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政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9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育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9
页码: 309-3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7年至1991年期间,福建省政协教育工作组多次组织座谈会和调研活动,就学校贯彻增产节约运动、高校干部作风、小学教育问题、教师待遇、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教育经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福建省 政协工作 教育

内容

1957年3月10日,省政协教育工作组邀请福建师范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教授、系主任等10余人和福州市中、小学校教师代表20余人,分别座谈如何在学校贯彻增产节约运动问题。会上,反映高校在设备、人力使用、粮食管理、教学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和中小学部分学校增产节约运动宣传不够、教学质量差、财物使用浪费等问题,并对克服这些现象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1957年6月9日,省政协教育工作组邀请高等学校系主任、教授13人举行座谈会。教授们集中批评各高等学校某些党员干部的不良思想和作风。指出某些老干部已失去艰苦朴素作风,高高在上,有些新党员干部作威作福,脱离群众。某些党员干部宗派主义严重,不信任党外人士。医学院党外院长有职无权。对个别党员违法乱纪感到痛心,认为学校人事机构是重要部门,须有名符其实的党员负责这一工作,建议领导机关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198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省政协教育工作组在福州地区组织开展关于小学教育问题的视察。视察小组以省政协副主席卢浩然为组长,先后参观视察福州实验小学、台江区教育科和台江区中选小学、龙岭小学、茶亭小学,邀请台江第四中心小学等单位负责人座谈,针对小学经费太少、校舍破旧、教师工资低、住房紧、福利差、生活苦、后顾之忧重重等问题,提出5点建议:开展尊师支教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增拨教育经费,解决学校危房、照明等问题;适当增加民办教师报酬;发给小教书报费,为他们创造进修条件;解决小学教师住房问题。
  1981年,省政协与民盟福建省委员会、省教育学会联合召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生90周年纪念会”;邀请省教育厅负责人作《坚决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为建设高度精神文明而奋斗》报告和省高招办负责人作《关于今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报告。
  1982年11月6日与10日,省政协教育工作委员会召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座谈会,委员会部分成员、省和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学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共25人参加。民盟福建省委员会代表介绍民盟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的调查情况,市教育局领导介绍福州市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和进一步实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设想,中学代表汇报开办职业高中班的情况。与会人员认为,在城市普通中学中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很有必要,势在必行,福州起步虽晚,但通过两年多的试验和实践,各校初步掌握了一些办学经验,探索办学规律,为今后加快进行中教改革提供有利条件。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有关部门还未给予足够重视,办学中还存在方向不太明确,没有统一大纲,教材、经费、师资、设备、场地、专业、课程设置和毕业生分配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应坚决执行中央、省有关规定,把这项工作列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舍得花钱,综合治理,把它做好。建议成立各级中教结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职业教育的宣传、规划、毕业生出路和与社会联合办学等问题,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1984年9月,省政协教育工作委员会连续召开职业、普通、师范、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座谈会。提出:(1)迅速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建立相应体制,解决办学条件及毕业生出路等具体问题。(2)改革城市中小学学制,降低小学人学年龄,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德育、体育教育,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增加教育投资,征收教育税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3)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示,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稳定师范教师队伍,制止骨干教师外流现象;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增设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升学难问题。(4)把高校教改重点放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上,不以“创收”多少来衡量改革成绩大小;尽快解决教师断层和中青年教师负担重、工资少,退休教师待遇差、“余热”难发挥等问题。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省政协教育工作委员会于5月31日举行座谈会。认为:《决定》是教育界盼望已久的好文件,从宏观上解决了教育的战略方向问题。大家结合《决定》内容,就本省高等院校中亟待解决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改变学校“衙门化”倾向,精简行政人员,消除人浮于事现象;更新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生源质量;调整专业设置,做好人才需求预测;抓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培养职教师资,适应社会需要。同年,邀请教育家祝汝方介绍天津市中学教学改革情况和今后教改方向,请省教委负责人介绍本年高招工作情况,与省妇联、莆田市政协联合举行庆祝第一届教师节联欢会。
