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征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9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征集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6
页码: 377-3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至文化大革命前,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历经多次调整和发展,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华侨、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逐步扩展征集范围,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延伸至90年代。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由组建小组到设立办公室,不断拓展征集内容与对象,受到了不同历史时期政策和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政协工作 文史资料

内容

“文化大革命”前,人民政协文史资料所征集的是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华侨、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足以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史料。1980年11月,第三次全国文史资料工作会议提出,征集时限可顺延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82年11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又将征集时限改为“文化大革命”前夕。1989年10月,全国政协在北戴河召开各省、市、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三加强一开拓”的要求,即在继续挖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军政史料的同时,加强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少数民族史料的征集,加强对台、港、澳及海外史料的征集与交流,开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征集的新领域。征集工作的侧重点应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史料,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1995年11月,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提出:“在继续完成建国前史料征集出版任务的同时,认真搞好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工作。”文史资料的征集年限展延至90年代。从1960年到1997年的37年间,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共征集各类文史资料4800篇、3018.82万字。据统计,截至1995年底,全省各市、县、区政协文史部门共征各类文史稿件18700篇、约6368万字。
  1960年上半年,在省文史馆设立文史资料研究小组,开始从文史馆员范围内征集文史资料稿件。
  1961年9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申伯纯来闽,详尽阐释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政策及重要意义等。为适应形势需要,10月,经省政协二届六次常委会议决定,成立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组,工作组人员4~5人。1962年2月,成立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工作人员增到10人(后又增到13人),开始着力进行资料征集工作。针对文史资料撰稿人多是老年人士,撰述史料有四怕(怕暴露、怕犯错误、怕得罪人、怕麻烦)、四难(事隔多年记忆料。1981年全年征稿215篇、110万字。
  1982年11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讨论当前文史工作时,提出不再征集中共党史、军史有关资料。本年征稿214篇、144.8万字。1978~1982年,征稿数逐年增加,5年共征集各类近、现代史料和革命史料817篇、513.3万字。,其中军政类32.8%、革命史18.6%、人物16%、文教7.5%、经济6%、其他19.1%,转全国政协处理的有28篇。撰稿人从1978年的40人发展到1982年的177人,包括77名民主人士、20名省政协委员。全省有45个市、县政协开展文史工作。
  1983年初,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提出,在抓紧“抢救”重点史料的同时,要准备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史料;要加强资料的整理、研究,积极向中共党史部门提供征集到的中共党、军史资料。9月,全国第四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文史资料工作新方针。
  1986年11月,全国政协第五次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以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精神为指导,提出“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基本方向;把发展历史科学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文史资料工作的根本任务。”省政协文史委员会通过贯彻两次全国会议精神,制定出《征集资料参考题目》,扩大征集对象和史料内容,征集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
  1987年,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草拟海外征集工作意见,积极开展征集海外资料工作。
  1983至1987年,共征稿895篇、562.7万字,其中军政占43.1%,人物占18%,文教占17.3%,经济、科技、华侨等占21.6%。全省各市、县共征稿1.55万篇,约5000万字。
