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福建名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80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福建名茶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4
页码: 4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泰山庙的七境堂绿茶以色泽油绿、香高味醇、汤色明亮为特点,1950年后改制烘青绿茶。太姥龙须茶产于福鼎县太姥山下,冲泡后形态优美,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美,产量稀少珍贵。坦洋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安县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香高味浓、鲜爽甘醇。白琳工夫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产于福鼎县白琳村,条索紧结纤秀,白毫多呈现橙黄色,毫香明显。
关键词: 福建省 茶叶经营 名茶

内容

一、乌龙茶
  安溪铁观音安溪铁观音以其成品色泽褐绿,沉重若铁,茶香浓郁,美如观音而得名。产于安溪县尧阳乡。成品外形条索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带砂绿色,红点明显,具蜻蜓头,螺旋体,砂绿带白霜;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呈绸面光泽;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香锐而浓,有“七泡有余香”之誉。本品属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并具兰花香味,风格独特。富含维生素、儿茶素、芳香油等化合物,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减轻幅射伤害等功效。
  闽北水仙闽北水仙百余年前始产于建阳县水吉乡大湖村一带,成品外形壮结匀整,尖端扭结,色泽砂绿油润,中部近叶柄部分叶色暗绿并呈现白色斑点,俗有“蜻蜓头,青蛙腹”之称;香气浓郁芬芳,颇似兰花香气;滋味醇厚,人口浓厚之余回味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柔软,红边明显。
  武夷大红袍武夷大红袍因茶树春芽萌发时,嫩梢芽叶呈紫红,远望色艳如火,若红袍披树,故此得名。产于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现九龙窠陡壁上仅存4株,植于山腰石筑的保坝内,有岩缝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每年5月13~15日架云梯采之,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宝。该茶的制作工艺精湛,仍采用手工生产,成品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九次尚不脱原茶的桂花香味,被誉为“武夷茶王”,历代作为贡品。
  黄棪黄棪,商品名“黄金桂因从黄棪良种茶树采制而得名,已有百余年历史。原产于安溪县罗岩、西坪,后传至漳州、漳浦、平和、南靖、华安、长泰等地,成品外形紧结卷曲,色泽油润金黄,香气高强清长,滋味醇细甘鲜,优雅鲜爽,带桂花香型;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边缘朱红、中央黄绿,柔软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冲泡三四次犹有余香。
  永春佛手永春佛手系用佛手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叶形与香橼柑叶片相似•故亦名“香橼”。主产于永春县。成品条索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具有独特果香,茶中生物碱、多酚类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较高。产区群众常以制盐茶和柚米茶,治疗痢疾、中暑、高血压等症。
  武夷肉桂武夷肉桂又称玉桂,是以肉桂良种茶树鲜叶用武夷岩茶制法制成•为武夷岩茶中的高香品种.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具三节色,入口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有明显的“岩韵”特征。
  二、花茶
  福建茉莉花茶福建茉莉花茶主产于福州及闽东地区,该品系精选优质烘青绿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成品外形秀美,毫锋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持久.泡饮鲜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嫩晶绿,经久耐泡。不仅为良好的高香饮料,且有一定药理功效。福建茉莉花茶不仅为海内外消费者所喜爱,而且是接待外宾所不可缺少的佳茗。
  三、绿茶
  石亭绿石亭绿,又名石亭茶•属炒青绿茶。始于宋末.产于南安县丰州乡九日山及莲花峰上,因莲花峰上有一石亭,故名。成品品质为:春茶芬芳馥郁,夏茶味浓而浊,秋茶清香可口,冬茶味淡而甘;色泽银灰带绿,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具绿豆、杏仁与兰花的不同香气,所以有“三绿”之美和“三香”之誉。游子乡思,名茶寄意,石亭绿作为珍贵的乡土特产已成沟通海外侨胞与亲人之间的桥梁。
  天山清水绿天山清水绿属烘青绿茶,为闽东天山绿茶中之上品,以其泡水清澈碧绿而得名。产于宁德市西乡天山岗下,章后乡的中天山、铁坪坑及际头乡的梨坪村,方圆20余里。成品香气芬芳,近似珠兰花,滋味浓厚,其甘犹如新鲜橄榄;汤色碧绿,清澈鲜亮,与匀嫩鲜翠的叶底相辉映;叶肉肥厚,持久耐泡,冲泡三四次,余味犹存。
  七境堂绿茶七境堂绿茶属炒青绿茶,产于罗源县西部的西竹、施霸、程祥、长弯、延洋、洪洋、寿桥7境。产地有一泰山庙,称“七境堂”,茶叶因此得名。成品外形条索匀整壮结,色泽油绿。香高味醇,润滑顺口,汤色、叶底润绿明亮,成茶附有爆点,称“青蜻皮”或“花斑”,色、香、味俱佳。1950年后,改制烘青绿茶,成茶兼具烘青与炒青的独特风味。
  太姥龙须茶太姥龙须茶产于福鼎县太姥山下,以其冲泡后,枝株挺拔,叶片舒展,若珊瑚,美其名曰“龙须”。成品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美,汤色清澈黄亮。生产历史已有百余年,销北京、天津、上海、西安、郑州、青岛、南京及东北等地,产量稀少珍贵。
  四、红茶
  坦洋工夫坦洋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原产于福安县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属全发酵茶。成品条索肥壮紧秀、香高味浓、鲜爽甘醇、叶底红艳。该茶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试制成功,经广州出口西欧。此后,大批茶商踵至,开设茶行,周围各县产品亦云集坦洋,加工后均以“坦洋工夫”之名出口。
  白琳工夫白琳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原产于福鼎县白琳村,以福鼎大白茶为主要原料,适当拼配菜茶品种而成。成品外形条索紧结纤秀,白毫多呈现橙黄色,毫香鲜爽愉快.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叶底红亮。白琳工夫始制于19世纪50年代前后,据《福鼎县志》载:“白琳为闽广客商荟萃地,茶市中心,凡百销场之喧寂,悉视琳山茶利之贏亏”。1950年后,其制造由手工操作逐步改为机械加工。
  政和工夫政和工夫为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一百多年来“政和工夫”历久不衰,蜚声国内外。
  正山小种正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由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桐木地区首创于18世纪后期。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亦称星村小种。“正山”含有正统之意,正山小种因此得名。成品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红艳,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元汤味,气味芬芳浓烈,以醇馥的烟香和桂元汤、蜜枣味为主要品质特色。如加入牛奶,茶香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爽口甘甜,别具风味。正山小种是红茶中的一枝独秀,被消费者视为珍品.久而不衰。
  五、白茶
  白毫银针白毫银针,简称银针,为本省出产的特种名茶。因其成品为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故名。产区福鼎县。成品茶芽肥壮,满披白色茸毛,色泽鲜白,闪烁如银,条长挺直,如棱如针,茶汤清澈晶亮,呈现浅杏黄色,人口毫香呈露,甘醇清鲜,其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至今仍为世界上价值最高的茶品。
  白牡丹白牡丹,以绿叶夹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县水吉乡。1922年,政和县亦开始制作。成品毫心肥壮,叶张肥嫩,成波纹隆起,叶缘向叶被垂卷,芽叶连枝,叶面色泽成深灰绿,叶被遍布白毛;毫香显,味鲜醇,无青臭苦涩味;汤色杏黄或橙黄清澈;叶底浅灰,叶脉微红,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为夏季佳饮。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本志记述了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的商业历史发展,包括民主管理、茶叶经营、日用杂品经营、生活资料经营、机构、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