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安科技信息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1990-2005)》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5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公安科技信息化
分类号: D631
页数: 9
页码: 245-2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公安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出入境管理和户籍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应用。
关键词: 福建省 公安 科技

内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安科技持续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公安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1999年3月,省厅转发公安部科技局《关于落实科技强警总体规划做好信息化工程(金盾工程)各项工作的通知》。各级公安机关相继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金盾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金盾工程的规划、实施、管理等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保障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畅通交流,提高工作效能。
  ―、出入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1990年,省厅为10个发照点和8个重点县、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6个地市公安处局配有单独机房,8个地市公安处局配有专职人员。公民因私出境和外国人来闽的信息资料管理,逐步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过渡。1993—1995年,厦门、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南平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先后与涉外宾馆实现计算机联网。1995年,省厅出入境管理处组建计算机中心,成为全省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涉外信息合成枢纽。
  1996—1997年,省厅与各地市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联网。1999年,省厅与福建实达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福建省公安出入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省公安机关按照受理、审核、审批程序对出入境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此后,该系统在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推广使用。2000年,针对新版护照和贴纸签发、审批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福建省公安出入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翌年,省厅与福建博士通信息有限公司联合开通“96169因私出入境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2004年,省厅根据公安部的授权,完成“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签发管理系统”的研发,并在全国首先为台湾居民签发五年期台胞证。同时,规范“福建省公安出入境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确保福建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通行证及签注的顺利签发。
  2005年,全省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立境外人员数据库,启用新版“境外人员管理系统”。省厅出入境管理处根据出入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系统软件,指导开发公司修改台胞口岸落地办证的事前信息采集系统。期间,根据福州、厦门两市五年期台胞证受理中心提出的新需求,修改五年期台胞证通信子系统,确保及时接收港、澳中旅以及江苏、上海签发的五年期台胞证数据。
  二、户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1987年,全省第一个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福州市公安局建成。1989年,全省有23个县级公安机关建立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至1991年,有44个县级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购置计算机49台。
  1992年,根据公安部《关于积极抓好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的意见》,全省公安派出所逐步开展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福州市公安局鼓楼分局13个派出所率先建成,8月1日实现前台办公。
