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881
颗粒名称: 二、企业改革
分类号: F426.21
页数: 3
页码: 289-2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福建的经济体制改革从80年代着重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着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全省加快物资流通体制和国有物资企业改革步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转变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物资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全省90%以上的国有物资企业推行了两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普遍推行了经理负责制。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改革滞后也是物资行业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省物资系统因企制宜地推进中小企业改制,将企业分为发展型、生存型、危机型、破产型四种类型,根据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职工认同程度和适应市场能力,因企制宜地选择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施改制,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兼并、破产。
关键词: 福建省 经济 体制改革

内容

20世纪90年代,福建的经济体制改革从80年代着重突破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着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全省新经济体制构建步伐加快。此后,在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全省加快物资流通体制和国有物资企业改革步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转变经营机制为核心的国有物资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1988年到90年代初,全省90%以上的国有物资企业推行了两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并普遍推行了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虽然增添了国有物资企业的活力,取得了成效,但仍有许多深层次问题难以解决。1993年开始,物资行业遭遇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峻形势。1994年全国和福建省国有物资企业都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这固然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市场变化、税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大,改革滞后也是物资行业陷于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1995年7月召开的全省物资系统扭亏增盈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搞好企业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入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继续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并提出要加快县级企业改革步伐,推动县级物资企业走出困境。引进竞争机制,试行个人承包、租赁,推行各种形式的产权改革,包括股份合作制、合并、兼并、破产等。1996年政和县物资总公司推行“模拟股份制”试点。从1997年3月开始,龙岩市物资(集团)总公司深化市属物资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市属企业减员74人,占原在职职工的29%;二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择优上岗、优化组合;三是改革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四是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打破“终身制”。1997年11月泰宁县物资总公司整体改制为福建省泰宁县金湖物资有限公司,实行“职工持(控)股,国家参股”的股份制改革形式,35位职工共认购股金32.7万元,占总股本的65.4%,县国资营运有限公司以现金人股17.3万元,占总股本的34.6%,鼓励经营者持大股。该公司改革后与改革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思想观念上从过去“要我干”变为“我要干”。通过转换经营机制,自负盈亏,管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职工增强了敬业精神,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真正把企业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捆在一起。二是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8年该公司实现销售693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88%,实现利税63.86万元,增长88.49%。三是完善企业管理机构及决策程序,成立股东会、董事会,配备监事,议事程序改变了,监督力度加强了,透明度提高了,为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创造了条件。四是强化激励机制,把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同职工自身收入的最大化密切结合起来。五是明晰企业产权,能真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从而淡化了行政干预,增强了职工对企业财产的关切程度。1997年12月政和县物资总公司组建法人人股和内部职工持股的政和九洲物资有限公司。泰宁和政和的改革,是福建省国有物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初步尝试,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为福建国有物资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模式,积累了经验。
  1998年3月召开的全省物资工作会议重点介绍各地企业改革的典型经验,并在全省加以推广,极大地推进了全省各级物资企业改革。福建省物资(集团)总公司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实行控股,由省金属材料、机电、化建三大公司职工自愿投资人股,分别组建了省金属、机电汽车、化工建材3个有限公司。福州市成立股份合作性质的贯捷机电贸易有限公司。三明市对包袱重、债务大、经营困难的市金属公司采取分离分立的办法,由集团控股、职工参股,新组建了市物资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南平市物资(集团)公司对连续3年亏损100多万元、负债50万元的市再生总公司实行个人带资整体租赁承包。龙岩市全面完成了市属企业的深化改革目标,改制面达83%。
  1999年,全省物资系统因企制宜地推进中小企业改制。将企业分为发展型、生存型、危机型、破产型四种类型,根据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职工认同程度和适应市场能力,因企制宜地选择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实施改制,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兼并、破产。1999年,漳平市物资公司由职工买断国有资产,改制为漳平市开元物资有限公司,成为退出国有序列的物资企业。至1999年底,全省物资系统已改制改组的企业达83家,占企业总数的近60%,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36家,占26%。
  2000年,省金属材料、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调整股本结构,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总股本由300万元扩大到500万元,省化工建材有限公司的总股本由5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两家公司的国有股比例由60%下降到40%,而职工股比例增加到60%。同时,物资企业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及用人单位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企业置换职工劳动关系的途径。省金属材料总公司制定了置换职工劳动关系的实施方案,经职代会表决通过后实行,总公司原有111名干部职工,有100名职工置换身份,占职工总数的90%。置换身份后的职工有39人被总公司返聘,32人被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聘用,29人自谋职业,置换全民身份后的职工实行新的劳动用工制度,从而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活力。
  经过改革后,国有物资企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物资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吸收了一部分社会资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了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理了一批不良资产,减轻了企业负担。一批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了经营机制。一批小型物资企业国有资本逐渐退出,更加灵活。改革后的企业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福建省志·物资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概述、物资机构、物资流通计划、生产资料市场、金属材料流通、机电产品流通、化工建材流通、生产资料综合服务、物资再生利用、外向型物资流通、企业管理、转制与扭亏脱困、教育与科技、信息报刊学会协会13章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