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专院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体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44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大专院校
分类号: G807.4
页数: 4
页码: 357-3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大专院校体育专业包括福建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福清分校体育科、福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宁德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和龙岩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这些学校提供不同学制的专科和本科课程,培养体育教师和专业人才。学校的师资力量逐年增加,教学设施也逐渐改善。这些学校的体育专业毕业生遍布福建省和其他地区,为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福建省 体育 大专院校

内容

一、福建体育学院
  福建体育学院,创办于1959年7月,其前身是于1958年创办的福建体育专科学校。校址在福州市北郊灰炉头,占地90亩,1962年3月停办。1978年12月复办,校址设在厦门集美,占地164亩。1983年被批准为可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体育院校。
  该院以培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人才为主。1959年创办时,设有四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1978年复办初,设四年制本科。1983年增设二年制专科。1987年又增设五年制专科和函授三年制专科。
  该院师资:1959年至1962年,是在体育专科学校原有教师基础上,逐年增加的。1962年全院教职员工共100人,其中教员62人。1978年复办后,由福建体育学校和原体育学院部分教师及引进外地教师组成。1987年全院教职员工共有264人,其中副教授12人、讲师49人、助教85人、教员9人(含其他中级职称)、教学辅助人员12人。
  设施:1959年体育学院开办初期,在福州北郊灰炉头校址上,新建1幢教学楼和3幢宿舍楼及膳厅、厨房等教学和生活设施。教学场地,建有体操馆、球类馆各1座,300米跑道的田径场和篮球、排球、足球等室外场地。1978年后,经过9年的不断续建,至1987年全院占地面积为164亩,建筑面积达28000平方米。有办公楼1幢、教学实验楼1幢(其中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电教室、计算机等8个实验室和12间教室)、宿舍楼10幢及膳厅、厨房、招待所等教学和生活设施。场地设施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1个,140米长8米宽的风雨跑道1条,50×25米的标准游泳池带10米跳台1座,球类馆1座,篮球、体操、武术、举重等简易练习房4座。还有19500平方米的室外篮球、排球、棒球等运动场。
  招生:1959年办校初招收的新生,除原体育专科学校的82名在校学生外,又由各地在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按具备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年龄17周岁以下,达到劳卫制或等级运动员标准四个条件,选送新生。1960~1961年除按上述条件陆续招收新生外,还招收少数归侨插班生。至1962年共招收学生429人,其中本科生69人,5年制专科生360人。1978年后,招生纳入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计划,至1987年止共录招9届计1283人,其中本科体育系636人,运动系312人,两年制专科305人,5年制专科30人。此外,还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招收3年制专科函授生30人。
  毕业生:1959年招收的429人,由于1962年学院停办,除大部分学生转学、参军之外,留下高年级学生延至1963年毕业的,有本科生16人,大专生47人。学院复办后的9年间,共毕业5届668人,其中本科生474人,专科生194人。
  机构:1959年至1963年,院部设政工、教务、行政3个科。1978年至1984年,学院为二级局建制。院党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及团委、工会;行政设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干训处及图书馆、医务室等机构。1984年学院升为一级局建制,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设有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检会及团委、工会、马列主义研究室;行政设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总务处、图书馆、保卫科、学生科和卫生所等机构。历届学院党委和行政主要领导人为:
  党委书记:李威(兼)(1959~1963)
  单斐(1980~1984)慕香亭(1984~1987)副书记:严检行(1959~1963)郑贤宗(1987~)
  院长:李威(兼)(1959~1963)
  王家祥(兼)(1979~1980)
  单斐(1980~1984)
  黄庆兴(1984~)
  副院长:冯德明(1980~1984)
  张亚良(1980~1984)
  刘丽珍(1984~)
  二、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
  抗日战争时期随福建省政府内迁往永安,民国30年(1941),在永安霞岭原省“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的基础上扩充创办了“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师专设有“体育童子军科”,是现今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前身。