  1993—1995年,各地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1993年,福州市区派出所全部完成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并推向前台办公,输人人口信息127.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97.8%。厦门市公安局与厦门巨龙软件工程公司合作,开发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治安管理、值班记录及网络通信等子系统的“派出所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漳州市公安局建成派出所、分局、市局人口信息共享、远程数据传输、图文数据一体化的人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是年8月,漳州市芗城区发生一起伤害致死案,刑事侦查部门利用人口信息系统快速准确地查到嫌疑对象的信息,为破案赢得时间。1994年5月,厦门市公安局开元分局截获一条贩毒线索,经计算机系统检索,迅速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住址并将其抓获,缴获海洛因7.84千克,毒资10万余元,破获厦门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起贩毒案。是年,福州市公安局“人口信息管理系统DOS版本到VMS上的移植”和“扩印机胶片自动传输与人口图像信息采集同步装置”列入地方科研部级项目。至1995年,全省公安派出所录入人口信息925.3万人,接受查询2.3万人次,公安机关运用人口信息系统查询查证破获案件338起,挽回经济损失434万元。
  1996—2000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按照《福建省“九五”期间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人口信息系统建设。1999年,全省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重心转向县市级网络建设。至2000年,全省3300多万常住人口的信息全部输人计算机。1194个办理户籍派出所有1156个建立常住人口信息系统,并推向前台办公。38个辖区人口少、日常户籍变动量少的派出所,其人口信息数据由县、市公安局或相邻派出所代为管理、维护。2000年,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等8个设区市完成“百城联网”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与全国其他城市的人口信息互访互查。全省428个派出所建成暂住人口信息系统,录入信息134万人。是年,福州市公安局研发流动人口二维码ID卡管理系统,翌年投入使用。当年福州市区派出所在使用便携式识读器查验流动人口“ID卡”暂住证工作中,抓获网上在逃人员96名。“九五”期间,全省人口信息系统提供公安机关业务部门查询65万多人次,其他部门查询77万多人次,群众查询46万多人次,协助破获案件13060起,挽回经济损失1.27亿元。
  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建设,并及时核实纠正重人、重号,修改主项错误,集中扫描照片,全省相片采集率达84%。
  至2005年1月,福建省系第一个提前完成向公安部报送常住人口数据任务的省份。期间,漳州、厦门分列公安部人口信息报送排行榜第一、二名。全省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公安机关业务部门和政府机关及人民群众提供查询236.8万多人次,公安机关通过查询查证破案4841起,抓获在逃人员908名,挽回经济损失2032万元。
  三、刑事侦查系统信息化建设
  1990—1991年,省厅开发“违法犯罪信息系统”软件,将公安机关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刑事犯罪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储存、检索和传递,初步改变长期以来手工操作,大量信息资源分散保存、无法共享,严重制约打击效能的状况。省厅制定《全省违法犯罪信息系统建设三年规划》,将效能高、覆盖广、成本低、易普及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首先发展的重点项目。各地公安机关购置计算机、培训操作员,加强规范管理。福州、厦门市公安局先后成立情报资料科,并把违法犯罪信息资料、指纹资料和枪弹痕迹档案纳入计算机管理。期间,全省利用犯罪情报资料信息协助破案900多起。其后经过3年建设,全省违法犯罪信息系统数据库人员资料逐步增至近15万份,指纹资料6万多份。
  1995年,省厅重点建设“犯罪信息中心”,受理全省公安机关业务查询;研发“违法犯罪人员”、“被盗抢机动车”、“被盗抢(遗失)枪弹”、“枪弹痕迹”等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建立近35万条信息的数据库和刑事统计数据系统。是年,全省公安机关运用犯罪情报信息协助破案2100起。
  1996年,各地市与31个县级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实现计算机联网,为犯罪情报资料信息的快速传递、查询查证和资源共享,提升刑事侦查部门的整体战斗力奠定基础。是年,全省违法犯罪人员资料数据库,完成新旧管理系统的更换,实现集文字、图像、指纹资料管理于一体;全省公安机关利用犯罪情报信息协助破案2292起。11月,省厅研发的“福建省犯罪信息快速查询查证系统”,经省国民经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鉴定,属国内先进水平。1997年,省厅在以往基础上整合研发“全省综合犯罪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各地市58个县、市(区)完成组网工作。