  1987年9月5日,省政协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省教委联合邀请在榕省政协教育界委员和福州市各级学校、幼儿园教师以及离、退休教师代表100人,举行庆祝第三届教师节座谈会。会上,代表们就各级学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本省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提出4点意见和建议:(1)正确贯彻《义务教育法》,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建议取消幼儿园、小学的人学考试;(2)采取强有力措施,发动社会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住房问题;(3)解除高校中青年教师职称评定、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4)提高离、退休教师的待遇。
  1988年4月,省政协教育工作组就实施《义务教育法》问题,调查了莆田、仙游两县的5所中小学。9月,省政协副主席卢浩然带队赴宁德、福安,就基础教育中如何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等问题进行6天调查,听取地、县、乡教育部门的情况介绍,召开6次教师座谈会,实地察看师生宿舍、教室、校办工厂等。两次调查了解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教书育人,表现出很高的思想境界和忘我的工作精神。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办学经费十分短缺,造成校少舍破,危房比比(仅宁德地区即有危房22万平方米,占该地区校舍总面积的18.1%),设备简陋,班级超员,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差,与普及义务教育要求相距甚远;二是中小学师资队伍质次量少,如仙游县教师学历未达标者占总数的17.7%,宁德地区单、双人校占小学总数的66%,民办、代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教师地位低、待遇差,民办和代课教师每月只能拿到30元薪金,退休金只有行政干部退休安置费的三分之二,月医疗费仅2元,住房、子女就业困难,思想波动,人员流失严重。调查组先后向省领导呈送两份调查报告,建议:(1)把发展基础教育作为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2)严守《义务教育法》,确定合理的教育投资标准,坚决纠正教育经费增长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现象;(3)改征收教育经费附加为征收教育附加税,努力做好税收和社会集资工作,多渠道、多层次解决教育经费困难;(4)下决心切实提高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海岛民办与代课教师的待遇,在贫困山区和海岛工作的教师可浮动一级工资,并适当提高其医疗交通补助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和民办教师福利基金,解除“师不安教”隐患;(5)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采取教育经费由计委切块拨给教委统一分配使用,对学校勤工俭学实行“税不进校”等措施,共同扶持中小学教育。
  1989年9月5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邀请福州市12所小学、幼儿园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座谈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为振兴福建经济多做贡献的问题。大家对近几年省、福州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和支持教育工作表示感谢,并就各级学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以及福州市区小学的合理布局和社会如何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文化思想环境,增加对非重点学校教育经费支持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年11月8日,省政协主席会议根据教育工作组1988年4月、9月的两次调查,提出第一号建议案,建议把全省压缩楼堂馆所节省的资金和治理整顿的各种罚款、没收的适当部分用在教育事业上,并把闽东等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列为投放的重点。同时,希望省教委对民办、代课教师的待遇和培养问题予以充分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1990年3月,在榕省政协委员视察福州市时发现:私立华南女子学院因改善办学条件,把华侨捐献、国家补助、学费收入的500万元用于校舍基建、购买教学设备,出现资金困难问题,且校内场所有限,发展困难。建议福州市政府采取进一步扶持措施,实行民办公助,每年给予30万元定期补助,以支持其事业发展。全省首批16所重点小学之一的福州师范一附小,因与福州印刷厂彩印车间为邻,受到严重的有机溶剂气体污染,有毒含苯废气经呼吸道和皮肤接触易使人中毒,危害中枢神经,抑制造血功能,甚至诱发癌症,致使该校5名教师死于此病;出现怀孕女教师流产和胎儿畸形,婴儿早夭,学生在教室头痛、晕倒等现象,严重危及师生身心健康,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建议福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对该校已有30年历史的教学主楼地基下陷、楼板破塌,威胁24个班级学生的安全问题,建议福州市政府、市教委给予重视,拨款拆建;并将原属该校计划内的南面4000平方米土地重新征归该校,以增加师生文体活动空间。
  1990年5月13日,由省政协副主席卢浩然主持,文教卫体委员会邀请部分教育界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委员及省、福州市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与专程抵闽了解当前教育工作情况的全国政协委员王于阱进行关于教师队伍“断层”问题座谈。大家认为,当前教师队伍“断层”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的“断层”更为明显。“断层”除数量外,更严重的是质量“断层”。有的青年教师思想、业务、文化素质均严重下降,中学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大学,师大学生不安心学习。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中高校停止招生,青年教师因待遇低、学校分配不公等流失严重。为此,提出6点建议: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意发挥老教授作用;放宽高校编制,早招一些年青教师进行培养;适当提高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切实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问题;限制高校教师报考公务员。9月,省政协组织3名委员参加省人大组织的全省义务教育法执法情况大检查。
  1990年12月,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派人参加省教委在明溪县、永安市组织的义务教育督导和评估活动;同月,受省政协副主席许集美委托,组织人员赴晋江,实地考察华侨独资创建的季延中学,并与当地有关人员和投资者代理人商讨改成省医学专科学校的可能性与具体方式,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考察组返回福州后,由副主席许集美主持召开有省政府办公厅、省教委、省卫生厅、省计委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调查情况汇报会。会后,向省领导呈报调查报告。副省长陈明义在调查报告上批示,肯定改办的建议和具体方案,请省计委考虑提出意见。
