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化学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418
颗粒名称: 一、石油化学工业
分类号: TE65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在石油化学工业电子产品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三明无线电二厂生产的晶体管恒电位仪和可控硅恒电位仪在金属防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可以应对金属防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三明无线电二厂还生产了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用于电化学实验的稳态、暂态和交流阻抗实验。厦门大学精密仪器厂生产的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和厦门英华无线电厂生产的智能发光测定仪在腐蚀研究和化学分析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泉州电子仪器厂与上海炼油厂合作研制了全自动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些仪器在石油化学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子技术 工业应用 石油化学工业

内容

生产专用于石油化学工业电子产品的企业有三明无线电二厂、厦门大学精密仪器厂、厦门英华无线电厂和泉州电子仪器厂,品种有晶体管恒电位仪、可控硅恒电位仪、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智能发光测定仪、全自动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等。
  (一)晶体管恒电位仪
  晶体管恒电位仪由三明无线电二厂生产。这是一种金属防腐仪器。金属防腐是人类财产受损的大敌之一。据有关调查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有30%左右因腐蚀破坏而报废;输油、输气管道和化工设备因腐蚀而产生跑、冒、滴、漏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0%;我国每年由于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左右。因此,解决金属防腐问题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三明无线电二厂从1972年建厂始,重视厂校、厂所挂钩,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部合作研制生产了HDV-3型晶体管恒电位仪。1973年后,该厂又相继自行开发生产HDV-5、HDV-7、HDV-7B、HDV-7C型等晶体管恒电位仪。这几种仪器属改进型,恒电位恒电流两用,包括阻抗变换、溶液电阻补偿、电位量程扩展等部分。主要用于电极过程动力学的测试,电分析、电解、电镀、金属相分析、金属腐蚀及涂膜性能测试等。至1988年,共生产了1454台。
  (二)可控硅恒电位仪
  可控硅恒电位仪是金属防腐仪器,由三明无线电二厂生产。这种金属防腐自控设备,控制精度高,性能稳定,具有过流保护、自动复位、自动报警、防雷击、防交流干扰等优点,适用于地下金属构筑物,如地下输油输气管道、电缆等;海水中金属设施,如码头、闸门、舰船等;工业用水制冷系统中贮槽、冷却器、给水加热器、氨蛇管、盐水槽等作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还可用于电解、电极研究测试等领域。
  1973年,三明无线电二厂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部、石油部四川石油设计院、四川输气处合作开发成功了KKG-3系列可控硅恒电位仪,并于1974年投入生产。开发出的品种有.KKG-3、3A、3B、3C、3D、3E和KKG-3F、3G、3H、3J、3K、3L及KKG-3改进型。全国所有大油田的长约5000公里的管线,全国大小民用20多座码头及闸门,几十只舰艇和一些重要的化工设备,数百公里的电缆都用上了这种防腐仪器。石油输送管道造价昂贵,以前用三年就穿孔、漏油,甚至爆炸;使用仪器实施保护,每台仪器保护60公里,几千公里的石油管道十多年来完好无损。海军基地的浮码头,每三年维修一次,花费5万元,又影响使用;采用仪器防腐实施后,维修期由3年延长至10年,至今已有90%的海军基地使用这种防腐仪器,每年节省维修费百万元以上。海军的一些潜水艇、快艇和护卫舰也安装了这种防腐仪器。1981年,国家为建设宝钢配套工程的浙江省镇海北仑港的10万吨级港口码头装置钢桩防腐设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阴极保护系统,计划用300多万美元向日本引进设备。三明无线电二厂获悉后,向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承担这个项目。获得批准后,该厂根据港口钢桩防腐需要,改进了本厂生产的金属防腐仪器——可控硅恒电位仪,适应了港口的配套需要,并为港口培训了数批技术人员。设备在港口安装5年后,经交通部第三航务局对其进行水下摄影并用进口的德国仪器进行测量,证明防腐效果良好。该厂这一产品研制成功,仅投入250万元人民币,节省了大量外汇。
  金属防腐仪器的开发使用,引起了社会和国家的重视,被誉为“不生产钢铁的钢铁厂”。国家经委将“金属阴极恒电位保护”技术列为1978年——1980年60项重点推广新技术之一。四机部破例给这个地方小厂拨款,使该厂兴建了3300平方米的装配大楼。从1973年至1988年,三明无线电二厂的KKG-3系列恒电位仪投入使用量已达1412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用这种仪器而减少损失的钢铁约有6万吨以上,减少资金损失近亿元。该产品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
  (三)电化学综合测试仪
