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产纯桑蚕丝织品(称真丝织品)历史悠久,在福建古代的丝织品种中,绝大多数都是真丝织品,且不乏名品。但在现代的丝织品中,其真丝织品所占比重一直很小,这主要由于福建桑蚕业的生产量不足,无法满足供应丝织业生产。古代,福建曾生产过绫、锻、绉、绢、罗、纱、绒、锦、绸等9类真丝织品。而现代福建则生产纺、绸、绉、缎、纱、绒、绫、被面等8类真丝纺织品。
1958~1990年,福建省共生产各类真丝织品计529.88万米。
(一)纺类
福建纺类真丝织品主要品种有电力纺、红旗纺、洋纺、真丝纺及其他纺类真丝织品十数种。
省内最先开发的纺类真丝织品是福州丝绸厂生产的电力纺,1961年生产8700米。
随后,福州丝绸厂开发另一个纺类真丝织品——红旗纺,以上两个品种即成为该厂常年生产品种,60年代年产量在万米左右。
1969年,福州丝绸厂开发生丝纺、榕纺两个品种,当年共产4069米。是年邵武丝绸厂开始生产红旗纺,红旗纺从此由两家丝绸厂同时生产,逐步形成较大批量,是年共生产红旗纺6.2万米。1969年福建省生产纺类真丝品种的总产量达6.6万米。
70年代,福州丝绸厂开发洋纺新产品,该产品始终由该厂独家生产,但生产时间仅3年,总产量为24.5万米。
1972年,福建省已有两个丝绸厂,生产纺类真丝织品五个品种,全省的纺类真丝产品增至18.12万米。
70年代中期,邵武丝绸厂开发杭纺产品,杭纺是一种重磅电力纺。
其间,福州鼓楼丝绸厂生产红旗纺产品,此时红旗纺产品同时有3个厂家在生产,故产量迅速增至1977年的33.84万米,1978年高峰期达55.42万米,使红旗纺品种成为纺类真丝织品中的第一大类产品。
尔后,邵武丝绸厂又开发彩旗纺,福州丝绸厂及闽侯丝绸厂也相继投入彩旗纺生产。
1978年,省内纺类真丝织品处于鼎盛期,当时计有2家丝绸厂生产7个品种,而红旗纺及电力纺品种也处于高产期,福建省生产纺类丝织品最高产量达65.61万米。
80年代初期,由于真丝原料的供应问题,及市场滞销,纺类真丝产品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80年代中期,浦城丝织厂投入纺类真丝产品生产,福州丝绸厂开发绘春纺新产品,加上邵武丝绸厂采用进口剑杆织机生产电力纺产品等因素,使省内的纺类真丝织品有所恢复,1988年的产量为30.42万米。
福建省生产的红旗纺计有02红旗纺、阔幅红旗纺等规格品种,到1990年止,累计生产261.2万米,占真丝大类织品累计总产量52.04%,居真丝大类榜首。
省内生产的电力纺还有C1、02、03、06、07、16电力纺等,到1990年,电力纺产品累计生产73.71万米,居真丝大类产品中第二位。
1990年,福建省生产纺类真丝织品4.73万米,历年来累计生产纺类真丝产品411.89万米。
(二)绸类
绸类真丝织品在福建省的真丝织品中,也是一个大类产品,帐帘绸是绸类真丝织品中的大类产品,除帐帘绸外还先后开发生产近10个品种。
绸类真丝织品在省内首先开发的产品是锦旗绸,于1966年由福州丝绸厂生产,产期仅1年,共生产2494米。
进入70年代,福州丝绸厂陆续开发疙瘩绸、迎新绸。以上3种产品生产期短,产量也不大。1971年全省绸类真丝织品产量9053米。
1972年,邵武丝绸厂首先开发帐帘绸,次年福州丝绸厂也生产帐帘绸,故1973年福建省绸类真丝织品产量升至3.6万米。随后,福州丝绸厂开发竹节绸新产品。
1975年,帐帘绸织品生产发展迅速,当年,帐帘绸年产达7.18万米。经几年来的努力,帐帘绸织品成为绸类真丝织品中的主要品种,为省内常年生产的真丝品种。自1971年开发生产到1983年停止生产,共生产帐帘绸34万米,占绸类真丝织品的77%左右。
70年代后期,福州丝绸厂和邵武丝绸厂两家先后共同生产农工绸织品,当时竹节绸和帐帘绸产量仍居高不下,1977年全省绸类真丝织品产量升至最高峰,达8.31万米。
80年代初期,福州丝绸厂又开发影花绸、贴框绸、合欢绸等新产品,但生产期均为1~2年,且产量不高,加上帐帘绸等均明显缩减,至1982年,全省绸类真丝织品降至3.75万米。
1983年、1984年,全省仅生产帐帘绸,且产量进一步减少。1984年绸类真丝织品产量仅7060米。以后停止生产。