  1998—1999年,全省公安机关统一规范犯罪信息采集工作。全省综合犯罪信息系统升级为全国推广使用的1.20版本。省厅与福建麒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刑侦综合信息系统”在全省公安机关运行,通过该系统可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链接,查询违法犯罪人员的十指纹图像资料。省厅犯罪信息中心存储数据450多万条,且以日均1000多条的速度递增。期间,全省公安机关运用“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上网查询查证270万多次,从中破案32457起,查中赃车5470辆,并在全国开展的“网上追逃”专项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安机关将相关数百万条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比对核查,一举查出在逃人员2000多名,从中捕获在逃人员1800多名。1999年5月,三明市发生一起杀死5人特大抢劫杀人案件,刑事技术人员将现场提取的指纹经“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检索比对,迅速认定,循线追踪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全案告破。
  2000年,全省公安机关完成县级刑侦信息网络建设,各地市、县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均能上网查询全省、全国数据库的数据,便捷传送图文信息。有72%的责任区刑警中队联网,方便基层报送和查询。全省实现由系统自动生成刑事统计报表,大大减轻检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为监督如实立案创造条件。是年,在“打拐”专项斗争中建立综合性的“网上打拐”信息库,重点建立被拐入妇女儿童及其DNA信息库,为实战中的打击和解救打下基础。是年,犯罪信息中心数据库日均信息递增量上升为1500多条,储存670多万条信息供查询。
  至2001年的4年间,全省公安机关运用“刑侦综合信息系统”于破案和提取案件侦查线索4.7万件,一大批恶性和疑难案件得以破获。省厅运用该系统进行串并案分析,组织侦破涉及全省7个市的系列爆炸勒索案件14起;福清市公安局运用该系统检索作案时间、方式等相同的案件,开展串并案侦查,迅速破获系列入室抢劫案9起、持枪杀人案1起;三明市公安局通过系统查询和指纹检索,破获一起杀死5人的特大持枪杀人案。2001年,“刑侦综合信息系统”4.0版启用,依托该版软件,“受理案件自动查询专线”试点运行成功。是年,泉州市公安局逐步开展网上情报分析,以情报指导侦查破案,破获串并系列案件11串175起。2002年,全省采集各类信息90万条,协助破案34527起。
  2003年,改进后的“刑侦综合信息系统”和“报警案件自动查询系统”,通过省级鉴定,推进刑侦信息化建设,成为刑侦工作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是年,全省公安机关逐步加强刑事情报专门判研工作,开展网上串并案侦查。泉州市公安局通过串并案破获刑事案件数占破案总数的35.7%;漳州市公安局逐日开展信息检索,串并破获系列案件20串172起。
  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强化“信息主导侦查”的理念,不断完善侦破杀人案件、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现场指纹等的信息采集和系统建设。省厅加强系统维护和网络改造,使共享数据增至18项,并制定系统登录办法,印发《福建省公安厅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数据维护管理规定》。
  2005年,省厅、设区市公安局刑侦部门均成立信息研判小组,在公安内网开辟“福建省刑侦信息研判中心”网站,初步建立信息研判专业队伍和信息研判联络员网络,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犯罪信息的分析研究,强化串并案侦查,组织开展联手打击行动,有效提升侦查破案的工作效能。是年,全省公安机关利用情报信息破获刑事案件14471起,占全部破案数的15.7%。其中破获晋江网上盗窃777万元大案、漳州系列虚构绑架电话诈骗案、厦门系列银联诈骗案等一批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
  四、边海防管理信息化建设
  1996年,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装备GPS卫星导航指挥系统,并投入使用。1997—1998年,海警一、二、三支队“海上110”报警系统先后开通,初步建成以海警部队为主体、海警与沿海边防支队相结合、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的海上治安接处警指挥机制。
  1999年,公安边防总队先后建成以总队为中心、各支队机关为分支的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泉州、福州支队机关建成局域网,并实现与基层所队的联网。总队完成机关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开发,推广使用沿海船舶管理、台轮来靠管理等系统软件,建立数据信息上报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分析沿海治安动态。
  2000年,公安边防总队完成全省各团级单位机关局域网、总队级广域网及支队广域网、教导队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建设,建成全省公安边防部队三级计算机网络,实现全总队范围内数据信息共享。年内,开通总队至各团级单位的综合业务通信专网,完成总队指挥中心大楼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