  民国32年(1943)省立师专迁往南平,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体童科”随校迁到福州乌石山。1949年8月福州解放,省立师专由福州军管会文教委员会接办,“体童科”改称“体育卫生学系”(简称体卫系)。1950年9月省立师专更名为“福建省师范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福建省师范学院并入福州大学。福州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和师范学院,体卫系隶属于师范学院。1953年9月福州大学又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院址设在仓山。1957年“体卫系”更称“体育系”。“文化大革命”中福建师范学院被撤销,体育系同遭厄运。1972年复办时,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1977年恢复高考后,被批准为可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单位。
  民国30年(1941),省立师专体童科专业体育教师仅有4人,其中教授1人.(留日)、讲师2人、助教1人。50年代初期专业教师增至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1964年专业教师发展到5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43人。1972年复办初期,教师减至41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35人。以后,教师人数逐年有所增加。到1987年教师增至9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28人、助教47人。全系教职员工总数达112人。
  省立师专体童科时期,理论科教学一切实验设施俱无,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也十分简陋。乌山办学时期,建有50米跑道1条,篮球、排球场各1个,单杠、双杠、跳箱各1个,另加几块棕垫。1953年迁到仓山人民公园时,借用“跑马场”的田径场,并建立了竹篷盖篮球场与器械体操场各1个。解剖学、生理学的实验则借用生物系的实验室。1956年迁至长安山后,建有400米的田径场1个,竹篷盖的篮球场与器械体操场各1个,此外还有若干个室外球场。50年代末,陆续建立了图书资料室,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实验室。60年代初,建有25米游泳池1个。1972年,体育系复办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除了充实扩大资料室、人体解剖、人体生理、运动保健实验室外,还建立了电化实验室。到1987年,篮球馆、排球馆、体操馆、武术馆、乒乓球馆均先后建成。
  师专体童科办学8年(1941~1949)毕业生总数近80人,从1950年至1987年,历届毕业生总数达1582人。46年来该系校友足迹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新疆、黑龙江等16个省、市、自治区及福建的65个县(市),成为社会主义体育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
  三、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体育科
  该科创办于1977年,学制为2年制和3年制专科。专业教师33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7人。教学设施有400米8条跑道的标准田径场1个、80米长的风雨跑道1条、体操房1座、训练馆1幢、室外球场7个(其中水泥地灯光球场2个)。自1977年历届毕业生共486人,还为仙游县代训民办教师50人。
  四、福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
  该科创办于1978年5月,学制为2年制专科。专业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6人、教师2人。教学设施有250米田径场1个、室外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体操房1座。自1979年至1987年毕业生共112人。
  五、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
  该科创办于1978年5月,学制为2年制专科。专业教师23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18人、教师1人。教学设施有200米田径场1个、100米简易跑道1条、50米×20米标准游泳池1个和简易体操房1座及生理、解剖实验室。1978年至1987年毕业生共305人。
  六、宁德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
  该科创办于1979年7月。学制为2年制专科。专业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7人、助教17人。教学设施有400米田径场1个、90米×6米风雨跑道1条、篮排球场12个、简易体操房1座、健身房1座、25米×50米标准游泳池1个、36米×36米球类馆1座和人体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理实验室及图书资料室等。1979年至1987年共招收新生524人,历届毕业生共384人。
  七、龙岩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科
  该科创办于1985年。学制为两年制的体育专科。专业教师18名,其中讲师4人、助教14人。教学设施有300米田径场和足球场1个、风雨篮球场2个、室外篮球场5个、体操房1座。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体育志

《福建省志·体育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建省志全志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各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 录等部分组成。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威
相关人物
单斐
相关人物
慕香亭
相关人物
严检行
相关人物
郑贤宗
相关人物
王家祥
相关人物
黄庆兴
相关人物
冯德明
相关人物
张亚良
相关人物
刘丽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集美区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