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福建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群众防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651
颗粒名称:
一、群众防火
分类号:
D631.6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群众防火历史悠久,清代和民国时期已有多种防火措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和公安机关更是重视防火工作,开展防火宣传、建立防火组织和制度,加强火灾防控。
关键词:
福建省
消防工作
群众防火
内容
清光绪二年(1876年),福建官府报告:“闽省居民墙多系编竹涂泥,烟焰所及,顷刻即成灰烬,是以省城(福州)每年必有大火三、四起,每次或烧千余间,或烧数百间。”各地较普遍的防火措施是修建防火墙和防火巷,住宅密集区每隔一定地段建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山墙。闽西永定一带客家人住的圆形土楼内,房间呈八卦形分布,各“卦”之间建造一堵很厚的封火墙,可阻止火势蔓延。清代民间救火会以救火为主,平时也做防火宣传,用黄纸印制“风高物燥,小心火烛”、“善用火则是福,乱用火则为祸”、“一家失火,四邻遭殃”等标语,贴在街头巷尾居民墙上。大风天气,还组织人鸣锣宣传。冬季,组织人巡逻打更防火。
民国时期,福州、南平等市、县均由救火会或雇用更夫夜间巡逻防火。抗日战争期间,闽东地区抗日后援分会改组救火会,成立消防工作团,结合抗日救亡运动开展防火宣传。古田县消防工作团100多名爱国青年彻夜巡城,严防汉奸纵火破坏。
福建解放后,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把防火工作作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1951年,福安、泰宁、漳平、浦城、建瓯、福鼎、南平等县连续发生特务、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纵火案件。省政府指示各地广泛宣传,教育干部群众提高警惕,严防匪特纵火破坏。1952年,全省各街道、乡村和内部单位普遍建立治保会,开展“四防”(防奸、防谍、防火、防盗)教育,发动群众制订防火公约,互相督促检查。是年11月,省厅与省保险分公司联合发起冬令防火、防特宣传运动,举办冬令防火广播讲座。
1953年开始实行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省政府部署各地加强机关、团体、工厂、企业的防火工作。1954年、1955年冬季,福州、泉州分别举办“防空、防火展览会”,展出图片、图表550多幅(张),消防器材近百件,持续一个多月,参观干部、群众近10万人。1956年,根据省人民委员会发布的《福建省护林防火管理办法》,各地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是年冬季,省厅与省保险分公司会同省交通厅、商业厅、供销社、粮食厅等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冬季防火工作的指示》,所属行业系统普遍开展防火自查和互查,使防火检查形成以块(地区)为主,条(系统)块结合,效果更好。
1958年“大跃进”,不少单位忙抓生产,忽视安全,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突出。1959年3月,省委批转省厅党组《关于加强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报告》,全省开展“防火灾、防交通事故、防工伤、防爆炸、防中毒”为内容的反“五害”安全运动,其中防火关系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具有普遍性。龙岩专区成立防火安全检查组37个,组员149人,宣传队224个,队员1864人,检查公社、大队、企业、学校、仓库213个,发宣传材料1.2万份,张贴标语2.1万条,传诵防火民歌、谚语500条(首),设宣传栏470处,装广播筒650个,在各生产队、集体食堂设防火安全值日员2600人。龙溪专区采取单位包职工、教师包学生、家长包子女的办法,使防火宣传家喻户晓,做到沙成堆、水满缸、柴离灶、烟蒂灭。福州市鼓楼区通过防火检查,整改火险隐患3600处。南平市开辟防火通道7条,修筑防火墙12垛、防火巷5条,挖蓄水池8个、沙坑3763个。由于各地大抓防火,1959年全省发生火灾起数、烧死人数、经济损失数,比1958年分别下降2%、85%和32%。