  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由三明无线电二厂生产。1975年,三明无线电二厂承接厦门大学著名化学家田昭武教授研究的成果,与厦门大学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合作开发成功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仪器主体是恒电位仪,包括恒电流仪、快慢波形发生器等,是一种综合性强、集成电路化的大型电化学测试仪器,用于电化学的稳态、暂态和交流阻抗实验,是电化学领域功能多、使用方便、性能良好的重要仪器。该仪器达到并部分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的空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授予的金属腐蚀电化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及其新型仪器的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奖。据统计,全国有50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使用了该仪器,数量达2000多台。三明无线电二厂之所以能在仪器领域里不断推出新产品,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是:产品方向要选准,根据厂小的特点,选择“新”、“偏”、“边”的产品;重视人才引进,建厂初就从十多个省市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走厂校、厂所挂钩、联合开发新产品的路子,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二部、厦门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青岛海洋学院、原子能研究所、725研究所、四机部第十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化工机械厂、海军舰船研究室、四川工业学院等14个单位联合开发44个新产品;坚持以品种求发展,每年开发两个新产品,生产品种不下10种,使企业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个企业在80年代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班子变换频繁,6年之间换了5任厂长,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
  (四)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
  1984年,厦门大学田昭武教授研究成功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由厦门大学精密仪器厂承接生产这一科研成果。1986年初,试制成功了WF-Ⅲ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该仪器是研究金属局部腐蚀(包括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焊缝腐蚀)直接、有效的电化学的重要设备,是科研方面研究各种局部腐蚀发生、发展过程机理的一种理想手段。在工业上应用于钢铁生产中评估金属材料的局部腐蚀性能,为开发新的耐腐材料和正确选材、用材及处理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实验中为学化学和冶金的学生提供认识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的专门知识。仪器采用微机控制自动扫描,精度高,扫描测量面积和区域调节灵活、方便、测量及绘制电位峰分布图,可测立体图或等位图,并可标定电位值,各种电位分布图形清晰、直观,数据可长期存贮,便于事后处理和综合分析。该仪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五)智能发光测定仪
  1985年,厦门英华无线电厂与厦门大学合作研制生产的HF-1型智能发光测定仪,是国内首创的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化学分析仪器。该仪器可分析CO(Ⅱ)、Mn(Ⅱ)、Cr(Ⅱ)、En(Ⅱ)、CCd(Ⅱ)等痕量元素及一些有机物质和生物物质。仪器精度高,多种读数方式可任选,使用灵活、方便,可以广泛用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环保、医药、地质、防疫等部门。
  (六)全自动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
  泉州电子仪器厂与上海炼油厂合作,研制成功了YN-3型微电脑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这是我国石油化工系统用微机控制的第一台全自动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1984年7月,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报道了这项科研成果。
  1977年,国内有些单位开始研制石油自动运动粘度测试仪,但都因涉及面广、难度大告终。1979年,泉州电子仪器厂发挥本厂研究仪器的优势,决定与上海炼油厂共同研制,石油部将此项目列入重点研制项目。当年底研制出的两台样机,送湖南长沙石油分析仪器交流会表演,引起了关注。但样机的恒温槽采用空气浴,温控只能达50℃,对于l00°C下的石油运动粘度无法进行测定,使用范围受到局限。为此,该厂改进了样机,将两个单元组装共同恒温槽,以利同时测定两种样品,作对比试验,又遇到液路、气路管道的耐温、耐腐蚀、温控等一系列问题。1982年下半年,采用DMES集成电路控制的YN-1型全自动运动粘度仪研制成功,经3个月的连续运行,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由于采用光导纤维和氟橡胶等新材料,保证了仪器在高温和溶剂环境中工作可靠,并实现进样、恒温测试、数据计算、打印、清洗、烘干全过程自动化,消除了手工操作中的人为视觉误差,提高了精度,但因逻辑复杂、元器件多,需有熟悉集成电路技术的人员进行调机操作。1983年,改进为采用微机控制,由台式改为整体立式结构。该厂先后研制出3种样机:YN-1型(分立器件半自动测试)、YN-2型(集成电路全自动测试)、YN-3型(微机全自动测试)。分别在上海炼油厂、上海石油商品研究所、石油部科学院等单位试用,结果表明,YN-3型微电脑石油运动粘度测试仪测定的数据重复性、一致性好,满足数字化、自动化的测试要求,性能和功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日本V-60WSA)的先进水平。同年被电子工业部评为“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产品,在北京展出。1984年5月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技术鉴定,并被国家经委列为重点新产品项目。1985年获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至1988年,该厂共生产这种仪器80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田昭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