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在福建仅有粘胶短纤维(普通粘胶、富强粘胶)一大类。
福建省粘胶纤维工业起步于60年代初。1964年,根据纺织工业部部署,兴建福州人造纤维试验厂,采用本省马尾松资源作制浆原料,生产普通粘胶短纤维。同年,福建省又决定由林业、轻工二系统合作筹建南平人造纤维厂(现南平化纤厂),生产用马尾松浆粕为原料的富强粘胶纤维;经过20多年发展,福建省粘胶纤维产量由原来的日产1吨,提高到1990年日产15吨,品种有棉型、毛型、中长型齐备的普通粘胶与富强粘胶短纤维,花色有本色、漂色和多色等品种,产品除满足省内纺织企业外,远销国内各省。1964~1990年福建省累计生产粘胶纤维5.94万吨。
一、普通粘胶纤维
福建省普通粘胶纤维开发于1964年,福州人造纤维试验厂运用本省马尾松资源作原料,当年生产77吨,生产能力达1吨/日。1970年省内产量达551吨,当时省内仅福州人纤厂一家生产此种产品;至1979年,省内普通粘胶纤维产量达2045吨。
为更好发展福建省化学纤维工业,60年代,除建成投产福州人造纤维厂外,在南平筹建人造纤维厂(后改名南平化纤厂),设计能力为日产6吨浆粕、5吨粘胶纤维,南平化纤厂于1972年建成投产,一开始就生产富强粘胶纤维。
80年代,化学纤维工业重点转向合成纤维,省内的福州人造纤维厂转向生产玻璃纸,1983年省内普通粘胶纤维产量减少至387吨。
1982~1985年,南平化纤厂通过技术改造,将原来生产富强粘胶纤维的生产线改为普通粘胶生产线;增添R372纺丝机及其配套后处理、R151B黄化机、R233后溶解机等制胶设备,并引进西德酸浴多效闷蒸装置,并对“三废”配套处理。
至此,福建省普通粘胶纤维又有进一步发展,品种已发展到棉型、毛型、中长纤维型等,主要产品有:棉型1.5d×38mm、中长型2.5d×51(65)mm、毛型5d×76mm纤维;1987~1989年,南平化纤厂又试制成功高卷曲、高湿模量、阻燃粘胶纤维多种;到1990年福建省年产普通粘胶纤维5029吨。
1964~1990年,省内累计生产普通粘胶纤维2.84万吨。
为弥补福建省天然纤维的缺乏,提高南平化纤厂的经营竞争能力,1990年省里决定对南平化纤厂再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使其普通粘胶纤维生产能力从年产5000吨提高到1万吨,并相应开发差别化粘胶纤维。
二、富强粘胶纤维
富强粘胶纤维最早于1965年由福州人造纤维厂开发生产。该厂在原有生产普通粘胶短纤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试产富强粘胶纤维。1972年形成批量大规模生产。
南平化纤厂创建于1964年,1972年4月投产,当年生产富强粘胶纤维442吨,并形成1500吨/年生产能力。1974年产量超设计能力,达1620吨。
1975年,南平化纤厂开始扩大生产能力,1977年两条生产线合拢生产,设计生产能力达3500吨,至1980年实际产量又超设计能力,达3820吨。1984年,南平化纤厂生产富强粘胶纤维超4100吨,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经过十多年研制与开发,福建省富强粘胶纤维的生产能力达到15吨/日。品种也逐渐增多,1985年研制成功富强中长黑纤被省经委确认为新产品,且获省轻工业厅颁发的优秀新产品奖。1986年研制的本色中长毛型富强粘胶纤维,被省经委评为1986年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以上产品研制开发成功,给当时国内生产中长面料提供新品种,给企业带来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后来由于省内浆粕的供应与质量问题以及市场滞销,南平化纤厂于1986年后转产普通粘胶纤维。至此,本省暂停生产富强粘胶纤维。
1972~1986年,福建省累计生产富强粘胶纤维3.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