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貌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6052
颗粒名称: 二、地貌山脉
分类号: P931
页数: 1
页码: 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的地形地貌,包括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以及两大山带构成的福建地形的骨架。同时,还介绍了福建的山脉、丘陵等地形特征,以及沿海地区的海蚀平台和冲积平原等地理现象。
关键词: 福建省 地貌 山脉

内容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
  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北接浙江仙霞岭,南连广东九连山,长约530多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是闽赣两省水系的分水岭。山带北高南低,有不少15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山带中,有不少因断层陷落或古老河谷被抬升而形成的垭口,通称为“关”、“隘”、“口”,自古为福建与江西、浙江陆上的天然通道和军事要冲。浦城县枫岭隘、武夷山市分水关、光泽县杉关、邵武市黄土溢、建宁县甘家隘、长汀县古城口等,地势都十分险要。
  斜贯福建省中部的闽中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部分。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称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岭。山带中段的山势最髙,山体最宽。德化境内的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为闽中大山带最髙峰。
  以两大山带的主要山脉为脊干,分别向各个方向延伸出许多支脉,形成纵横交错的峰岭。山地外侧与沿海地带,则广泛分布着丘陵。它们或森列于河谷两侧,或环峙于盆地四周,或屹立于海岸岬角、滨海平原,或错落于巍峨群山之间。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总概述

《福建省志·总概述》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简要综述福建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尤其是反映全省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提挈福建省志的纲要。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