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554
颗粒名称: 二、草编
分类号: J528.5
页数: 4
页码: 58-6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传统编织工艺品中的竹编和草编两种。竹编是福建盛产竹子的地方特色工艺品,历史悠久,产品种类丰富,从简单的生活用具到精细的器皿都有。草编则是福建的另一种传统工艺,使用水草、稻草、大麻等材料,制作出地毯、篮子、背包等产品。这些编织工艺品在福建民间被广泛应用,具有工艺精巧、耐用等特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的编织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品种类和材料也更加多样化,一些草编产品还出口到国际市场。
关键词: 福建省 编织工艺 草编

内容

福建省草编织历史悠久,品种花色多样,款式新颖大方,工艺精巧,结实耐用。草编多为农村家庭副业。民国时期,有组织生产的只有福州后屿乡的蔺草编和厦门的草芯鞋,其余民间草编,沿海用海草,靠山用岩草,近水用水草,制品主要有席、笠、履、屐、篮、扇、垫等,售价低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草编业得以发展,品种不断增加,材料也趋多样:如采用水草、稻草、大麻结合搓成的草绳,编结成四方连续席片的地毯席、单片圆地席、草麻地毯、门垫席、花盆套等,还有蔺草编的背包、书包、提包、草篮、坐垫,水草编的草席,灯芯编的草席以及龙舌兰编的草屐,麦秸编的帽,芒芨草编的篮、箱,麻编织的网袋、斑竹壳麻扎、草人等。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一)蔺草编
  蔺草(台湾称三角蔺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沼泽地,茎细长而挺立,叶片退化,茎成细柱形,可用来编织草席、草帽等。其茎中有细长若粗棉纱的洁白而柔软的草芯。因大量种植于台湾大甲溪畔,又叫“大甲草”。台湾蔺草品类不少,但以“三角蔺草”最盛,这种三角蔺草长茎呈三角形,无类似棉纱的“心”,将其收割、晒干、压平,就成了编织草席、草帘、草帽及其他手工织物的上等原材料。编织的过程是“选草”,将凉干的草除去虫咬、拮黄的废草;“劈草”,将三角形草茎分劈为1至3条,头尾大小接近;“再选草”,将粗选的草再分类;“搓草”,去掉草芯的白色绒毛,用手搓成圆条;“捶草”,用木捶打,使之柔润;“复搓”,捶打后再喷少许清水,用力搓,使草皮卷合,棱角消失,至坚实光滑的圆条,最后“编织”。产品织完后,尚需晒干,经蒸硫漂白,使产品黄中带白,不易虫蛀、霉烂,以之编成的台湾“大甲席”和“大甲帽”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民国10年(1921年),福州后屿乡寿山石雕工匠郭功元往台湾大甲谋生,占据台湾的日本侵略者,不准中国人从事刻印业,郭功元向大甲人张泉学种蔺草。不久,其弟功生、功诚也相继赴台谋生。功元娶台籍蔡素为妻,蔡素擅草编,功诚妻夏凤娇也习此艺,遂在大甲从事草编。民国22年,郭功元第一次草种回闽,把持海关的日本人不准草种“出口”,郭功元被拘禁,草种被扣留。后郭功元通过码头工人设法将300斤草种带出海关。回闽后,就在福州后屿乡登龙庵试种,历经两年,方获成功。民国24年,郭功元集资4000元(法币),由蔡素、夏凤娇组织招收本乡女工20余人,授以草编手艺,成立“建华草织厂”,是为福州蔺草编织业的开端。年底,福州蔺草编织品开始在南公园国货路商场面市,有草席、枕席、窄边礼帽等3种,产量不多。翌年,福州百货业资本家叶国瑞、罗勉詹等发现并深信此业有发展前途,遂投资4万元(法币),扩大生产规模,并聘蔡素为技师,招收200余名女工,编织较高档产品,由福州最大百货商店“云章号”(叶国瑞开)包销。从业人员最高时达400人。
  抗日战争期间,建华草织厂被迫关闭。郭功元仍在后屿乡招收20多个妇女继续生产。民国27年(1938年)叶国瑞等在琅岐岛和永泰县城关设立草织工厂,又聘蔡素等前往传艺,并带去部分熟练人员。不久因日军骚扰又被迫停产。民国28年,叶国瑞等又在建瓯、光泽、福州等地建立工厂,原料均由郭功元供应。民国30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各地草编原料断绝,资金困难,又先后停产。这以后,后屿农民从郭功元处移植蔺草,乡人开始自种、自编、自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草编业得以恢复。1950年,从业人员达到70人,以大众化产品为主。到1953年,省文化局为发掘民间工艺品,对蔺草编织在艺术上加以指导,从品种、造型到纹饰都大有变化,创新生产精编花席、手提包及礼帽等,并参加国内外展览。1954年后,北京、上海等地前来订货,供作国际友人的礼品。1956年,后屿乡、鼓楼区成立草编生产小组。1958年,鼓山公社办草织厂。品种花色也不断增加。主要品种有:草帽、汽车坐垫席、沙发席、枕头席、单双人凉席、手提包、杯套等,编织工艺细致,纹饰多变,有漏空的花边、蝴蝶、鸽、梅花、水仙花、莲花、牡丹花等图案,素雅大方。产品多次参加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供销会,受到赞扬。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和东南亚各国。到1985年,福州市郊区就有鼓山乡、鼓四村和琅岐乡3个草织厂,鼓山特地拨出200亩良田种植蔺草。但由于蔺草产量有限,市场萎缩,到1995年有组织的蔺草编织业就停止了。