  1988年1月,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召开,成立新一届文史资料委员会,制定委员会工作简则,加强领导。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类的稿件从结构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初步扭转过去政治、军事史料在征集中久占重头的状况。海外征集也走出第一步,拟定《关于征集港澳台及海外文史资料的意见》,征求有关港澳委员的意见。8月,省政协赴港考察组在香港就海外征集文史资料问题进行活动,拜访新华社香港分社、访问在港的闽籍政协委员和旅港闽籍各社团,分别赠送《福建文史资料选辑》和关于海外征集史料的提纲,重点接触香港《文汇报》顾问张问强等一批阅历丰富、联系面较广的知名人士。他们表示,除自己撰稿外,还要积极协助开展征集工作。最后,商定请张问强主持征集的联络工作,并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徐四民、梁披云、王衡为顾问。到年底,全省79个已成立政协组织的市、县(区)中,已有74个建立文史资料工作机构,占总数的93.7%。
  1990年2月,省政协召开第四次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传达1989年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精神和华东地区政协第七次文史协作会议情况,以推动全省文史工作进一步发展。会议强调,要把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要注意征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10月,省政协主办第八次华东地区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协作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贯彻两次会议精神,举行文史资料征集座谈会,向退居二线或已离退休的领导干部征稿。并根据有关出版物所提供的材料,向省内外一些享有盛誉的闽籍(包括在闽工作的)专家、学者征集史料。全年共征集资料82篇、的征集文史资料参考题目。年底,学习全国政协《关于文史资料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修定稿),认真贯彻“加强征集、认真核实、及时整理、慎重出版”的工作原则,加强文史工作组织机构,调整充实干部力量,办公室人员达17人,其中大部分是向社会聘请的人士;建立军事、政治经济、文教社会3个业务小组,进行调研和重要专题的征稿。
  1966年4月,省政协召开第二次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第二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国政协《关于文史资料若干问题的意见》,省、各市(县)政协汇报工作情况。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文史资料征集工作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前的5年间,省政协共征集各类文史资料2400篇、1530万字。其中价值较高的有辛亥革命史料,福建船政史料,闽系海军史料,福建民军史料,国民党军统、中统史料,社会、宗教、文化史料,近代著名人物史料等。这批史料基本完好地保留至今。
  1977年9月,恢复中断11年之久的文史资料征集工作。1978年1月5日,省政协四届一次常委会议通过成立新一届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决定。委员会有委员20人,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0月,文史委员会召开部分委员和有关人士座谈会,成立军事、政治、文教科技、革命史、工商华侨、社会宗教等6个业务组。针对组稿对象因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心有余悸、顾虑重重的状况,走出办公室,由领导出面召开文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动员民主党派、爱国上层人士撰稿;重新开展调查摸底,组织骨干写手“抢救”年老者资料,并请各地政协、统战部协助征稿,到1978年12月,共征稿件90篇、85.4万字。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建瓯等市(县)政协也先后恢复了文史工作。
  1979年,确定文史工作以“抢救”为主,以提高质量、填补空白为中心任务,力求把一些重要史料征集到手。重申文史工作的方针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65年提出的“文史资料工作要有正确的方向,要存真,要实事求是”,征稿原则和范围与“文化大革命”前相同。1979年,省政协文史委征稿123篇,80.9万字,来稿中以有关北洋军阀、国民党和日伪统治时期的最多,晚清最少;政治、军事、宗教类稿最多,外交、财政、体育、民族、华侨、社会类稿较少,科技、手工艺、土特产、革命史类稿空白。撰稿人近百人,最大年龄92岁,一般70岁以上。提供全国政协稿12篇,约8万字。
  1980年11月,全国第三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提出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981年3月,省政协召开第三次全省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宣传、贯彻全国第三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会议精神,整顿、充实工作机构,文史办公室人员有6人。当年,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抓紧重点征集和“抢救”工作。如通过与历史当事人之一、湖南省副省长程星龄进行多次联系,由他在原作基础上,重新写出第一手长篇资料《刘建绪主闽的回忆》;通过了解原国民党福建省主席李良荣的家世和社会关系,分别向原国民党军政人员黄维、宋希濂、李以劻、张圣才等人征稿,先后收到有关李良荣的第一手资料。这些稿件填补了历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史料的空白。征稿范围也扩大到省内外各地,具史料价值的长稿增加,如由亲属反复推敲后由上海、重庆等地寄来的林知渊记述的有关福建近、现代50年期间的史料20多万字和沈简玉记述的福建船政史料及程星龄写的《记杨潮案件》等;并征得考证史实的稿件、原始图片、外文译稿和对外关系史稿,如“闽变”档案资料、甲午海战海军将领图片、中国与琉球交往资料等。还从80~90岁老人手中“抢救”到40余篇、47万余字资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图书回顾展、表彰优秀政协文史工作者、为优秀文史资料图书的征编单位颁奖、向在文史战线工作3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颁发荣誉证书等活动。本省有11位老文史工作者获荣誉证书,有3人获优秀政协文史工作者称号;《抗战时期的厦门》获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三等奖,《福建文史资料》第32辑、《三明文史资料》第10辑获优秀奖。
