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4635
颗粒名称: 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
分类号: C829.22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四种表,包括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固定基期变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中文名称、人均GDP的中文名称、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发布程序、地区进度GDP核算下算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福建省 生产总值 核算

内容

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和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1)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将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计算方法集中体现在一张表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表的左端称为生产方,表的右端称为使用方。生产方反映生产活动的成果。主栏由生产法和收入法的指标构成。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包括总产出和中间投入两项。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项目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项。使用方反映最终生产成果的使用。主栏由支出法的构成指标——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构成,其中:最终消费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细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净出口下设出口和进口。同时在使用方还专门设置统计误差项。(2)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的主栏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该分类由粗到细按三个层次划分,第一层为三次产业分组,第二层把三次产业进一步划分为21个次级产业部门,第三层又在第二层分类的基础上再细分出9个次级产业部门。宾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生产法计算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果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不同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3)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的主栏与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一样,也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相应的分组;宾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收入法计算的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情况。(4)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的主栏为最终使用的构成项目,大类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项支出。其中:最终消费按消费主体和消费对象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支出项目,资本形成总额按资本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支出项目,净出口分为出口与进口。宾栏为支出金额。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直观地反映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全面、详细地反映各类最终支出的规模和构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固定基期的变动:年度GDP核算包括生产核算和使用核算,两者又都包括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现价核算采用的是当期的价格,不变价核算采用的是固定基期的价格。2000年以前,10年变动一次基期,即:1981—1990年,以1980年为基期;1991—2000年,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以后,5年变动一次基期:2001—2005年,以2000年为基期。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对核算范围、基本分类、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具体问题处理方法进行多方面的修订。
  2004年,地区GDP的中文名称统一改称为地区生产总值;特定地区生产总值以行政区名作定语,如“XX区、县(市)生产总值”,简称“××区、县(市)GDP”。同时,人均GDP的中文名称改为人均生产总值;特定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以行政区名作定语,如“XX区、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同时规范年度和季度GDP核算发布程序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同年,省统计局规范省内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修正和数据发布程序,规定:地区年度和季度GDP数据须经省统计局审核、评估后对外发布;年度初步核算数的发布时间不得早于次年1月16日,年度初步核实数不得早于次年5月15日,季度初步核算数的发布时间不得早于季后14日。
  2004年下半年,为提高GDP核算数据质量,省统计局在全国率先对地区进度GDP(含季度、月度)实行下算制度,即设区市进度GDP由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各县区GDP由所在设区市统计局统一核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福建省志·统计志.1996~2005》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统计制度、普查与专项调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与教育培训、统计法制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