  1991年5月27~31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教育界部分委员考察本省侨资助学情况。先后察看福州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清元洪学院(筹建中)、泉州华侨大学、泉州仰恩学院和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委员们赞赏华侨捐资助学的爱国爱乡之举,认为这对办好教育事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关部门应予以足够重视,以使本省的侨资助学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为本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要进一步为侨资助学提供良好服务,对元洪学院校园建设与高速公路走向的矛盾,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比较科学的论证,以利于校园建设。对坐落于该校附近的合成氨厂,建议有关部门搬迁或改为他厂。此外,可考虑在福州近郊三叉街附近辟地兴建几十套高级住宅楼和设备精良的研究院,以吸引更多的高级专家前来任教、科研,保证办学质量。建议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能正视仰恩学院目前存在的问题,近期内主持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议,协调各方关系,特别是要协调解决吴庆星先生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之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努力,真正把仰恩学院办成在教育改革方面起先导、示范作用的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高水平新型大学。对福州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建议政府予以特殊扶持,帮助筹划一块合乎要求的学生运动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把每年省、市政府给予的经费补贴列入专项,金额不低于30万元。对侨资助学的学校,国家应在教师出国讲学、培训、进修、学术交流以及对外招生和教材引进等方面,予以特殊政策。
  1991年12月6~10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在福州市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考察活动,听取市教委关于福州市职业教育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福州第十七中学(电子职业学校)、第十三中学(财金职业学校)、闽侯县青圃乡职业中学和第五中学职业学校,并与福州市教委有关人员举行座谈。委员们肯定福州市职业教育在1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有很强的社会性,与社会联合办学,可解决职业办学中的经费、师资、实习场所、毕业生分配等问题,应认真总结联合办学的成功经验,帮助和扶持尚未走上正轨的职业教育学校,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增强先培训、后就业的职业意识,促进福州市职业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认真做好职业教育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的统筹规划工作,尽快成立市职业教育委员会并通过人大立法加以保证;创办一所高等职教师范学院,或在师范院校内增设职教系,专门培养职教师资;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稳定现有的职教师资队伍。
  1993年,省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邀请省教委有关领导到会听取委员小组讨论,密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与委员之间的联系,沟通思想,交流意见,并组织教育界委员前往省教委机关与省教委负责人座谈本省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等问题。省教委负责人向委员们通报近年来本省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请委员们对如何进一步搞好本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出谋献策。委员们就本省的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培养、校风学风建设、教师福利待遇和健康状况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印发后,教育界委员对此十分关注,文教卫体委员会于4月30日邀请省教委负责人前来省政协向教育界委员及有关的民主党派成员通报本省贯彻落实《纲要》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意见。
  1993年5、6两月,省政协副主席赵修复、卢浩然带领文教卫体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并邀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福州各高校,采取集中座谈、个别访问方式,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分别召开各高校党政领导和在各高校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和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同探讨加快本省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由于抓住高校关心的“热点”问题,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对调研中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经过研究,综合分析,及时地把高校的现状,师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存在问题的看法、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向省政协领导作了汇报。省政协主席游德馨阅批,同意以赵、卢二人的名义向中共福建省委常委专报。在专报中提出5点建议:加大对“211”工程财政投入,力争有更多院校、学科和实验室进入国家“211”工程;注意引进侨资和国内有实力企业、集团联合办学;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对高校产业税费实行优惠政策;扩大高校在确定专业方向,招收委培、自费生及评聘职称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高校教师、干部特别是中青年教职工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在专报上批示,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这些意见。
  1993年12月28日,省政协副主席赵修复、卢浩然带领部分委员并邀集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人一道考察福建教育学院,听取院领导介绍该院改革与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其后,在省政协《参政议政》上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重视并帮助改善福建教育学院的办学条件。
