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军警民联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70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军警民联防
分类号: E286
页数: 3
页码: 166-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台湾当局认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频繁地对福建沿海地区进行军事窜犯、武装袭扰。同年8月,逃台特务陈令德多次偷渡登陆,活动于晋江、南安、仙游、惠安四县结合部。惠安县军警民立即联合围歼。这股海匪主力被歼灭后,陈令德装扮成化缘和尚,躲避军警民的搜捕。9月15日,陈令德在逃窜路上被放哨民兵识破、抓获。1952年10月11日,台湾国民党军队6000多人,登陆袭扰莆田县南日岛。岛上军警民浴血奋战三昼夜,击毙击伤国民党军800多人。公安部队边防八〇团密切配合人民解放军,激战两昼夜,歼灭国民党军队3300余人,取得“东山保卫战”的胜利。解放后头十年,全省沿海军警民共击溃台湾当局武装袭扰达187次。
关键词: 海防管理 军队 军民联防

内容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台湾当局认为反攻大陆时机已到,频繁地对福建沿海地区进行军事窜犯、武装袭扰。同年8月,逃台特务陈令德多次偷渡登陆,活动于晋江、南安、仙游、惠安四县结合部。1951年5月,陈令德任金门“南海集训总队泉州纵队”司令,同年9月4日晚,陈带领海匪300多人,在惠安县郭厝乡五里沙海滩登陆,伪装人民解放军,窜入惠安县义岭村,杀害公安人员张渊。惠安县军警民立即联合围歼。这股海匪主力被歼灭后,陈令德装扮成化缘和尚,躲避军警民的搜捕。9月15日,陈令德在逃窜路上被放哨民兵识破、抓获。1952年10月11日,台湾国民党军队6000多人,登陆袭扰莆田县南日岛。岛上军警民浴血奋战三昼夜,击毙击伤国民党军800多人。1953年7月16日,台湾国民党军队1.3万多人,在飞机、军舰的掩护下,窜犯东山岛。公安部队边防八〇团密切配合人民解放军,激战两昼夜,歼灭国民党军队3300余人,取得“东山保卫战”的胜利。解放后头十年,全省沿海军警民共击溃台湾当局武装袭扰达187次。
  1958年,台湾当局提出所谓“政治登陆”,对福建沿海地区派遣特务偷渡登陆,进行策反、情报、爆炸等破坏活动;以小股武装特务袭扰沿海地区,偷摸岗哨,捕捉官兵,破坏铁路公路桥梁、军工要地,甚至企图潜入内地山区建立所谓“游击根据地”;强化其前沿电台广播,进行反动宣传,利用空飘、海漂、炮弹发射、从港澳地区邮寄、强迫被抓扣放回的渔船民携带等方法,大量散发反动宣传品。同时,从渔船民中套取情报,物色渗透对象,或唆使反坏分子造谣煽动,纠集反革命组织,策动下海投台;还炮击大陆船只,破坏生产。
  1958年6月,省委召开第四次海防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把海防斗争搞强、搞紧、搞严。会后,公安边防机关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发动群众,掀起“人人搞生产、人人保海防”的热潮。许多渔民表示“渔场当战场,篙橹当刀枪,敌人敢袭扰,坚决消灭光”的战斗决心。宁德县三都群众提出:“生产不好,肚子不饱;海防不搞,安全难保;两项搞好,生活美好”。莆田县公安局派工作组,深入与国民党占踞的乌丘岛仅一水之隔的平海乡,组织治保会、民兵和广大群众创立守滩待敌的海岸防线,之后又建立陆地防线。公安机关的专门工作也有发展,隐蔽斗争防线随之产生。为把斗争从海岸防守转为海上进攻,又创立海上防线,组织渔船民公开与秘密相结合,开展反心战、反抓靠、反情报、反派遣、反渗透的斗争,初步形成“四道防线”。在此期间,同安县公安局澳头边防派出所改变机关作风,关心群众疾苦,密切警民关系,加强对敌斗争,总结出海面、港口、陆地“三道防线”的做法,之后又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充实,形成“渔民包海面,民兵、部队、群众包海岸,广大群众包地面,专门工作包重点”的“四道防线”。这些经验得到公安部罗瑞卿部长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肯定。1958年,澳头边防派出所所长杨连德在第九次全国公安会议t作r经验介绍。I960年6月,省委召开第五次海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海上、海岸、沿海陆地和加强专门机关的隐蔽斗争‘四道防线’”。
  第一道,海上防线。在军警民联防队的基础上,依靠渔船民在海上同敌人斗争。党委的海防工作队平时关心渔船民生产和生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对敌斗争中的哨兵作用。不论是偷渡潜入的特务间谍分子,还是下海投敌的反革命分子,往往在这一关就束手就缚。第二道,海岸防线。在敌人易于登陆的地区,普遍以驻军、边防哨所(派出所)为骨干,民兵为基础,建立军、警、民联防。明岗暗哨,武装巡逻,严密船只管理与港口检查,控制海岸线,把好路口要道,使海岸防线成了等待敌人投入的罗网。第三道,沿海陆地防线。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骨干,把民兵和各行各业的职工、居民组织起来,结合生产、工作和生活,随时警惕,严加防范。从海上爬上来的特务,即使侥幸地过了第一、二两关,也难以越过这第三道防线。第四道,专门机关的对敌隐蔽斗争防线。各级公安机关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加强情报和侦察工作,及时侦破和捕获内潜外逃之敌。
