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运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822
颗粒名称: 三、调运工作
分类号: K295.7
页数: 1
页码: 18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物资部门在化工、建材产品调运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 化工建材 调运工作 福建省

内容

福建省大部分化工、建材产品购自省外。20世纪50~70年代,进省铁路运力非常紧张,车皮实行计划分配。省化工建材公司在统一组织订货的过程中,要花很大精力做好车皮的申请和衔接工作,以保证所订的各种物资能够拿到、运到,供应省内生产建设需要。化工、建材产品的调运,根据不同的品类采取不同的调运方式。液体化工产品采用槽罐车调运,省内水泥采取龙车调运,进口物资使用海轮调运。
  从1979年起,省化工建材公司开始接运进口水泥,主要依靠福州马尾港和厦门港两个港口接货,由于2个港口接运能力限制,中转运输费用增加,而且会发生压港现象,影响进口水泥进省数量。1986年该公司先后开辟了宁德三都澳、福鼎沙埕、泉州后渚3个新港口,使运输流向更趋合理,合计接运进口水泥2.54万吨。1986年4月,大连远洋公司“嘉阴关”轮运载朝鲜水泥6300吨,第一艘抵达三都澳港。7月17日,浙江远洋公司“椒江”轮4航次、5航次运载朝鲜水泥6000吨及6050吨,先后到达三都澳港。1986年直达宁德进口水泥18350吨,不仅为宁德地区节约运输费用9万多元,而且解决福州、厦门两港水泥压港问题,增加福建口岸吞吐能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1987年,该公司又开辟莆田秀屿、东山西埔2个港口,使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莆田6个沿海地、市都具备进口水泥接运能力,增加进省水泥数量,供应生产建设需要,为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物资流通打下基础。
  福建需要的纯碱,主要由大连化工厂供应。1974年以前,依靠铁路运输,或由大连港船运至上海港,再由上海港中转铁路、水路进省。1974年以后,上海港务日益繁忙,无法承受大连纯碱中转任务。1974年10月,省化工建材公司积极联系省航运部门采取租船去大连自运纯碱的办法,由省公司与省轮船公司签订租船协议,利用福建出省轮船,由上海港或天津港放空去大连,再由大连装运纯碱直达泉州、厦门、福州马尾等港口,保证供应厦门新华玻璃厂等企业的生产需要。1975~1990年,全部采取租船办法,去大连自运纯碱,及时供应省内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物资志

《福建省志·物资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志包括概述、物资机构、物资流通计划、生产资料市场、金属材料流通、机电产品流通、化工建材流通、生产资料综合服务、物资再生利用、外向型物资流通、企业管理、转制与扭亏脱困、教育与科技、信息报刊学会协会13章和附录。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