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工原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834
颗粒名称: 四、化工原料
分类号: Q949.9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经营野生化工原料品种繁多,包括茹榔、红根、红柴、橡碗等。1959年开始广泛采集、收购和加工利用,年收购量达25946吨。60年代初进一步开发利用栲胶原料资源,年收购量达6000-7000吨。70年代初支持本省栲胶工业发展,扩大栲胶原料收购。1977年开始采集、收购桃胶以代替进口的阿拉伯胶。白木粉和粘木粉的产量和收购量逐年增加,供应全国16个省(市)的36个单位生产电木用料。经营的野生化工原料品种不断开发扩大,最高的1981年收购量达31567吨。
关键词: 福建省 野生植物 化工原料

内容

野生化工原料是用于加工化工产品的各种野生植物原料和初制品。本省收购的品种有茹榔、红根、红柴、橡碗、松烟、相思树皮、柚柑树皮、杨梅树皮、羊蹄根皮、木麻黄树皮以及白木粉、粘木粉、茶桐碱、皂角等。
  1954年.供销社开始经营野生化工原料。当年,收购主要品种有茹榔、红根、红柴等,年收购量947吨,调供沿海各县,用于渔业染网。
  1959年,在“向野生植物进军”口号下,野生化工原料得以广泛采集、收购和加工利用。如利用破布藤提炼栲胶,利用野桐籽壳提取土碱,利用松树籽壳烧土碱后供作肥料等等,都见成效。当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收购野生化工原料增加到25946吨,销售16938吨。
  60年代初,栲胶原料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茹榔、红根皮、红柴、桐树皮以及土碱、五倍子等,年收购量达6000~7000吨左右。除茹榔、红柴供应渔业染网外,其他栲胶原料调供南靖林业化工厂提炼栲胶。当时,厦门、南安、同安、泉州、漳州等地发展蚊香生产所需的原料粘木粉,也由供销社组织生产加工和供应,年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1964年,天津市土产公司需要电木生产原料白木粉,该公司派员到华安县进行生产试验,继而上海、北京、湖南、湖北等地也派员来本省求购白木粉。省供销社根据他们提出的需求量,先后组织南靖、南平、永泰、龙岩、连城、长汀、沙县、长泰等县,利用砍伐杂木时遗弃的树木枝梢,组织社队加工白木粉.供应上述省、市的电木工业生产,到1965年,全省年销售量达2500吨。
  为支持本省栲胶工业发展,从1971年起,供销社扩大栲胶原料收购,主要品种有木麻黄树皮、柚柑树皮、相思树皮、杨梅树皮、羊蹄根皮、红根树皮、橡碗等。从1971年到1974年,调供南靖林业化工厂的栲胶原料达8700吨。
  1977年,本省开始采集、收购桃胶以代替进口的阿拉伯胶,供作医药、文化用品、印刷、乳胶制品及食品、电子、电器工业用料。同年10月,省供销社部署闽侯、莆田、晋江、龙溪等沿海各县,发动群众采集交售,收购价每50公斤30元至35元。各地收购的桃胶全部调供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桃胶化工厂。
  1976年,省供销社土产公司配合木粉重点产地县,研究改进木粉加工设备和操作技术,协助各地统一采用水碓加工,并对水碓进行改进,培训操作人员,以提高白木粉加工质量。质量细度标准由原来的80目提高到100目,达到工业生产单位的标准要求。本省白、粘木粉产量和收购量逐年增加。到1978年,全省粘木粉产量达到4800吨,保证省内各蚊香厂生产用料;白木粉产量达9600吨,供应全国16个省(市)的36个单位生产电木用料。1980年,全省白木粉销售量达到2万吨,约占全国销售量的40%,成为本省供销社系统经营三类土产品中的大宗骨干商品,并与省外生产单位建立了长期供需固定关系,如永泰县与上海市;连城、龙岩、长汀等县与天津市、北京市;建瓯、沙县、南平县(市)与山东、湖北省。
  野生化工原料经营品种不断开发扩大,最髙的1981年,收购量达31567吨;省内销售25057吨,调供省外4549吨。1988年,收购量为20211吨,销售量_20631吨。从1958年开始,还不断地为外贸出口提供货源,最高的1964年,供应出口的野生化工原料达808吨,一般年份在200吨上下。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本志记述了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的商业历史发展,包括民主管理、茶叶经营、日用杂品经营、生活资料经营、机构、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