  1994年,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邀请省教委负责人向教育界委员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本省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同时通报筹备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情况。邀请部分委员讨论省长陈明义将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3个方面13条修改意见,一些意见和建议被报告采纳。
  1994年6月15日,省政协副主席卢浩然带领部分教育界委员并邀请省教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商业厅、省中外企业家联谊会及几家银行负责人视察省商业专科学校。对商专存在的校舍不足、基础设施不齐全、学生宿舍墙基不牢、教学楼出现裂缝、教工宿舍紧张等问题提出建议,希望省教委、省商业厅等有关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开辟校办产业,办好学生实习基地,加大社会联合办学力度,省和有关部门要为商专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年8、9月间,省政协办公厅在委员调研基础上,就如何办好本省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成系列意见和建议,在《参政议政》第九至第十四期登载。如在《要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搞好我省的教育工作》一文中,指出要重视福建教育存在的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地位一直偏低、教师队伍人才断层等问题,建议改变“脑体倒挂”现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切切实实办好教育;省里有关教育的重大措施出台,如重点学科拨款、高校院系调整等要慎重;要在政策上支持收费教育改革。在《要尽快解决制约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文中,指出对目前高校存在的经费低、仪器设备旧、图书资料缺、教学和生活用房紧、医疗费用挤占办学经费、新专业开办费不到位、没有足够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待遇低、师资队伍不稳趋势加剧、学术梯队后继乏人等问题,应尽快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存在问题及其建议的情况汇报》中,指出福建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真正落实,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教育法规不够完善,有关法律贯彻不力。建议:教育经费的预算应摆上应有位置,应扩大投入,允许适度的用于教育的集资,对贫困地区和老、少、边、岛、穷等地方的教育给予适当补助,省及省教委直属学校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促其更好发展。上述意见和建议报送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引起重视。省委副书记何少川批示,要求省政府办公厅、省教委将省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和建议在筹备教育工作会议时予以研究。副省长潘心城将系列《参政议政》材料批转省财政厅,要求在安排1995年预算时,对教育投入问题作统筹考虑,择优扶持,促其发展。
  为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1994年10~12月,省政协组织3个专题调研小组,分赴漳州、泉州和建瓯市专题调研基础教育、多渠道集资办学和职业教育情况,对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3份调研报告,提交省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常委们围绕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省”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跟不上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教育总体水平仅居全国中游;社会急需人才,特别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体制的束缚;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家从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多渠道集资办学、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推进教育体制改革5个方面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1995年4月19日,省长办公会议听取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关于省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讨论教育问题的情况汇报。会后,省政府以闽政阅[1995]20号文件全文刊发《省政协第十一次常委会讨论教育问题情况汇报提纲》,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理省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讨论教育问题情况汇报提纲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将其中的5条建议分解成三大点24条下发省、市有关部门办理。
  1995年8月12~13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在福建农业大学召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问题座谈会,本省7所高校的省政协委员和校领导、专家聚商省高等教育发展大计。与会专家对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紧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加大高等师范院校建设力度,培养更多合格师资;充分、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设备、校舍等资源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办好职业大学,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深化本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高教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会后形成《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与钱匡武等委员的4篇文章一并提交省政协七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并作了大会发言。8月16日,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视察高招工作,委员们就如何做好福建高招工作提出建议。25日,邀请省政府、省计委、省人事厅、省教委等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座谈讨论本省现有人才状况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培养能力预测等问题。
