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05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4
页码: 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在矿产、植物、野生动物、海洋和水力资源等方面都具有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 福建省 资源 矿产资源

内容

一、矿产资源
  福建省属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成矿区之一,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知矿产116种,其中金属矿产53种、非金属矿产63种,发现矿产地4836处(含矿床、矿点及矿化点)。截至1990年底,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0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33种,非金属42种,地下水及地下热水、矿泉水3种。累计列入省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地634处。全省已探明大型矿床51处,中型矿床81处,其中居全国前5名的矿产有19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有钨、铁、锰、钼、铌、钽、铅、锌、稀土矿以及叶蜡石、重晶石、高岭土、石英砂,花岗石、萤石、石灰岩(含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和煤等。其中优势矿产资源有钨、钽、叶蜡石、萤石、石英砂、高岭土、花岗石和重晶石。它们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被大量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铁、锰、石灰岩、地下热水和砖瓦粘土等,金、银、铜、铅、锌、锡、稀土等矿产具有潜在的优势。磷、石膏以及陆地上的石油、天然气等为短缺的矿产。
  二、植物资源
  福建山地多林,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1994年森林覆盖率为52.4%,次于台湾省,居全国第二位。林木以用材林为主,其次为毛竹。
  福建省植物种类繁多,总数达5000多种。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红栲、栲树、格氏栲、苦槠、大叶槠、甜槠、青冈栎、石栎、厚壳桂、肉桂、黄楠、紫楠、香叶树、红桂木、白桂木、榕树、阿丁枫、蚊母树、木荷、黄杞、石楠等几十种。杉木是福建优良树种之一,材质好,生长快,在建筑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藤木植物也很丰富,主要种类有密花豆藤、花皮胶藤、倪藤、金缨子等。竹类有毛竹、麻竹、苦竹、芦竹、绿竹、黄竹、青竹、刚竹、方竹等。此外,还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如银杏、金钱松、罗汉松、三尖杉、红豆杉、建柏、鹅掌揪、长叶榧、钟萼木等。为了保护珍稀树种,福建已先后建立建瓯万木林保护区、南靖和溪季雨林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三、野生动物资源
  福建省野生动物主要属于东洋界动物区系,但由于高海拔的地方存在着跨地带性气候,所以一些古北界的动物也可以在福建省栖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种野生动物有数千种,仅在脊椎动物方面,即有:兽类130种,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540种,占全国二分之一;爬行类115种,占全国三分之一;两栖类44种,山溪鱼类几十种;昆虫类5000种以上,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各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猕猴、大小灵猫、黄腹角雉、红嘴相思鸟等12种。屏南白岩溪一带,每逢秋冬季节,有大量鸳鸯栖息其间,被誉为“鸳鸯之乡”。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过去中外生物学家在那里采集过许多珍稀动植物,发现过不少新种,因而以“模式标本采集圣地”闻名于世。
  四、海洋资源
  福建海区属于亚热带海洋和大陆架浅海,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由于还有大量淡水注入,营养物质丰富,水温适中,宜于浮游生物繁衍生长,所以浮游生物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分布广。据调查,闽东渔场浮游生物以硅藻占优势,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闽南渔场浮游生物以蓝藻和硅藻居多,浮游动物主要为糠虾和桡足类。浮游动物丰富,吸引大量鱼类汇聚,所以福建海区鱼类资源丰富,鱼类达752种,其中经济鱼虾类有100多种,主要捕捞对象是带鱼、大黄鱼、金色小沙丁鱼、脂眼緋、马面鲀、马鲛鱼、鳗鱼、乌贼、鱿鱼、梭子蟹、毛虾等。以往由于捕捞技术落后,一般仅在近海作业,致使福建的鱼类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此外,福建滩涂面积约有280万亩,可作围垦、养殖和晒盐之用。
  五、水力资源和水资源
  福建瀕临东海,海岸线曲折,全省沿海可利用的潮水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可开发的潮汐能蕴藏量在1000万千瓦以上,年可发电量约280亿千瓦时,为国内潮汐能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福建河流众多,共有24个水系、663条河流,总长度达12850公里,河网密度之大,全国少见。全省较大的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和木兰溪,其中闽江长541公里,流域面积6.0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主流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在广东大埔附近注入韩江,全长285公里,流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福建地处丰水带,年总降水量为2011亿立方米,河水径流总量平均每年为1.2万立方米,加之山地坡度大,所以水力资源颇为丰富。据省水电部门资料,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68万千瓦,年可发电量916亿千瓦时。其中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水力地点1000处,总容量705万千瓦,年可发电量320亿千瓦时,居华东首位。同时,各水系河谷形态上普遍具有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的特点,建坝、建库的条件也特别优越。
