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832
颗粒名称: 二、加工
分类号: X756
页数: 1
页码: 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废钢铁收购工作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的过程。在20世纪50和60年代,主要采用手工方式挑选和加工废钢铁。到了70年代,收购部门开始建立加工点并引入半机械化方式,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废钢铁的利用率。随着国家和省的投资支持,80年代废钢铁加工逐步实现机械化,包括压块机、破碎机、打包机等设备的购置。这些投资不仅提供了物质条件,还积累了废钢铁深加工的经验,使废钢铁回收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 废钢铁 收购 加工

内容

福建收购的废钢铁可直接利用的较少,大量的废钢铁需要经过挑选整理,经切割、打包、压块后,送钢厂作炉料或为各行各业所利用。各级回收单位根据资源、使用、调拨情况,采取因陋就简、土洋结合的办法加工废钢铁。由初期手工操作挑选,逐步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进行加工,并逐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对收购的废钢铁进行分类、挑选,分等供应。按照先利用,后回炉的原则,对能直接利用的废钢铁,供应当地农具厂生产小农具、小五金商品,不能直接利用的则回炉炼钢。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省供销社系统采用手工操作挑选整理加工废钢铁。70年代由收购部门建立加工点,组织加工初步实行半机械化,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状况,加工所收购的废钢铁,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废钢铁的利用率。
  1973~1977年,由国家计委金属回收小组国拨废钢铁回收加工措施资金45万元,省物资局安排本省10个收购单位购置压块机、破碎机、打包机、油压机、皮带锤、汽车、设备等加工机械28台(件)。1979~1983年,国家物资局、省经委及省物资局共安排省金属回收公司系统废钢铁加工基建技措费276万元,用于建设简易仓库征地,购置12台压块机,27辆各种汽车以及吊装设备等,对连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回收上交计划提供了一些物质条件,进一步提高各地市金属回收公司加工厂废金属改制加工能力。
  1984年,国家物资局分配福建省物资金属回收部门计划外东风牌、解放牌货车共20辆,主要用于奖售每年超额完成上交国家废钢铁任务大、上交好的而又急需解决废钢铁运输的厂矿企业,或安排给县金属回收站使用。1987年,省公司为福州、漳州、泉州、建阳公司并向省经委申请贴息技改周转金15万元,解决了4台打包机。到1987年,国家和省历年投资390.88万元,大部分用于基建,只有117.94万元用于购置设备,省金属回收公司系统拥有打包机14台、剪切机3台、氧割设备24台、吊车6台、运输车41辆、堆场63275平方米、仓库面积2430平方米,回收加工能力6.5万吨废金属。废钢铁机械加工能力初具规模,也积累了一些废钢铁深加工的经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福建省志·物资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概述、物资机构、物资流通计划、生产资料市场、金属材料流通、机电产品流通、化工建材流通、生产资料综合服务、物资再生利用、外向型物资流通、企业管理、转制与扭亏脱困、教育与科技、信息报刊学会协会13章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