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质与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053
颗粒名称: 三、地质与土壤
分类号: P56
页数: 1
页码: 2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历史、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等方面的内容。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多样的土壤类型。文章还介绍了福建的构造单元和土壤分类系统,以及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和特点。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福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地质 土壤

内容

福建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泥盆纪前处于地槽阶段,奥陶纪末开始转为准地台阶段,早侏罗世以来又进入瀕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多期的变质作用,构成复杂的构造,它们主要呈北东向延伸。
  其构造单元划分为:闽西北隆起带、闽西南坳陷带、闽东火山断坳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另外是若干个隆起和坳陷和断陷二级构造单元。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又可依据其所形成的主要褶皱,划分为一系列复式背斜和复式向斜。
  根据全国和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福建土壤划分为:铁铝、初育、半水成、盐碱、人为5个土纲,赤红壤、红壤、黄壤、石质土、紫色土、石灰(岩)土、新积土、风沙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水稻土等13个土类,26个亚类。
  福建地跨中、南亚热带,两个地带的代表性土壤系红壤和赤红壤,其分界线大致是:东北自福清县的海口,经该县的宏路,莆田县的常太,仙游县的榜头,永春县的五里街,安溪县的官桥,华安县的仙都、城关,南靖县的和溪,西南迄平和县的九峰与广东相接。红壤与赤红壤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明显的界线,而是以过渡的形式存在。界线基本从戴云山脉东南麓展布。由于山麓分布着许多自西向东或自西北向东南敞开的河谷或断裂谷地,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湿热气流顺河谷直入,因而赤红壤也相应沿河谷深入,与红壤形成锯齿状交错分布。
  同时,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丘陵山地的海拔大多在250~1000米之间。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成土物质及植被类型产生明显的差异,因而发育着相应的土壤类型,构成了呈规律性排列的土壤垂直带谱。由于各地生物气候带的不同,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亦不一样。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