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运保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684
颗粒名称: 二、货运保卫
分类号: U694;D631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本文描述了铁路公安机关在保卫铁路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方面的努力。铁路公安机关针对行车事故、货物被盗、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管理、参与事故处理、增加警力、整顿职工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加强货物检查等,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关键词: 公安工作 专业保卫 工作

内容

1958年,铁路部门在“大跃进”高潮中,开展“多拉快跑”生产运动,但组织管理跟不上,行车事故较多。铁路公安机关学习锦州铁路局民警李国山“参加生产、保卫生产”的经验,开展“防事故、保安全”活动。有92名干警深入行车部门,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和掌握行车管理知识,明确保卫重点,及时检查,防止事故100多起。“文化大革命”初期,铁路运输秩序混乱,行车事故突出。1975年,铁路公安机关认真贯彻国务院转发《全国安全生产会议纪要》,坚持“三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分清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参与事故的分析、处理,帮助事故发生单位查原因、订措施、建立安全责任制,扭转行车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铁路的货场、货站和货车物资时有被盗,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期间更为突出。1960年1~10月,福州东站货场被盗水泥1000吨、原钢60多吨、铁46吨、电动机4台以及煤炭、稻谷等大批货物。铁路公安机关成立货保科,加强货场警卫力量,全路增加警力120名,组织侦破盗窃案件,并对国防物资等重要货物列车实行武装押运,同时大力整顿职工队伍,打击内外勾结的违法犯罪活动。福州东站一个由26人组成的内外勾结团伙,在9个月内盗窃钢材6吨、紫铜线4吨、肥田粉8吨等物资,价值6.69万元,1961年12月被破获。厦门站民警黄富杰,以货场为家,严密各项安全管理,连续九年没有发生货场盗窃案件和火灾、爆炸事故,黄被评为省级“五好”民警、全国铁路公安积极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哄抢哄拿货站、货场物资的情况很严重。1976年发生150起,仅漳州站货场就发生76起,被哄抢哄拿物资价值20多万元。有些人还围攻、殴打制止哄抢哄拿的民警和民兵。1977年3月省委部署整顿铁路治安秩序后,场、站周围的社队抽调公安、人武干部,会同铁路成立治安纠察队和民兵护路小分队,昼夜巡逻,并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铁路公安机关对货物列车实行以站保车的办法,各站均有公安、商检、运输等部门组成的人员,对始发、到达、中转的货物列车实行检查,对货物列车运行的高坡地段和重点物资实行武装押运,针对不同区段的不同问题,组织力量,深入沿线车站、乡镇,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犯罪分子的活动规律,采取守候伏击、区段押运的做法,打击犯罪,深挖团伙。1981~1989年,全路共破获盗窃车货案件157起,查获违法犯罪分子287名,其中摧毁团伙57个,抓获团伙成员196名,缴获大批被盗物资。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运输量不断增加。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经验,火灾、爆炸事故常有发生。1960年7月24日,永安站货场把农药“666”烟雾剂堆放在向阳地带,高温自燃引起火灾,烧死1人,烧伤26人,烧毁仓库1座、高边车1辆及一批货物,损失37.8万元。事发后,福州铁路局和省厅联合召开防火安全电话会议,部署开展以防火、防爆为中心的安全大检查。铁路公安机关开展“爱货保货”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凡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均由所在站公安派出所干警到现场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装车外运,并定期、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认真整改。70年代后期,各大货场均修建百吨以上水池,增加消防设备,提高防、救能力。80年代后,在货物中非法夹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问题突出。1987年2月23日,厦门北站货场在装货时,伪报品名夹运的1.5万多响发令纸爆炸起火,并查出同批货物中还有发令纸5.4万响。同月27日,由厦门站发往徐州站的货物中夹运危险品,导致列车运行到皖赣线发生爆炸,货物被烧,车厢烧损。铁路部门由值勤民警配合货运人员加强对货物的检查,仅一个月就查出伪报品名夹运危险品12起,其中厦门北站从67批货物中查出1226件夹有危险品。铁路公安干警前往生产这些危险物品的地区,会同当地公安机关,对生产、销售易燃易爆品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签订安全合同,清理和整顿生产、销售点30多个,铁路货物中夹运危险品的情况有所好转。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福建省志·公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福建省公安的历史和现状,上限不限,下限断至1989年。由序、述、志、图、表等部分组成,全书共18章64节。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