1960~1961年,由于经济暂时困难的影响,群众性的防火组织、防火制度普遍松弛,全省火灾事故上升,分别为1053起、1691起。1962年,各地开始整顿防火组织,重新推行莆田县涵江镇于1959年创建的防火制度,即“一通”(每月通一次烟囱);“五要”(要防止坏人纵火,煮饭要有人照看,灶前要清理干净,水要满缸,柴草要离灶);“四不要”(小孩不要玩火,床上不要放油灯,火灰不要用蔑木具装,炉灶不要靠近壁板“两包”(街道防火委员会包片,居民防火安全小组包户);“三查”(安全值班员每日一查,防火安全小组每周一查,防火安全委员会每月一查)。当年,全省火灾发生数比1961年略有下降,但1963年又有上升。1964年1月,省生产安全委员会向各专、市、县发出《立即行动起来制止火灾发生的紧急通知》。11月,省委向各地、市、县委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发出《关于加强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一年大抓两次防火工作,全省发生火灾起数、烧死人数、烧伤人数、经济损失数,比1963年分别下降60.8%、23.8%、15.7%、13.2%。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防火工作被严重削弱。1974年8月省公安消防总队成立后,逐步整顿加强消防工作。福鼎县消防中队首创“货郎担”下乡宣传防火的方法。队长陈昌雪与干部战士绘制防火宣传挂图40幅,三年内组织七批人走遍全县13个公社162个大队,展出481场次,受教育32万多人次。他们边宣传,边组建13个公社义务消防队、57个义务消防分队。福鼎县的做法得到公安部的肯定,省公安局向各地推广。但是由于江青反革命集团在福建的帮派势力的干扰,很难落实。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公安机关努力整顿和加强消防工作。福州市抓紧落实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分工和重点单位防火监督工作,各级消防监督员和重点单位责任人,对所管单位和要害部位,做到“六熟悉”(熟悉生产性质、工艺流程、建筑结构、危险部位、水源和道路、灭火措施)、“两建立”(建立防火档案、制定灭火作战方案)。1978年,全省火灾年发生数从连续七年(1971~1977年)超过千起下降为930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各种用火大增,由于农村建筑和乡镇企业的防火条件差,1980-1982年,农村年均发生火灾666起,经济损失551万元,分别占同期全省火灾年均总数的80.5%和68%。农民说:“粮满仓,油满缸,家家有现款,户户有余粮。盖新房,娶新娘,别的都不愁,就怕火烧房。”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建瓯县房道乡政府于1982年创建治安防火联防队,招聘12名队员分片包干,走村串户,宣传防火,检查督促,从而减少火灾的发生。该乡1978~1981年发生火灾15起,经济损失39万元;1982~1984年仅发生一起火灾,经济损失一千多元。省厅及时推广房道乡的经验。1985年,全省有217个乡镇建立治安防火联防队,农村发生火灾起数和经济损失数比1984年分别下降21%和27%。是年,公安部在建瓯县召开全国农村集镇防火工作场会,总结该县建立治安防火联防队五条经验(有乡镇政府直接领导;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防火责任制为中心的工作制度;有经常稳定的联防力量;有公安机关有力的业务指导),向全国乡镇推广。1986年,省厅会同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联合制发《乡镇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农村防火工作。
80年代后期,全省消防工作推行综合治理和防火责任制。福州市针对木屋毗连、发生火灾损失严重的情况,采取监护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开辟防火道600多条,构筑防火墙或砖混隔火房3700多座,结合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木屋毗连区15片,既改造了旧房,增加了住房面积,又改善了防火条件。南平市开展防火安全综合治理,将防火工作与治安管理、法制教育、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健全防火制度;普及消防法规常识,受教育群众达63万人次;岗位消防培训1700多人;投入60余万元,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改变了火灾严重的状况。1989年全市发生火灾起数和经济损失数,比1988年分别下降38%和52%。1987年,福清县从县长至乡长,从主管部门至车间班组,层层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全县发生火灾起数比上年下降76%。1988年,省公安消防总队在福清县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1989年,全省有90%的县学习福清,签订了“防火安全责任状”。
随着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大批兴办。由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厂房布局不合理,配电系统不符合安全要求,对火险隐患舍不得花钱整改;同时城镇居民和公共场所大量使用电器设备,火源增多,农村建筑防火条件差;多数市(县)推行消防工作综合治理或建立防火责任制的措施不够落实,1989年火灾仍比较严重,虽然发生数比上年少86起,但经济损失却多310多万元。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福建省公安的历史和现状,上限不限,下限断至1989年。由序、述、志、图、表等部分组成,全书共18章64节。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