  2001年,福州边检站研发“边防检查远程报检系统”,并在全省海港现役边检站推广使用。该系统通过互联网与边检报检程序联网操作,远程办理《登轮许可证》、《船员登陆证》及出入境船舶报检等手续,初步实现船舶报检、查控、监护、证件管理、案件受理等多功能的网上作业。福州机场边检站使用边防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在机场安装安防系统,有效防范旅客漏验、偷渡人员混出等事故发生。同时,进一步改善验证设施,安装台上报警系统,改过去“人为呼叫”为“电子呼叫”。继续加大对伪造证照的研究力度,配装护照证件鉴别仪、高分辨率彩色扫描仪等新技术设备,实现对伪假证件外表直观鉴别、物理光谱分析、计算机软件识别等多种识别手段的综合运用。福州机场边检站还在全国首创利用“边防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后台功能,设立监督台,对出入境资料与航空公司提供的旅客舱单保持同步核对,有效提高监督效能。是年,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翌年,该总队通信技术处作为全国边防系统中唯一一个先进单位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科技先进集体”称号。
  2003—2005年,全省公安边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在服务警务实战中日益发挥作用。2003年8月26日,发生一起特大私渡去台案件,公安边防总队利用网上对比、信息查询等手段,3天成功侦破此案。2004年9月17日,总队根据情报线索,发现厦金海域一艘装载大量炸药的可疑船只,即运用海警GPS辅助指挥和值班管理系统进行定位跟踪、远程指挥,组织海警三支队和漳州边防支队3艘船艇联合开展围追堵截,成功截获。同年,率先在空港口岸开发使用集现场监控、旅客基础数据采集、旅客验证信息采集、现场调度和指挥功能“四位一体”的信息系统,为出入境旅客的边防检查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公安部将福州机场边检站列为全国现役制边检站空港示范点。2005年,各边检站探索口岸限定区域管理新模式,研发“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系统”,实现对港区通行人员和车辆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化登记、网络化监控;还建成远程监控中心,与驻点执勤、卡口监护、机动巡查相互配合,实现对海港口岸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监管。福建公安边检部门研发“出口集装箱安全自查网上申报系统”,2005年初投入运行。该系统既方便货代、堆场等单位申报,又加强集装箱边防检查管理。2004—2005年,全省公安边防检查部门通过口岸现场“电子哨兵”实施搜索检查,先后抓获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的偷渡分子20多人。全省边防派出所通过沿海监控系统,查获各类违法船只120多艘。
  五、信息网络建设
  1990年,省厅RA8350小型计算机与公安部联网,1992年与地市公安处局单机联网。此后几年,省厅通过小型机逐月向公安部传输报送治安、刑事、消防、交通管理等数据报表。1995年,省厅建立犯罪信息中心,开始接受全省公安机关查询被盗机动车、在逃人员的数据。19%年,省厅建立局域网,实现机关内部计算机资源和信息共享。
  1998年,省厅对与公安部联网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增加至公安部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线路,实现地面线路与卫星线路的互补。是年,“福建省公安综合信息网”开通,省厅实现与公安部及各省公安综合信息网络的互联。
  1999年,省厅印发《福建省公安科技总体规划》。先后开通刑事侦查总队、出入境管理处、公安边防总队的数据专线和至公安部及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市的数据专线。
  2001年,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金盾工程”启动,省厅制定网络建设方案,当年与公安部、各设区市公安局及边防、消防、交警三个总队的2MSDH全线电路开通。翌年,开通福建公安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在公安网上收发邮件。
  2002年,印发《福建省公安厅“金盾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全省“金盾工程”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及职责、建设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是年,省厅启动公安综合信息工程项目建设。
  2003年,省厅出台《福建省公安厅金盾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程》,就立项、招标采购、检查验收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确定“福建省公安厅综合信息电子警务办公系统”等项应用系统为“金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
  2004年,《福建省金盾工程一期(应用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初步设计》获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委会评审通过,并被批准独立建立公安专网。是年,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等建成使用。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及时检测、防控,对计算机病毒感染侵害及时进行处理。同年,省厅信息中心建立物理隔离探测系统,对全省公安网上的计算机登记注册实行电子户口备案管理,解决公安信息网上的“一机两用”问题,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年,全省派出所、刑警、交警、消防、监管等基层所队全部接入公安专网。全省88个县、市(区)公安局(分局)中78个完成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联网。“金盾工程”公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应用系统建设按年度目标稳步推进。