  1996年,征集到各类文史资料约34万字。其中,与福建师大中文系共同征集关于俞元桂教授的资料约20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与成立初期资料约14万字,这些资料主要反映干部南下、民主建政及人民海军建设等方面的历史情况。
  1996年6月11~14日,全省第五次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在福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精神,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交流文史资料工作的新经验,讨论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文史资料工作以史鉴今履行政协职能的作用,着重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的征集出版工作,促进全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开拓创新。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在开幕会上讲话,肯定本省文史工作成绩,指出,要做好政协统战工作,就必须进一步重视做好文史资料工作。强调征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史资料是一项政治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各级政协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热心支持这项事业,切实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调动广大文史工作者的积极性,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把文史资料工作推向前进。会议期间,对全省27位优秀文史工作者进行表彰,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
  1996年9月,在沈阳召开的全国政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专题协作会后,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参与建国后史料专题近、中期大协作的初步计划。”对“中华老字号今昔”、“防治地方病”两个协作专题,通过函约与面谈形式开展征集工作;对“支援抗美援朝纪实”、“剿匪反霸纪实”两个专题,进行征集前的调查研究,以确定撰稿人;对“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专题,11月20日邀请省直各文化部门、单位曾参与交流活动的近20位人员开征集座谈会,与会人员认为征集这个专题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纷纷应允撰稿。会后,向征稿对象寄发了约稿函件,并提出具体要求,已收到稿件;对“共和国考古发掘亲历记”专题,根据本省实际易名为“建国后重大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含革命文物的收集与保护),在查阅有关资料及访问知情者之后,发出征稿函件,已收到部分稿件;对“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史料”专题,征集工作获得省留学生同学会支持,协助进行征集工作,已陆续收到一些稿件。
  1997年8月,全国政协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会议精神,省政协文史委对本省文史工作方案作相应调整。在方案的实施中,注意选准角度,体现政协文史资料固有的特色;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征集工作由“广征博采”改为“选征精采”。一是通过对史料信息的分析筛选,形成专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征集;二是力求选准征集对象,以获得较多有价值的史料。征集工作中,除坚持文史资料必须以“三亲”为主的同时,注意收集以“三亲”为基础、依据可信的其他资料整理编写的有价值的史料。
  74.8万字,比1989年有显著增加。史料价值高的来稿比例也有所增长。
  1991年征集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所创新:一是抓紧已确定的工作重点,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征集。二是某些专题史料在确定选题后,运用社会力量进行组稿。三是对资料的“三亲”性质有新的理解,除坚持主要征集历史当事者、知情者和见证人的资料外,还注意收集以“三亲”为基础、参考可靠的文献资料和其他资料而撰成的稿件。1991年,共征集到各类题材的资料57篇,约34万字。1988~1992年,征集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发展。从省内外共征集到近现代史料327篇,约253万字。其中政治、军事类占20%,人物类占50%,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类占23%,华侨、社会、民族、宗教类占7%。在征集工作中,始终把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史料放在首位,这些方面的来稿数量较过去有较大的增长;同时,征集到一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料,为实现工作侧重点的转移,提供一个良好开端。
  1993年至1997年,随着征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工作的进展,初步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1993年,从省内外征集到各类题材的资料计114篇,37.62万字。来稿以人物史料为多,计有55篇,其中绝大多数是科技、教育、文化类人物史料。在征集工作中,主要是根据编辑专题史料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稿(即“以编带征”)。一为著名教育家、易学专家黄寿棋教授的资料,一为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在闽暴行综录。两项专题共征文89篇(占征集总篇数的79%),约23.4万字(占征集总字数的65%)
  1994年征集到各类史料60余篇,约30万字。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占多数,人物、华侨、港胞等史料次之。在征集工作中,以广征博采与重点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征集到一些史料价值较高且文字质量较好的稿件,如《福建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回顾》、《福建省第一次向外国借款的回顾》等。同时,集中力量进行福建省政协成立40周年纪念专题的征集工作。采用专函约请、登门拜访等办法,以求这个专题资料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省政协的光辉历程。10月间,借第三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在榕举行之机,邀请部分旅美华人社团领导人与工商教育界知名人士参加中华文史资料征集座谈会。获得同意撰稿或提供在美华人历史资料之初步承诺。