  福建不仅水资源丰富,水质也比较好。据1988年复查,全省各河水含沙量平均为0.13公斤/立方米~0.42公斤/立方米,就全国范围讲,属于少沙河流。绝大多数的地下水,矿化度自0.1克/升增加至1克/升,最高达35克/升;总硬度为1.5毫克当量/升~3.5毫克当量/升,属于重碳酸钠钙型水,适宜饮用和灌溉。因此,城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较为充足。
  六、土地资源
  根据1997年10月汇总全省各类土地详查变更数据分析,福建省土地资源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林地多而耕地少;二是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林地则集中在内陆地区;三是土地利用结构沿海多样而内陆单一;四是土地利用程度沿海地区低,内陆地区高;五是土地资源绝对量少,人均相对量也少。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福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土地的开发与利用。福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应该加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保护土地这一生命线。
  七、旅游资源
  福建濒临东海,众多的山脉、交错的河流、茂密的森林、辽阔的海域,构成迥异于中国北方大平原的自然风光。福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独特,奇山秀水美不胜收,文物古迹遍布八闽。武夷山、厦门鼓浪屿一万石岩、泉州清源山、福鼎太姥山、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一鱗隐石林、平潭海坛、连城冠豸山、屏南鸳鸯溪等9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色奇异秀丽,其中武夷碧水丹山,“奇秀甲于东南”;鼓浪屿素称“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万石岩石奇岩怪,万石植物园被誉为“绿色博物馆”;清源山唐代就是游览胜地,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太姥山依山面海,石奇洞怪,人称“海上仙都”。福州鼓山、福清石竹山、连江青芝山、宁德支提山、周宁九龙潦瀑布、东山风动石一塔屿、龙海云洞岩、南平茫荡山、将乐玉华洞等1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或以山胜,或以水名,或以洞闻,或山水倶佳,各有特色。以地貌形态分,有花岗岩型,多分布在闽东至闽南沿海一带,如鼓山、万石岩、清源山、石竹山等;岩溶型,如玉华洞、明溪玉虚洞、宁化天鹅洞、龙岩龙硿洞、鳞隐石林等,多集中在闽西到闽西南一线;丹霞型,主要有武夷山、金湖、桃源洞、冠豸山等;火山岩型,有平和灵通岩、仙游菜溪岩、闽侯十八重溪、宁德支提山等;海岸岛屿型,如鼓浪屿、湄洲岛、平潭岛、东山岛等,平潭岛还有典型的海蚀地貌。全省适合开辟为海滨浴场的沙滩长约300公里,已开辟东山马銮湾、厦门港仔后、石狮永宁、晋江衙口、平潭龙王头、长乐下沙等10余处,总长20多公里。此外还有清溪、飞瀑、温泉和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如鸳鸯溪、九龙傺瀑布、九鲤湖瀑布、福州温泉、漳州温泉、漳浦海水温泉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等。
  福建还有许多秦汉至明清各朝代的名胜古迹。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后福州、漳州、长汀也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省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4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10处,石刻及其他类2处,古遗址1处,古墓葬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67处。泉州洛阳桥、东西塔、老君岩坐像、九日山摩崖石刻,晋江安平桥,南安郑成功墓,惠安崇武古城,泰宁尚书第,上杭古田会议会址以及东山铜山古城,漳浦赵家堡,永定土楼,南靖土楼等,还有朱熹、郑成功、林则徐等众多的名人故居遗迹,都是名闻遐迩的人文景观。
  福建宗教文化发达。西晋太康年间始有佛教寺院。唐宋时期,佛教兴盛,尤以禅宗为著,禅门五宗的兴起都与福建有密切关系。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4座,如闽侯雪峰寺、福州涌泉寺、福州西禅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宁德支提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晋江龙山寺、漳州南山寺、厦门南普陀寺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古刹名寺,在台湾及东南亚、日本等地有很大影响。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其中清净寺有近千年历史,是世界伊斯兰教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五大清净寺之一;灵山圣墓是世界上除穆罕默德墓和阿里墓之外,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晋江摩尼草庵是世界少有的摩尼教遗址。妈祖、陈靖姑、祖师公、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主要民间信仰在海外也有广泛影响,拥有众多的信徒。
  福建的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享有很高的声誉。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列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晶莹璀燦的寿山石雕,洁白细润的德化瓷器,玲珑典雅的软木画和棉花画,形象逼真的泉州木偶头等,都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独特工艺品。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花色品种有200多种,其代表名菜“佛跳墙”、“鸡汤氽海蚌”等都是别有风味的美食佳肴。福建民间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南音、梨园戏、莆仙戏、木偶戏、高甲戏、芗剧、闽剧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其中南音被称为闽南“乡音”,梨园戏、高甲戏和莆仙戏被视为地方戏的“活化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