  2005年,省厅至各设区市公安局、设区市公安局至县级公安机关的二、三级网络增加带宽,有效提高信息数据传输速率。是年,“金盾工程”23个一类应用系统建设任务中,完成“人口信息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机动车/驾驶入员管理系统”等11个建设项目。部分设区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研发具有打击、防范、信息情报研判功能的公安应用系统。已投入运行的应用系统在公安实战中发挥明显效益。是年,福建作为公安部移动数据接入系统试点项目建设单位,首批600台移动查询终端在福州、福清、莆田、漳州和宁德市公安局试用。六、通信保障
  (一)有线通信
  1991-1992年,省厅开展有线通信专网整治改造和建设,大部分地市公安处局开始进行专网线路改造,并完成地市公安处局至县级公安机关的三级网建设。
  1993年,省厅安装并开通S250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安装PCM数字中继线90条,装机容量1200线,实现长话、市话出入直拨。全省有8个地市公安机关和26个县级公安机关安装程控电话,缓解长期以来通话难的问题。
  1995年,省厅开通至公安部的自动拨号专网和各地市县公安机关有线拨号专网。年底,全省公安有线二级网、三级网自动拨号组网机开通后,省厅至各地市、县公安机关(除泉州外)均可利用长途自动拨号组网机进行专网内长途直拨。有38个县、市公安机关实现有线专网程控化。
  1996—2000年,全省有线通信网络始终处于较好运行状态,以省厅SOPHO-2500数字程控机为中心,构成省一地(市)一县(市)公安专网自动拨号。公安长途专网以租用邮电长途电话电缆线路为主,网上可以进行电话会议汇接。期间,结合公安部“百城联网”部署和建设,对全省公安二级网进行改造和完善,按期完成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市全国第二批“百城联网”工作。2000年,省厅开通与公安部的会议电视系统。
  2001年,全省公安信息通信网络进行数字化改造。全省三级电话会议系统,除宁德在筹建和厦门在建外,其余的设区市公安局均建成开通使用。2002年,全省公安专网电路带宽提升,主干网运行传输质量明显改善。是年,二级网会议电视系统首次应用主席权转移和分会场发言两项功能,并成功召开视频会议。
  2003年,省厅程控交换机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和扩容,新增业务功能,启用“71”字冠,实现省厅程控电话与“131”公安无线虚拟网互拨免费。是年,各设区市公安机关网络数字电话会议系统全面开通,65个县级公安机关建成并开通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终端。全省公安机关有1801个基层所队连通公安专网。派出所公安专网接入率达98.4%。
  2004年5月起,全省除龙岩市外8个设区市公安局均可向省厅上传城市主要道路监控图像。年内,各设区市公安局全部完成公安专网建设和三级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任务。
  2005年,省厅信息指挥中心大楼主会议室视频系统工程建成,视频设备升级,可满足24小时开机,图像传输清晰度进一步提高。
  (二)无线通信
  福建公安机关的无线通信建设始于1986年,至1990年,150兆频率无线常规网基本建成,覆盖率达90%。1991年,省厅建成厅机关集群通信系统,有手持台60台、车载台6台,开通有线、无线通话功能。1993年,开通省厅机关无线传呼系统。
  1996年,省厅制定实施350兆频率分配方案。至1998年,厦门、泉州、福州三市公安机关有350兆集群系统信道51个,手持台、车载台近2000台。1999年,完成全省350兆警用通信编队方式和区号、系统码的划分。全省公安机关350兆集群系统有60个信道、2500多台移动台。
  2002年,全省公安移动专网开通。之后,省厅与各设区市公安局分别依托联通和移动两家移动通信公司建立公安移动专用网。至2003年,实现省厅和福州、厦门沿海一线公安机关350兆集群系统联网,为跨地区、跨警种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提供便捷的通信手段。
  2005年,福州全面完成覆盖全市的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建设,实现无线集群通信网的跨越式发展,无线通信设备人均拥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其他设区市的公安无线通信网络建设亦有新的进展。
  (三)机要通信
  1990年3月,省厅至各地市公安处局加密传真开通;同年11月7日,至公安部的数码密码电报开通。至1992年10月,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均用三类传真机,提高信息传递速度。11月,省厅至公安部的数码通信开通,增强通信保密性。1993年,省厅开通传真数据综合通信系统、与公安边防总队的横向加密传真,并开通省厅与公安部和各地市公安处局的查询传真业务,实现机要通信部分自动化。1994年,沿海36个县、市(区)公安机关开通密码通信业务。1995年3月,省厅开通与公安部计算机数据电报加密系统。
  1996年,省厅完善保密通信系统建设,开通公安保密传真数据综合通信系统。1998年,成功开发全省明传电报普发系统。1999-2005年,实现明传电报普发系统自动、实时传发。
  2005年,实现部、省两级公安机要传输保密系统的测试,并开通运行。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公安志(1990-2005)

《福建省志·公安志(1990-200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按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进行编纂。记事年限为1990-2005年。内容包括:应急处置、打击刑事犯罪、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边海防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福清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