  (二)龙舌兰纤维编织
  龙舌兰纤维是一种纤维细长、质地坚韧,类似苎麻的编织原料。可编手提包、拖鞋等,柔软轻便,雅致大方,经久耐用。
  福州琅岐乡基督教士陈英会龙舌兰纤维编织手艺。民国19年(1930年),她为传教而将此艺传授给当地妇女。民国34年,有100多名妇女学此艺。产品有帽、提包、拖鞋等,年产值达6000余银元。仅拖鞋年产就有1680双,产值2500银元。民国34年后,此业逐渐衰落,从业人员转产普通草鞋。
  1954年5月,省文化局为发掘民间工艺,陈英动员17名家庭妇女恢复龙舌兰纤维编织,当时跟着学艺的尚有60多人。以后至1964年,由于自然生长的龙舌兰减少,该业停产。
  龙舌兰草鞋分面与底两部分,鞋底用龙舌兰纤维与麻绳搓合编织,屐面全用龙舌兰丝编织。一双仅300克重,轻便美观,不潮湿,经久耐用,比普通草面麻底的拖鞋耐久四五倍。其工艺过程是:洗棕、梳棕、制底、制面、清底等。
  龙舌兰纤维编织品多销往新加坡、香港等地。在福州、上海多为富裕人家购买或作馈赠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销往北京和苏联。
  龙舌兰纤维编织名手陈英,技艺高超,1959年,曾为毛泽东主席制作一双精美的龙舌兰纤维拖鞋。1961年,被评为草编艺人。
  (三)咸、淡草编
  咸草编主要有闽侯、长乐、福州等沿海地区。先前,沿海居民就利用海草为自己生活需要编织草帽、草席、笠帽、拖鞋、包、篮等,且世代相传,成为妇女儿童的副业。1957年,福州有专业织草席人员102人,并组成3个合作社、1个生产小组,后合并成立草席厂。其他地区多为家庭副业。
  琅岐岛是咸海草编重点产区,“鼎边角”又为其集中产地。全岛妇女几乎都掌握编织手艺,生产有草席、拖鞋、饭包、草帽、包等,产品粗糙、易霉,但价廉实用,主要销往福州、连江、长乐、平潭等地。草编多为副业,季节性强,影响价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由当地供销合作社按质计价收购,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支持农家副业的发展。
  当时全岛有近50张席架。工序有:上经、穿纬、压柄、结头尾。两人日织草席一张。
  闽侯县扈屿、尚干等乡镇,用出产淡水草编织草席等,因是淡水草,所以不易霉变,更受人们欢迎。
  (四)芒芨草编
  芒芨草,俗称“毛枝草”,属草本科,羊齿植物,藤条有粗细,,分大号和小号。大号芒芨草生长于深林坑际,年长1米以上,色棕红,也可染色,着色力强,成本低,为编织好材料。
  1975年,南靖县编织工艺者用芒芨草编织生活用品提篮,后生产多种仿藤手工艺品,美观大方,饶有趣味,因价廉而备受欢迎。1978年以来,芒芨草又与竹、木、钢等结合编制书架、桌、椅、箱架等百多种产品。新鲜芒芨草柔软,利于扭扎,便于编织各种图案花纹,无毒无臭,适合于套装、折叠、耐压品编织。适用范围广,简单易学。但使用期不长,二年之后枝条变色,发脆易折,但适于国外消费市场的特点,故受外商欢迎。1981年,南靖县竹器厂创新的芒芨草编织品获省二轻科技成果四等奖。
  除南靖县外,闽侯县工艺厂、漳州竹编厂也生产芒芨草编。
  (五)棕蕊扇
  诏安的民间工艺棕蕊扇,是农村妇女的副业。农闲时自编自用或赠送亲友。棕蕊扇是用棕心纤维撕成细撮条片编织而成。一般有圆形、椭圆形、六角形等。有素色,也有染色。工细质初,清雅别致,美观耐用,轻盈舒适,成为夏令佳品。1954年,由县文化馆选送一批棕蕊扇赴京参加民间美术展览,艺人沈菊英作品获国际艺术展览品纪念章。195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服务部大量订货,作为展品和礼品。由于棕蕊扇原料是一种未成熟棕蕊,取去棕蕊,影响棕树正常生长,原料难得,因此发展受到限制。
  (六)人形草编
  1981年8月,莆田工艺二厂模仿外来样品试制成草编扎人形,是草编工艺品的新尝试,使草编成为纯美术性的手工艺品。
  草编人形工艺利用草束特点,运用人体适当夸张的比例和大块面结构的结合,有结构的结扎,使之自然生动,并装饰以色彩鲜艳的绸花、金花、尼龙花和飘带,形成质朴与艳丽的浓烈对比,更富装饰味。草编人形工艺以略低于草人身高的竹枝作骨架,分别插上用山杨木车成并彩绘五官的头部,固定于平底圆木座上,身段、帽子、提篮用灯芯草编扎而成,草编人是国外圣诞节流行的节日礼物。除“草人”外还有草铃铛、草钟、草篮等126个品种。1982年,该厂草编人形工艺产值仅72.73万元,到1985年产值已达289.39万元。1990年,草编人形出口交货值199.56万元,产品销往英国、法国、美国、西德、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福建省志·二轻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详近略远,立足当代,以记述全省近现代、当代史事为重点,注意突出其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点以及生产力发展过程,并反映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蔺草编
相关专题
龙舌兰纤维编织
相关专题
咸、淡草编
相关专题
芒芨草编
相关专题
棕蕊扇
相关专题
人形草编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