  “四道防线”在沿海地区广泛推行之后,为保卫海防发挥重大作用。1958年9月,浯屿边防派出所民警肖清水,带领12名民兵,冒着台湾军队的炮火,把印有周恩来总理对台声明的文告漂送到小金门、东碇附近海面。1959年2月2日,平潭县流水乡两艘渔船,在牛山渔场附近海面捕鱼,遭到国民党情报局驻马祖闽北工作处的63号炮艇袭击,船上渔民、民兵机智灵活地与该艇周旋,配合海军、空军将其击沉,击毙11人,抓获少校副队长高建武等12人。1961年8月8日,前线炮兵击落一架台湾空军飞机,少校飞行员跳伞逃命,降落在闽侯县屿岐峰一带,当地民兵连长郑天海发现后,立即组织70多名民兵,涉河追赶,与部队合围,活捉了飞行员。1963年4月24日,金门特务机关派遣的武装特务10余人,于午夜在厦门前埔村登陆,被一村民发现,急忙跑到民兵队部报告。何厝边防哨所中士副班长叶中央迅速组织民兵摸黑前往搜捕,搜捕中他在与多名特务遭遇情况下,孤胆作战,不顾身上多处负伤,顽强搏斗,勇夺卡宾枪1支、子弹30发,击伤特务3名,在民兵、群众支援下,将这股特务击退。其中号称“海上霸王”的特务头子负伤逃回,毙命金门,从此金门特务不敢再偷袭何厝。叶中央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称号。1964年9月10日午夜,台湾国民党国防部特种军事情报室派遣的3名特务,乘竹筏偷渡,在罗源县淘澳村登陆。当他们躲进布袋澳的一个山洞时被巡逻民兵发现。民兵分三路包抄,全村男女老少纷纷拿着锄头、扁担、柴刀,把布袋澳围得水泄不通,“缴枪不杀”的喊声震天。3个特务吓得连爬带滚地出洞投降,缴出收发报机、武器弹药和活动经费,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这场“瓮中捉鳖”式的战斗。在军警民协同作战下,至1965年的8年中,歼灭和击退台湾国民党小股武装特务71股,破获一批偷渡登陆的特务间谍案件和下海投台案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四道防线”和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1973年2月10日,省委发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边防安全教育的指示。厦门前线公社党委和驻军部队党委,贯彻上级党委指示,迅速恢复军民联防领导小组。民兵岗哨逐步恢复,落实“四道防线”。在军警民紧密配合下,1974年至1975年,先后在海上、岸边和路口等处抓获下海逃台人员8人,没有发生投台得逞事件,取得初步战果。1977年6月,省公安局印发厦门市公安局关于军警民并肩守海疆,落实“四道防线”,加强沿海对敌斗争的经验。1979年初,省公安局在莆田县召开全省沿海派出所所长会议,继续推广"四道防线”的做法。1980年7月,在公安部召开的全国边境管理和情报调研工作座谈会上,福建公安边防部门的代表作了“恢复‘四道防线’,加强海防斗争”的经验介绍。
  1981年1月16日,3名台湾派遣特务企图在龙海县登陆,未及靠岸就被公安人员截获。9月15日晨,龙海县深澳村一陈姓妇女,在树林里发现一个浑身泥土、行踪可疑的人,她用计引路,然后与丈夫和邻居将其扭送派出所。经审查,此人是从金门潜入的国民党军情报局少校情报员。1986年3月13~30日,连江县筱埕和长乐县梅花两个边防派出所,先后侦破3艘渔船向台湾特务机关贩卖内部文件和刊物的案件。4月20~23日,省厅在福州召开反内潜外逃工作会议,布置防上防下工作。9月13日,平潭县苏澳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4人预谋逃台案件,缴获被盗文件881份。
  1989年初,福建沿海地区部分群众受境内外“蛇头”(偷渡组织者)的诱惑,私渡去台湾和偷渡去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情况日益突出。人数由一批几人、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上百人。1989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沿海地区反偷私渡工作会议,制订反偷私渡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各级公安机关和边防武警部队积极开展打击偷私渡活动,在重点地区,充分运用电台、电视、报刊、幻灯、宣传栏、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反偷私渡的宣传,迅速造成声势,使“蛇头”受到震慑,群众受到教育。同时,加强出海船只管理和社会面的控制。是年,查获偷私渡案件108起2726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福建省志·公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福建省公安的历史和现状,上限不限,下限断至1989年。由序、述、志、图、表等部分组成,全书共18章64节。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