1984~1990年,全省共生产绸类真丝织品44.20万米。
(三)绉类
绉类真丝织品是福建省生产的真丝织品中另一大类产品,其品种有双绉、格花绉、彩云绉等10种产品。
早在1961年,福州丝绸厂就开发生产乔其纱,当年生产8200米。
70年代,省内仅福州丝绸厂开发生产雪绉与双绉。绉类真丝织品在此期间未形成生产能力。直到1979年,双绉产品才形成批量生产规模,当年全省绉类真丝织品产量为2.41万米。
1980年,福州丝绸厂开发格花绉、彩云绉两个新产品,当年分别生产2766米及4091米,当年双绉产量也提高至3.2万米。
当时,福建省仅福州丝绸厂1家生产以上3种产品,当年全省绉类真丝织品总产量为3.89万米。
80年代后,福州丝绸厂开发提花绉及碧芳绉,但这两种新产品生产期较短,仅1~2年即停止生产,且产量不大。到1985年,省内只有双绉、碧芳绉两个品种在生产,当年产量为1436米。
1986年起,邵武丝绸厂用剑杆织机生产双绉产品,并使双绉产品规格除原有03双绉外,又增加双幅绉品种,使双绉产量明显增加。
至80年代中期,福州丝绸厂开发顺圩绉、仿针绉,邵武丝绸厂同时也生产顺圩绉。1987年双绉产量达12万米,为双绉投产以来最高水平,使全省的绉类真丝织品年产量达12.60万米。
双绉产品至此也成为绉类真丝产品中的第一大户,至1990年共生产24万米,占绉类历年总产量的80%左右,成为真丝织品中的大类产品。
80年代后期,绉类真丝织品由于原料及市场因素,明显回落。至1990年,仅1家企业在生产两个品种,年产量下降至2800米。
1961~1990年,福建省累计生产绉类真丝织品30.66万米。
(四)缎类
1984年,福州丝绸厂首先开发碧蕾锻,该品种仅生产两年,共产0.44万米。
1986年,福州丝绸厂又连续开发新福锻、福美缎,这两个品种由福州丝绸厂独家生产,当年产量分别达0.81万米和0.48万米。同年邵武丝绸厂开发花绉锻,该品种由邵武丝绸厂独家生产,年产量达1.67万米。尔后,福州丝绸厂又开发福绉缎、芬花缎、春阳缎等,邵
武丝绸厂开发素绉缎。
1986年是缎类真丝织品开发、生产较多的一年,且由福州丝绸厂、邵武丝绸厂2家企业分别同时生产,当年福建省缎类丝织品产量达3.01万米。
1987年,福州丝绸厂开发生产美云缎,当年生产12万米。
1987年,全省共有7个品种生产,当年全省产量升至4.41万米,为锻类真丝织品产量
最高的年份。
1988年,邵武丝绸厂开发桑波缎,当年产量达1.5万米。此产品仅生产1年,由邵武丝绸厂独家生产。是年,全省除桑波缎产量较高外,其他产品均生产不多,1988年福建省缎类真丝织品下降至1.83万米。
1989年、1990年仅1个素缎品种在生产,产量很低,分别为167米及152米。至1990
年缎类真丝织品实际上处于停产状态。
福建省现代锻类真丝织品于1984年开始生产,至1990年共生产9.73万米,品种计有10种,其中以花绉缎及新福锻品种产量较高,历年生产3.2万米及2.3万米。
(五)其他
本省真丝织品还曾生产过纱、被面、绫、绒类等。
纱类福建生产纱类真丝织品计两种,一为漳州丝纱厂生产的漳纱,漳纱是夏季良好衣料,轻且易散汗;另一为罗底纱,由福州罗底纱厂所产。以上两种产品均由手工操作生产,自1952年开始生产至1959年就停止生产,共生产纱类真丝织品16.71万米。
绒类明清时期,漳州织造的妆花丝绒和金彩绒等统称“漳绒”,并作为贡品送至京都,闻名全国。
1958~1960年,漳州丝纱厂组织人员至南京、苏州学习,后曾生产,并将“漳绒”产品多次参与市、省和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获好评。1960年后,由于丝原料缺乏、生产效率低等原因停止生产。
被面类真丝被面是福建现代丝织品中的第一个丝织产品,福州丝绸厂于1958年投产时第一个产品就生产真丝被面10米,1959~1963年,共织5400米;随后该厂不生产此产品。1975~1978年,邵武丝绸厂继续生产真丝被面46865.3米。
1959~1978年,福建省共生产真丝被面产品5.226万米。
绫类省内只有福州丝绸厂于1985年和邵武丝绸厂于1986年生产过真丝斜纹绸1个品种,共计0.19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