  1995年9月8日,省政协召开庆祝1995年教师节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卢浩然、赵修复,秘书长游冠洲及文教卫体委和省教委负责人等与全国政协、省政协在榕的教育界委员及部分中小学、高校代表举行座谈。委员们就如何推动本省教育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提出意见和建议。认为,各级党政部门要把贯彻实施《教育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宣讲《教育法》,并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尽快在全省形成学习、宣传、贯彻《教育法》的氛围;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确保教育投入到位,并将其列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教师工资、住房、医疗保健待遇;加强普通学校的建设,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改善普通校教职员工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鼓励他们安心于教,为建设普通校作贡献。会后,整理成送阅件报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时,将职业教育方面的专题调查转化成委员会的团体提案,对职业教育工作提出10条建议。
  同年,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负责人到福州大学与学生代表座谈,倾听学生的呼声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组织委员与国家教委、监察部组成的调查组座谈,就中小学收费、拖欠教师工资以及教育投入等问题发表意见,反映情况。文教卫体委和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省教委联合组织全省基础教育五项内容督导检查,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国家教委组织的对福建省基础教育5项内容督导检查工作。
  1996年4月,省政协以闽协办[1996]46号文向省政府办公厅提出尽快协商解决福州师范一附小与省邮政运输管理局之间的用地问题的建议。省政府办公厅于1996年5月10日行文有关单位催办。在省政府关心下,经省邮政运输局、福州市教委、福州师范一附小3家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市教委安排300万元拆迁费并如期付给省邮政运输局。省邮政运输局与一附小于7月18日签订了征地赔偿协议书。由于搬迁具体问题涉及单位经济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等问题,腾迁工作拖延不决。1997年1月,省政协又以闽协办[1997]14号文向省政府办公厅反馈,商请责成邮政管理局迅速解决福州师范一附小征地拆迁中的遗留问题。同年7月中旬,省政协召开有各方参加的关于邮政管理局与福州师范一附小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座谈会,进行协调。7月底,搬迁工作基本结束,福州师范一附小业已按规划进行新的校园基建工作,悬置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1996年6月10~13日,省政协邀请部分委员赴福安市专题调研中、小学师德问题。
  1996年7月16~17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先后邀请省教委、福州市教委、鼓楼区教育局的领导及福州市部分中小学领导,召开3场关于城市基础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座谈会,就薄弱学校的改造问题提出意见。
  1996年9月11~15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派员参加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暨部分省市政协薄弱学校研讨会”,向大会提交《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调研报告。指出:造成薄弱学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学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薄弱,基础教育没有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应充分认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依法治教,落实政府行为,加大对薄弱学校的人、财、物力投入力度,缩小校际间差距,更新教育观念,真正使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加大招生制度和学校建制的改革力度,取消重点初中,办好重点高中,逐步实行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建立新的全面评价学校教育的评估制度和办法,努力创造有利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鼓励、支持民办学校,发挥社区力量参与办学,共同改变薄弱学校面貌,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同年12月9~12日,在省政协组织的视察中,委员们了解到,福州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早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共识,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议:(1)政府每年增拨教育经费(市教委提出5000万元),重点扶持薄弱学校的基础建设;同时广开筹资渠道,放宽学校集资办学政策,以弥补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2)适当增加一般学校的职称职数,尤其是中高级职称职数,以解决骨干教师因之外流的严重状况。(3)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教师法》中关于教师住房“两优先”的政策,下大力气切实帮助解决教师住房难题。
  是年,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还积极参加对口部门活动,与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省教委联合组织对本省教育基础薄弱的市、县进行基础教育五项内容督导检查活动;参加由省高招办组织的成人高考、中招、高招考场巡视活动;对省政协七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关于本省教育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跟踪反馈工作,请省政府办公厅对未答复的单位敦促办理答复。
  1997年3月7日,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召开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初招改革问题座谈会,邀请省教委负责人及业务部门人员参加座谈。
