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纱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3003
颗粒名称: 一、麻纱线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3
页码: 136-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黄麻纺织工业经历了土纺和机制两个阶段,主要生产麻纱线、麻布和麻袋三大类产品。其中,机制麻纱线是重要的半成品,用于生产机制麻袋等。70年代末,土纺麻纱线停止生产,80年代初,机制麻纱线生产达到鼎盛,随后逐渐萎缩。
关键词: 福建省 黄麻织品 麻纱线

内容

宋代,福建就生产麻纱线,它随着传统的黄麻、青麻家庭织造业的出现,作为家庭织造过程中的中间产品而存在。
  1951年起,福建逐步创办福州麻纺织厂等一批土纺麻袋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土纺麻纱线绝大部分自用,只有极少数量出售。1956年末,福州麻纺织厂、泉州麻织厂和漳州麻袋厂等3个土纺麻袋骨干企业的土纺麻纱线生产能力分别达2270、128和300黄麻纺锭,3个厂合计占全省土纺麻纱线总能力的七成。
  1959年,漳州麻纺织厂75台麻袋织机的机制麻袋生产线建成投产,作为这条机械化生产线的纺纱部分在福建率先生产机制麻纱线,当年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达1580黄麻纺锭,并生产出机制麻袋用的机制麻纱线折合量387.5吨。1959~1963年,全省机制麻纱线皆由漳州麻纺织厂生产,其折合量在255.2~584.7吨之间波动,年平均为375.8吨,这是作为生产机制麻袋用的半成品。同期,随着质量较高的机制麻纱线在福建投产及逐步增产,全省土纺麻纱线也同其它质量较低的土纺产品一样逐渐减产而萎缩。
  1964年,泉州麻纺织厂开始生产机制麻纱线,主要作为自用半成品,其年折合量185.6吨。同年,漳州麻纺织厂生产能力增至1880黄麻纺锭,当年其商品量达324.4吨,占全厂麻纱线总折合量2769.9吨的11.71%,其中机制麻纱127.6吨、机制麻线196.7吨,各占39.33%和60.67%,其品种有单经纱、单纬纱和二股线、三股线、四股线。1964~1972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年商品量在67.7~324.4吨之间波动,平均每年161吨。但是,全省机制麻纱线年总折合量在2700~6700吨水平,其中年商品量占年总折合量比例,1964年为10.97%,其余多在1.29%~8.40%范围内。由于福建生产的麻纱线不属国家计划产品,企业自行安排生产,主要用于制鞋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受“文化大革命”冲击,生产处于不正常状态,造成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全省机制麻纱线商品量波动较大。1973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商品量急剧下跌至2.5吨,只占全省机制麻纱线总折合量4600吨的0.06%。1974年,福建暂停生产商品用机制麻纱线。
  1975年,福建利用“挖潜、革新、改造”项目资金,把全省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发展到3040黄麻纺锭,生产机制麻纱线全省总折合量当年即扩大到6900吨,其中商品用机制麻纱线生产得以恢复,当年其商品量99.2吨,占全省年总折合量的1.43%,主要品种为单经纱。1976年,南安9811工厂投入商品用机制麻纱线生产,其规模和产量均很小。至此,福建生产机制麻纱线的企业已有3个,其商品量绝大多数靠漳州麻纺织厂生产。由于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漳州麻纺织厂在同年7~10月有80%的麻袋织机和50%的细纱机遭损坏,处于瘫痪状态,年生产计划只完成一半。虽然全省机制麻纱线商品量有123.2吨,占全省年总折合量的3.63%,主要品种依然是单经纱,全省机制麻纱线总折合量下跌到3400吨,仅有1975年的一半。1977年,因为受上一年设备损坏的影响,先修复好的机台先保证机制麻袋和机制麻布等这两类国家计划产品的生产,因而暂停商品用机制麻纱线生产,而全省机制麻纱线该年总折合量则恢复到6800吨水平。1978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商品量45.5吨,占全省年总折合量7800吨的0.58%,其中机制麻纱42.0吨、机制麻线3.5吨,分别占92.31%和7.69%,其品种为单经纱、单纬纱和三股线。到70年代末,福建土纺麻纱线停止生产。
  1979~1981年,福建机制麻袋生产进入鼎盛期,全省机制麻纱线总折合量从9600吨提高到12600吨。而其机制麻纱线商品量只在3.2~5.7吨之间,占其全省年总折合量的0.03%~0.05%,主品种为三股线。1981年,泉州麻纺织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商品用机制麻纱线,次年,该厂机制麻纱线商品量达105吨。从1981年起的10年间,福建商品用机制麻纱线主要是靠漳州麻纺织厂和泉州麻纺织厂提供,它们两家生产的商品量占全省总商品量的九成以上。1982年,泉州麻纺织厂利用挖潜改造项目资金,经过数年逐步更新改造,最后淘汰老旧800黄麻纺锭。至此,全省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已达3620黄麻纺锭。1982~1985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年商品量从153.3吨递增到1218.3吨,占其年总折合量的比例也从1.30%递升至9.32%,年递增量为355吨,主要品种有单经纱、单纬纱和二股线、三股线。1985年,漳州麻纺织厂采用技术改造项目资金,陆续在三年内安装投产640黄麻纺锭,全省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增至4360黄麻纺锭。1985~1987年,福建商品用机制麻纱线生产达到鼎盛阶段,其全省年商品量皆在1000吨以上,占其年总折合量的11.37%左右,主要品种为单经纱、二股线和三股线,其中1985年泉州麻纺织厂出口9.15吨机制麻线。1986年,全省商品量达到1611.3吨高峰,占到总折合量的13.08%。1987年,在产销两旺形势下,漳州麻纺织厂与莆田供销社联合兴办莆田莆漳麻纱厂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商品用机制麻纱线。同年,三明三元区莘口纤维麻纺厂投产商品用机制麻纱线。1988年,漳州麻纺织厂开发投产机制麻线新品种——五股线。是年,泉州麻纺织厂经过几年的填平补齐,最终完成新增360黄麻纺锭。至此,全省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增至4620黄麻纺锭。1980~1988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年总折合量在11100~13100吨之间。80年代后期起,由于其它新型包装材料的迅速崛起,制约黄麻纺织业的发展。1988年和1989年,福建机制麻纱线商品量分别下滑到693吨和406吨,占其年总折合量的比例也分别下跌至7.64%和3.50%,其中1989年全省机制麻纱线总折合量还降到9700吨。同年,漳州麻纺织厂开发生产四股线。1988~1990年,福建机制麻纱线主要品种有单经纱和二股线、三股线、四股线、五股线等多种。1990年,因福建制鞋业的高速发展,全省机制麻纱线商品量回升到1278.7吨,占年总折合量的15.40%。然而,全省机制麻纱线生产能力减少到4540黄麻纺锭,其年总折合量下降到8100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州麻纺织厂
相关机构
泉州麻织厂
相关机构
漳州麻袋厂
相关机构
泉州麻纺织厂
相关机构
莆田供销社
相关机构
莆田莆漳麻纱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