  1995年,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继续按照“三加强一开拓”任务的要求,加强对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史料的征集,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料征集的渠道。同时,改进征集工作。当年,征集到各类资料约23万字,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料、抗日战争资料与人物资料,有的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如《吴石将军抗战期间二、三事》、《福建〈中央日报〉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报道》等。征集工作采取以重点征集为主的方法,来稿中可供采用的资料比例有所增大。11月6~10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要求,“在继续完成建国前史料征集出版任务的同时,认真搞好建国后史料的征集工作,以富有时代特征的崭新史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大有可为”,并指出文史资料征集工作:“一是要忠于历史的事实,即使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统一也不要紧,可以由后人去研究、去评说;二是要始终注意选准角度,发挥优势,体现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会议期间,举行《中华文史资料文库》首发式、仓库于年底搬出;小开元被占用问题,在年内全部解决。地、市领导表示要写成纪要,呈行署批转占住单位执行。6月21日,调查组专程往惠安科山寺实地察看,中共惠安县委书记陪同并就地重申县委对科山寺问题处理的意见。目前县文化馆某干部已搬出科山寺,县佛教协会办公室已迁入寺内,县园林处已与科山寺隔开,牌子已从寺门口摘下。调查组在视察莆田东岩山报恩寺等寺庙教堂后,与莆田市、县、区领导座谈,研究这些宗教寺庙房产的归还问题,确定由专人负责处理,直至归还为止。东岩山报恩寺应无条件退还给市佛教协会管理,由中共城厢区委书记负责督促区文化馆迅速办理交接手续。被中共莆田县委党校借用的西隐寺,由县委副书记负责,限于近期内退还。还俗尼姑占住的冰心庵两间房子,限于7月底归还。由城厢区负责解决还俗尼姑房子的拆迁和建房地皮问题。城厢区天主教还有两间房子被占,由城郊乡党委书记负责,7月5日归还。城区基督教堂,现被甫仙戏剧团占用,该团的舞厅、围墙及搭盖的宿舍应拆除归教会,中共莆田县、城厢区委负责执行,五层宿舍楼由教会与剧团协商解决。
  1985年9月9~17日,11月1~6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分别考察三明地区的沙县、将乐、泰宁、清流、宁化、明溪、永安和龙岩地区7个市(县)落实宗教政策情况。提出:要进一步摸清各教的基本情况,全面合理地安排宗教活动场所,抓紧落实遗留问题,充分发挥爱国宗教组织作用,开展信教群众工作,保护正常宗教活动,打击非法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培养年青一代爱国宗教职业人员,表彰宗教界先进集体和个人,成立地区宗教工作机构等建议。
  1985年11月22~29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先后到连江、罗源、宁德、霞浦4个县,协助解决连江县基督教房产纠纷,罗源县基督教“一善堂”和宁德县城关基督教“萃贤堂”被侵占、霞浦县基督教城关房产被变卖等“老大难”问题。
  1986年1月15~26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赴惠安、泉州、莆田、晋江、厦门等市(县),协助各地协商签订14个有关归还宗教被占房产问题的协议。
  1986年3月11~25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考察三明、龙岩两地区12个市(县)的25所寺庙教堂,召开9次座谈会,2次汇报会。
  1986年4月15~29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考察建阳地区所辖10个市(县)的29所寺庙、教学、道观、清真寺及7处教会房产,参加13场座谈会、2场汇报会。委员们希望各级干部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真正抓好落实宗教政策工作,并建议归还武夷山桃源洞道观和南平开平寺被占房产。
  1986年11月10~11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同福州市政协宗教工作组联合考察福清县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情况,希望在1987年以前全部落实完毕。
  1986年12月8~14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赴古田、屏南、宁德、霞浦4县,与中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逐件商讨落实1985年所订有关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协议的具体意见。
  1987年2月10~19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调查福州地区宗教团体兴办生产、服务、公益事业情况。呼吁尽快解决宗教房产遗留问题。
  1987年4月16~25日,省政协宗教工作组再赴泉州、漳州、厦门8个市(县),考察29所寺庙、教堂落实宗教政策情况。建议各级领导加强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政协志

《福建省志·政协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第一篇,第二篇的第四章,第三篇的第二、十三、十四章由陈熙满撰写;概述,第二篇的第一、二、三章,第三篇的第一、三、四、八、十、十一、十二章和附录的大事年表由郑成钟撰写;第三篇的第五、六、七、九章由郑成钟、黄平撰写。宋京生、廖楚强、张贵明曾一度参加修志工作。本志的图片选自大型图册《福建政协》,主要由省政协档案室提供。

阅读

相关人物

申伯纯
相关人物
张问强
相关人物
徐四民
相关人物
梁披云
相关人物
王衡
相关人物
周恩来
相关人物
程星龄
相关人物
刘建绪
相关人物
李良荣
相关人物
黄维
相关人物
宋希濂
相关人物
李以劻
相关人物
张圣才
相关人物
林知渊
相关人物
沈简玉
相关人物
俞元桂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游德馨
相关人物
黄寿棋
相关人物
吴石
相关人物
李瑞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