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铸铁管价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物价志(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560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铸铁管价格
分类号: F426.4
页数: 3
页码: 722-7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铸铁管价格随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而调整,经历了国家统一定价到企业自主定价的转变。
关键词: 福建省 机械工业 铸铁管价格

内容

福建省铸铁管是在1958年投入批量生产的,主要厂家有福州球墨铸造厂。1959年,铸铁管刚投产时,由于生产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定价水平也较高。如直径75~150毫米的每吨304元,直径200~250毫米的每吨283元,直径300~800毫米的的每吨203元,直径900~1000毫米的每吨215元。1963~1966年,为支援农业排灌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连续三次降低铸铁管的出厂价格。同时,为简便计量办法,将铸铁管的计量单位由元/吨改为元/根。具体价格,见表2-20-3。
  为统一度量衡,1972年,又将铸铁管的计量单位由元/根恢复为元/吨。同时,也将铸铁管的价格水平提高。直径150毫米每吨460元,直径200毫米每吨415元,直径250毫米每吨390元,直径300毫米每吨375元。1975年,为积极支援农业排灌扩大铸铁管销售,将1972年提高的铸铁管价格又重新降回来,具体价格水平是直径150毫米管每吨340元,直径200~300毫米管每吨320元,直径400毫米以上每吨310元。
  1980年,由于生产铸铁管的主要原材料生铁价格提高,带动了铸铁管生产成本的上升,因此,铸铁管的价格也相应提高。如直径150毫米每吨480元,直径200~300毫米每吨420元,直径400毫米以上每吨410元。同时,对铸铁管实行浮动价,允许生产企业在20%幅度内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行上下浮动。1984年,根据福建省政府《关于积极扶持小铁生产等问题》的通知精神,本省铸造生铁出厂价格提高,加之铁路运价提高等因素,增加了铸铁管的生产成本,因此,铸铁管的出厂价格也相应提高。如直径75毫米每吨提为514元,直径150毫米每吨提为534元,直径200~250毫米每吨提为514元,直径300毫米每吨提为509元,直径400毫米以上每吨提为504元。出厂价格提高后,浮动幅度也相应由原来的20%改为10%。同年,为了进一步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搞活商品流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本省对铸铁管价格管理办法进行改革,允许铸铁管生产企业在确保完成国家生产和供货计划的前提下,自行安排增产以及属于企业按规定留成自销的产品,企业可在不高于和低于20%的幅度内自定价格,自由销售,从而形成了铸铁管产品计划内外两种价格。1985年,为进一步搞活企业,增加生产,对铸铁管生产企业自销部分的产品价格又作重新规定。即企业在确保完成国家生产和供货计划的前提下,自行安排增产和企业按规定留成自销的部分产品,其出厂价格取消1984年规定的不高于国家定价20%的规定,改按略低于当地的市场价格出售,参与市场调节,起平抑价格的作用。1985~1990年,生铁价格管理权限由省级物价部门管理下放到地市物价部门管理,生铁价格逐年提高,铸铁管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为消除原材料价格提高给企业造成的影响,铸铁管价格也相应逐年进行了调整。具体价格,见表2-20-4。
  1989年,铸铁管价格提高后,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节省费用,同时改革铸铁管的供应办法,凡有条件直供的都应实行厂厂直拨,由供需双方直接结算,物资部门不得加收任何费用。1990年以后,随着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生产铸铁管的大宗原辅材料价格基本放开,实行市场调节。同时,铸铁管的生产、调拨的指令性计划也取消。与之配套,铸铁管的价格管理办法也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定价,改为企业自主定价,由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生产成本情况,随时调整价格。福州球墨铸造厂由于产品老化及生产成本高于国内同类生产企业,造成铸铁管大量积压,企业严重亏损,于1993年底停产。同年,福州市场上铸铁管价格行情为:普通管(不分规格)每吨2500元,球铸管(不分规格)每吨5000元。1996年开始,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原材料市场持续疲软,生产铸铁管的原材料(生铁)价格逐年下跌,受其影响的铸铁管价格也不断下跌。1998年,福州市场普通铸铁管每吨约2000元左右,球铸管每吨约4600元左右。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物价志(下册)

《福建省志·物价志(下册)》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物价统计的情况,其中包括商品价格、服务收费、电力价格、价格管理、经济特区价格、附录、大事记、重要文件辑存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州球墨铸造厂
相关机构
福建省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