
  原定8月15日发起战斗,因8月4日发现国民党军有收缩迹象,遂提前于11日开始攻击。至15日,人民解放军对福州国民党军完成包围,并从西、北、东三面逼近市区。16日晚,朱绍良、李延年等乘飞机逃跑,被困的国民党军连夜从南台的北峡兜、湾边、洪塘等处抢渡乌龙江南逃。17日5时至6时,第八十二师和第九十二师从北面、第八十三师从西面、第九十一师从东面先后突入市区,并向南追歼。第八十二师追至台江万寿桥,遭遇国民党军阻击,第二四五团3营副营长魏景利奋勇冲击,壮烈牺牲。战士们很快夺取大桥,占领仓前山。7时许,全市解放。各部随即分头向江边追击,下午,攻下高盖山及其以东高地,全歼国民党军掩护部队2000余人。同日,国民党军第三一八师副师长率1个团于东郊的横屿向解放军投诚。
  在解放福州市的同时,继续对南逃的国民党军进行追击、堵截、围歼。至23日战役结束,历时13天,共歼灭国民党军近4万人,俘其6兵团正、副参谋长何同棠、陈腾骧、陈盘庚和二十五军副军长李以劻、九十六军副军长黄振涛等将级军官17名,解放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和著名军港马尾,以及宁德、罗源、连江、长乐、福清、永泰、林森、闽清、莆田等9座县城,还有琅岐、丹阳、闽安、尚干、宏路、塘前、白沙、雪峰、大湖等重镇数十处,使闽北、闽东及闽南一部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进军漳厦、解放全福建创造有利条件。
  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主席张鼎丞,副主席叶飞、方毅,并成立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韦国清;福州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朱绍清。至25日,解放军连克仙游、永春、泉州、南安、惠安5城市。9月12日发起漳厦战役,至10月17日解放厦门,计歼守敌4军共2.6万余人。其中生俘敌五十五军副参谋长、七十四师师长以下官兵2.5万人,毙伤敌人1000余人,缴获战利品无数。
  在福、泉、漳、厦战役进行的同时,闽粤赣边区纵队也频频主动出击,在西线配合大军挺进闽西南。按照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和边区纵队的决定,早在6月初成立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闽西南联合司令部,辖边区纵队主力第七、第八支队,共6个团3400余人。闽西各县也相继建立独立团。这支地方武装利用当时南下大军长驱八闽的大好形势,抓住战机,广泛出击,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在敌后袭击、截击、伏击流窜南逃之敌,并在闽西南的永定、平和一线多次发起进攻,给地方保安团以沉重打击。仅平和大坪一战,即消灭保安团2个连,毙伤敌团副以下官兵百余人。在取得局部胜利后,即向闽西腹地挺进。
  8月下旬,盘踞在闽西各县的国民党胡琏、刘汝明部队和五十五军曹福林部,在南下大军节节挺进的强大压力下纷纷向南撤逃。边区纵队第七支队随即接管永定、上杭2县,并与友邻部队协同作战,于9月1日解放闽西首府龙岩城。第八支队也于9月8日进驻漳平。与此同时,南下第四野战军一部由赣南入闽,于10月17日向武平发起攻击,全歼守敌1个营700余人,攻占武平县城。同日再克连城县,19日乘胜攻下长汀城,与闽粤赣边区地方部队胜利会师,闽西全境遂吿解放。至此,除东山岛、金门、马祖和若干小岛屿外,福建全境解放。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