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绒布及卫生衫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880
颗粒名称: 三、绒布及卫生衫裤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绒布及卫生衫裤的发展历程。从50年代初的起步,到60年代的调整,再到70年代的稳定发展,以及80年代的繁荣,福建省的绒布及卫生衫裤生产经历了多个阶段。
关键词: 福建省 纬编针织 绒布

内容

福建省于1958年开始批量生产纯棉绒布衫裤,总产量为1.28万件,福州针织厂与泉州针织厂是生产此类产品的首批厂家。
  1961~1966年,全省纺织工业进行调整,福州针织厂与泉州针织厂的绒布产品产量都逐年增长。1966年,福建省生产绒布(卫生)衫裤达66.7万件。
  1967年,福州针织厂与泉州针织厂被省轻工厅列为省内生产绒布(卫生)衫裤骨干企业,省内形成以福州针织厂、泉州针织厂为主体,南平针织厂等企业为辅的生产绒布(卫生)衫裤网络。1970年,福建省绒布(卫生)衫裤产量达171万件,突破百万大关。1970~1980年间产量没有明显增加,徘徊在百万件左右。
  1980年开始,福建省纺织工业公司将福州第三针织厂生产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该厂具有棉毛机、台车、缝纫机、漂染机等,年生产能力达300万件。主要产品有汗布、棉毛、绒布和印花童装。
  1984年泉州第二针织厂创立,该厂主要设备有日产大园机10台,国产Z113大园机10台,1台4吨锅炉,一条漂染生产线。投产后生产毛圈布等7大类产品,还生产绒布产品。
  福州第三针织厂及泉州第二针织厂投入绒布产品生产行列,省内1984年绒布(卫生)衫裤产量共达272万件。
  从1981年开始,永安市针织厂持续三年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至1983年形成具有年产300万件针织成衣生产线;1985年又横向联营6个针织厂,形成以永安针织厂的龙头产品为主导的联营实体。1986年,引进英、德产的大园机15台,以及高温高压染整配套设备,形成从织造、染整到成衣的纬编织物一条龙生产线,年产各种针织面料能力达2000吨、成衣600万件的中型针织厂。该厂在技术改造期间,于1983年开发成功纯棉宝宝衫系列套装,该产品以纯薄型棉绒布为面料,质地柔软、新颖别致、十分畅销,1983~1990年共销售1345万件(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福建省绒布类产品生产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985年、1986年、1987年全省绒布(卫生)衫裤产品分别增至453万件、620万件、784万件。
  在此期间,除用纯棉纱生产绒布产品外,尚有福州针织厂、泉富针织有限公司用100D纯涤纶生产涤纶绒布;永安针织厂用涤粘中长36号纱与涤100D长丝交织,采用衬垫组织制成涤中长绒布,康幸针织有限公司采用100D低弹丝与T/C13号纱生产涤棉混纺彩条绒布;泉州第二针织厂采用A17号与A17号×21号纱交织生产腈纶拉绒布。
  南平针织厂于1986年用17号×17号×36号腈纶纱为原料经织造、起绒、染色后,加工成17号纱腈纶绒布印花衫,由于手感柔软、保暖性好、色泽鲜艳、不褪色、缩水率小、尺寸稳定,产品主销香港、南美等地,并于1990年度获纺织工业部部优产品称号。
  1987年后,由于针织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不断开发,使绒类(卫生)类(卫生)衫裤市场日益萎缩。1990年,福建省绒布(卫生)衫裤产量下降至317万件。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州针织厂
相关机构
泉州针织厂
相关机构
福州第三针织厂
相关机构
泉州第二针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