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四代一调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8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四代一调剂”
分类号: F259.21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本节主要描述了1960年代至1993年后中国福建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在生产资料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物资调剂方面的业务发展和经验总结。
关键词: 物资经济 调剂 福建省

内容

1964~1965年,福建省、专(市)相继成立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以代购、代销、代加工、代托运和物资调剂的服务方式(简称“四代一调剂”),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处理清仓积压物资。后据国务院1963年12月批转《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业务组织试行办法》,明确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是综合性物资企业,作为现有物资流通渠道的必要补充。它的服务方式是办理“四代一调剂”信托服务.业务范围是三类物资、生产国家计划外自产自销产品、社会库存超储积压玉物资和废旧物资,服务对象以全民所存制企业为主。其经费开支从收取的手续费中解决,以收抵支,收支平衡,以体现服务的宗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被污蔑为资本主义产物,业务活动受到极“左”思潮干扰。1970年5月.省、地(市)革命委员会先后宣布撤销了生产资料服务公司。
  1972年和1973年,国家计委物资局两次召开全国物资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重新肯定设、生产资料经营机构的必要性,各级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陆续得以恢复与建立。
  1979年12月,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恢复后,继续开展“四代一调剂”业务。各级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以服务网络广、信息灵的优势,联合全国各地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以信得过、效率高、费用省的综合优势开展“少、小、难、急”服务,为物资计划分配起拾遗补缺作用.改变了采购人员“满天飞”的状况。1980年,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联合部分地(市)、县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与福州锅炉厂、福州发电设备厂、厦门锻压厂、晋江水泵厂、泰宁化工机械厂等20多个生产企业建立了“四代一调剂”业务关系。省生产资料服务公司龙溪分公司与省内外64个工矿企业长期合作,代购、代销物资达220个品种(规格),年服务额占该公司年总销售额的6.7%。福州市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成立后,就派员常驻上海、广州、沈阳等地,为福州市13个工矿企业代办了“四代一调剂”业务。1976年,代办业务扩展到湖南、甘肃、辽宁等省市。1976~1978年代办业务额达236万元,接受委托代办单位增加到212家。1979年,他们在委托代购、代销的基础上,对212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把省微生物研究所等10家单位作为“四代一调剂”承包代办试点,把他们在上海等地采购任务全部包揽下来,仅半年时间,就为这10家单位代购468笔,采购各类物资185471件,金额达126.6万元。以上10家单位出差采购次数从原来的35人次降到5人次,有3个单位常驻上海的采购员全部撤回,还有3个单位常年无需外出采购,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企业效益。
  1983年4月,在国务院批准的《生产资料服务公司业务管理办法》中提出,业务活动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经营范围扩大到统配、部管产品,服务对象扩大到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生产者,服务项目不限于“四代一调剂”,允许从事一定的自营业务。从此,各级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由单纯提供劳务的微利企业,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年,全省生资系统服务总额3489.18万元,其中代购业务1475.33万元、代销业务1113.68万元、代加工业务额183.55万元、代运输额318.03万元、调剂业务额402.59万元。
  1985年,随着生产资料市场逐步放开,国家物资局在全国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经理会议上,宣布取消代办业务和自营业务比例限制,实行自主经营。同年,省内市场主要物资开始紧缺,价格上涨,各级生资公司开始与钢厂等生产企业以补偿贸易等形式建立资源基地,扩大销售渠道,以联营联销、联产联销等多种形式建立销售基地。是年,业务总额达7664.39万元,其中门市部业务额达170.2万元、代办业务5293.66万元、自营业务2370.73万元。
  1986年,在国家宏观调控、银根抽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级生资公司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稳定购销渠道。全年销售的主要物资有钢材6461吨、钢板1793吨、生铁202吨、有色金属63吨。1987年,物资部门横向经济联合,开始向深度、紧密型方向发展,全方位开拓资源,通过物工、物商、物物等多种形式与生产企业建立钢材、汽车、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机电产品等原材料基地。建阳、龙岩地区分别与江西、浙江、广东的邻近地区建立了 “闽浙赣”和“闽粤赣”的经济联合区。福州市与常州、南昌、成都等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经济联合体。至1988年,物资部门与全国各地生产企业建立了材料基地13个,投资7138万元。同时,先后还在上海、兰州、南京等地举办物资展销会、调剂会,加强了横向经济联合。
  1989年,由于国民经济整顿,市场疲软,资金严重短缺,库存积压滞销,价格落差较大,重要物资实行专营和最高限价,各级生资公司调整经营决策,在建设资源基地的同时强化销售,采取赊销供应,分期付款、让利优惠、拆零供应、开仓亮库、送货上门、内合外联、增设网点等灵活方式扩大销售。1990年,全省生资公司系统销售钢材36083吨、水泥22904吨、汽车1096辆、轮胎1154套。自营业务额达14446万元,占业务总额19579万元的73.78%。
  1991年,针对生产资料市场竞争加剧,差价缩小,销售不畅的形势,各级生资公司采取了压长保短,择优经营;以销带滞,组合销售;连环协作,流动经营;补偿贸易,开发资源;入股投资,分期供货等经营方式,千方百计扩大销售。
  1993年后,随着物资体制改革深入,国家对生产资料进入市场的限制放开,生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均可从市场直接采购原辅材料,生产厂与用户直接组织购销,“四代一调剂”业务基本上为自营业务所取代。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福建省志·物资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概述、物资机构、物资流通计划、生产资料市场、金属材料流通、机电产品流通、化工建材流通、生产资料综合服务、物资再生利用、外向型物资流通、企业管理、转制与扭亏脱困、教育与科技、信息报刊学会协会13章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