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扶持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7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扶持生产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3
页码: 26-2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在茶叶生产方面采取了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资金、物资和技术辅导等,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政府提供了茶叶改进费、生产扶助金、贷款和预购定金等资金支持,以及优待粮和化肥等生产资料,并开展了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措施,以提升茶叶生产效率和品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省茶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茶叶经营 扶持生产

内容

一、资金
  茶叶改进费1952年,贸易部和农业部决定按收购金额1%提取茶叶改进费,由贸易部和农业部统筹安排给本省使用。1958年起,改由各省自提自用。省茶叶公司与农业厅经济作物局规定,按毛茶进茶厂山价1.5%收取,交省茶叶公司,由省农业厅和省茶叶公司统筹使用。1963年,因改进费有限,上半年下拨40720元,下半年又补拨一批,用于发展茶叶事业所需:增加辅导员经费,推广先进技术的宣传、培训费,推广良种的种苗补助费.茶机革新、研制所需费用以及调研费等。1970年,为支持茶叶初制机械的革新,省下拨各地(市)茶叶改进费20万元(福安5万元、南平3万元、三明2.5万元、龙岩0.7万无、龙溪2万元、晋江6万元、闽侯0.5万元、福州0.3万元);1976~1985年10年间,全省共收茶叶改进费506.6万元,下拨给地、县474.8万元。
  生产扶助金1958年,全国总社拨给本省扶助金50万多元,其中用于台刈更新2万亩茶园无偿补助30万元,旧茶园补植补助4万元,防治病虫害补助2万元,种苗运费补助8.6万元,示范茶园费用1万元。初制场所补助5万元。1962年,省又拨出茶园垦复补助款31万元,用于促进茶叶产量恢复和提高。1974年,省茶叶公司拨出茉莉花生产扶持费8万元.帮助发展茉莉花1030亩。1976~1982年,全国总社和省茶叶公司分别下拨扶持资金112万元和144万元,用于发展高标准茶园。1976~1990年.省茶叶公司从茶叶管理费中.陆续拨出技术措施费609.1万元,用于全省精制茶厂技术革新和设备更新。此外,各地政府和茶叶主管公司、茶厂都拨出专款扶助发展茉莉花生产。
  贷款1951年开始试办垦复茶园贷款,于福安(赛岐)、福鼎、闽侯、政和4个县5个茶区各选择两个村作为贷款推广区,当年贷出10.6万元(福安4.3万元,福鼎、政和、闽侯各2.1万元)。1952年向茶区发放深耕施肥贷款108万元,垦复茶园贷款200万元。1953年发放肥料贷款68万元,垦复茶园贷款92万元,初制机具贷款12.89万元。1958年开始,发放贷款转向以扶植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当年共发放161万元,其中100万元专门用于繁育良种苗,推广优良高产品种。1961年,发放化肥贷款100万元。1962年,发放初制贷款40万元。1963年,发放垦复茶园、初制、茉莉花苗等贷款40万元。1979~1980年,省供销社与省农业银行联合下达发展高标准新式茶园贷款2935万元。
  预购定金1954年开始在安溪、闽侯两县试行茶叶预购,发放定金,次年这两县共发放预购定金25万元,预购毛茶750吨。1956年扩大到全省26个县,预购各类毛茶4410.8吨,发放预购定金102.6万元。1957年,全省各地普遍发放预购定金共160.5万元,预购毛茶7028.8吨。1958年后,预购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发放预购定金随着毛茶预购量的增加而逐步扩大.直到1984年止。
  二、物资
  优待粮本省农业合作化时,为解决外雇采茶工人口粮及初制工人夜点用粮,从1955年开始提供茶叶优待粮。1956年.在全省35个产茶县及其它零星地区发放粮票额1863吨。1957年,全省下达的茶叶优待粮增到2134吨。1961年起,本省实行农副产品收购奖售政策,茶叶优待粮改为奖售粮,但仍有许多粮食补贴,如秋挖补助粮、茶园垦复补助粮等。
  肥料1956年开始拨茶叶专用化肥。1957年供应茶叶专用化肥2796吨,1958年下拨茶叶专用化肥3300吨,茶用香花专用化肥1517吨。1960年分配茉莉花专用肥45吨。1961年后改用收购茶叶奖售化肥的办法,但茶用香花用肥仍给予扶持补助,如1974年为支持茉莉花生产,拨给产花区补助肥80吨,1984年下拨茉莉花补助肥280吨。1976~1986年的11年中,全国总社下拨扶植茶叶生产化肥71380吨,省供销社另增拨23950吨。
  初精制设备及材料全省初制机具,从手工到木质机具,再向新型钢质机械发展,茶叶经营部门都给予扶持。至1965年,全省初制茶厂有电力46所、水力206所、畜力8所、人力10333所,有揉茶机6133台、杀青机1551台、摇青机1061架、解块机8台、自动烘干机14台。70年代,省茶叶公司在商业部、省科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与省农机部门配合,开展不同茶类初制机具成套化研制工作。绿茶从杀青、揉捻、干燥•乌龙茶从综合做青、杀青、包揉、烘干等成套设备研制获得成功,通过部级、省级鉴定后,定型成批投入生产使用。到1981年,全省有初制厂8436所,初制机具30468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1976~1990年共拨钢材9016吨、汽车48辆、木材1179立方米,用于初精制设备更新、基建和运输等。
  三、技术辅导
  建国初,茶农采摘茶叶方法粗放,沿用“一把抓”的老办法;初制茶叶“靠天做茶”。为指导合理采摘和初制,1954年,采取培训茶农技术员,“以茶农指导茶农”的方式进行。1957年,为加强茶区初制技术指导,每个茶叶收购站配备技术辅导员1~3名,在茶季中还抽调茶叶系统技术人员1000人次深入茶区进行采制指导,同时训练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茶叶技术能手4878名。1958年,全省分春、夏、秋三季进行产制人员培训,共培训1万人次左右。
  1952~1953年,在绿茶区进行揉茶机作机制试验。1955年,全省推广揉茶机141架,杀青机59架。1956年,推广人力、水力、动力揉茶机482架、杀青机226架。1959年,按照机制茶要达到90%以上的要求,全省己有揉茶机4920架、干燥机69架、杀青机1152架、摇青机950架。
  50年代末,在建阳水吉进行室内加温萎凋试验,以解决白茶色泽问题;对红茶进行加温萎凋、冷发酵炭火烘干实验;研制乌龙茶初制机械包揉机、做青机,1978年和1980年分别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福建省志·供销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出版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本志记述了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的商业历史发展,包括民主管理、茶叶经营、日用杂品经营、生活资料经营、机构、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