  1997年4月中旬,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和泉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联合在泉州市区、南安市、安溪县、晋江市开展中小学师德建设问题调研。调研组听取当地政府对师德建设现状的汇报,到16所学校与校领导、教师座谈。了解到,泉州市在师德建设方面,有6点特色:(1)从关心教师人手,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氛围;(2)根据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地抓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3)师德建设与依法治教和建章立制相结合;(4)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其表率作用;(5)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6)师范教育坚持面向农村,两代师表一起抓。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出现的部分教师不安心从教、职业道德较差,甚至弃教从商,造成教师队伍“一落二缺三不稳”的状况。但在师德建设中还存在4点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教师思想上一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还未解决,思想比较混乱;部分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颇,行为失范;不少学校忽视政工和德育队伍建设;对师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不足。为此,调研组提出6点意见和建议: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常抓不懈;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大力宣扬师德的先进事迹;建立师德建设的配套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委政府要继续为教师办实事,解决师德建设的后顾之忧;健全政工、德育机构,为德育和政工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1997年6月16~17日,为推动本省高校更好地为福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省政协组织部分教育界委员并邀请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由省政协主席游德馨带领视察福建农业大学、福建中医学院,听取两院校办学情况、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党建工作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农大、中医学院的高新技术实验室、所,了解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对两院校在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中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游德馨对高校办学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对办学中存在的公费医疗超支款的拨补、教师增资的财政补贴、出售公房款的返还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充分重视,认真解决;对农大招生并轨后经费差额补贴、农科毕业生择业的保护政策、中医学院校园预留地的征用等具体问题,希望能得到省、福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帮助尽快解决。省直各有关部门和福州市政府负责人表示要继续关心、支持这两所高校工作,提供更多服务,为它们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1997年9月教师节前夕,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组织教育界委员并邀请省政府办公厅及省、福州市教委有关人员共45人,由省政协副主席周厚稳带队,深入贫困山区罗源县西兰乡慰问基层教师,并捐资1万元帮助学校兴建“希望图书库”。慰问活动后,向有关部门反映贫困山区办学的实际困难,尤其是校舍建设和教学设备方面资金不足等难题,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1997年10月,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协助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在福州、厦门、三明、武夷山市进行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问题调查。调查组建议: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认真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宣传推广三明重视薄弱学校建设的一些好做法,如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建立督导评估体系、改革初招制度等。同时,委员会派员参加省教委举行的提案办理现场会,就加强本省基础薄弱学校建设和提高素质教育,以及进一步加强教育投入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1997年11月26日,省政协组织在榕文教卫体界委员一行49人视察福州市特殊教育。委员们听取市教委的情况介绍,视察市聋哑学校和盲校,对两所学校的办学成绩和福州市长期关心和重视特殊教育给予肯定。认为,福州市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盲、聋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面仍很有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该市特殊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让残疾儿童也充分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为此,视察组提出4点建议:(1)设立“福州市特殊教育基金会”,用于奖教奖学;(2)对社会福利和残疾人福利机构募捐资金,有关部门应督促其按规定拨付用于特殊教育,以改善该市特教经费拮据状况;(3)采取有力措施,督促各级政府切实按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规定,对跨县(市)、区就读的盲、聋儿童实行学习、交通、生活费补助,并由政府提供专项经费,用于资助特困盲、聋儿童免费入学;(4)福州市聋哑学校食堂梁裂基陷墙破,市计委已列入翻建工程项目,应尽快审批,尽早动工,以防患于未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政协志

《福建省志·政协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第一篇,第二篇的第四章,第三篇的第二、十三、十四章由陈熙满撰写;概述,第二篇的第一、二、三章,第三篇的第一、三、四、八、十、十一、十二章和附录的大事年表由郑成钟撰写;第三篇的第五、六、七、九章由郑成钟、黄平撰写。宋京生、廖楚强、张贵明曾一度参加修志工作。本志的图片选自大型图册《福建政协》,主要由省政协档案室提供。

阅读

相关人物

卢浩然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陈明义
相关人物
吴庆星
相关人物
赵修复
相关人物
游德馨
相关人物
陈光毅
相关人物
何少川
相关人物
潘心城
相关人物
钱匡武
相关人物
周厚
相关人物
梁裂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