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件参数测量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388
颗粒名称: 一、元件参数测量仪
分类号: TB4
页数: 5
页码: 114-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泉州电子仪器厂是生产元件参数测量仪器的专业工厂之一。在电阻测量仪方面,福建省的企业生产了ZX电阻箱、金属膜电阻测量仪等产品。在电容测量仪方面,泉州电子仪器厂生产了CQ-4型电容电桥、D24-4型电容电桥等产品,并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生产了数字RLC测试仪。而在电感测量仪方面,龙溪无线电厂生产了线圈测量仪。此外,福建省的企业还生产了误差分选仪和Q值参数测量仪,如三用误差分选仪、高频Q表等。这些产品填补了国内在元件参数测量仪器领域的空白,为国防工业和科研等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测量设备。
关键词: 福建省 元器件参数测量仪器 元件参数测量仪

内容

(一)电阻测量仪
  电阻测量仪的生产没有连续性,未形成系列产品。1970年到1985年,全省先后有5个企业生产过电阻测量义器。1970年至1971年,原福建7782厂生产ZX电阻箱215台。1979年,厦门水产电子仪器厂生产金属膜电阻测量仪20台。1983年、1984年,泉州民中电工仪器厂生产电阻箱54264台、电阻圈3555台。1983年,泉州电子仪器厂生产QE2521接触电阻测试仪100台;1984年、1985年,又生产QE2571阻抗测试仪58台。1985年,泉州无线电五厂生产FJ0406兆欧表1200台。
  (二)电容测量仪
  生产电容测量仪的专业工厂为泉州电子仪器厂。1978年,在电子工业部召开的南通会议上该厂被确定为全国四个元件测试仪器定点生产企业之一。该厂建于1966年,主要生产CQ一4型电容电桥、D24-4型电容电桥、万用电桥和K502半导体扩音机等。1970年前,该厂以生产电声器材为主。1971年,电声器材市场需求量锐减,该厂领导经过市场调研,认为全国电子元件厂急需各种元件参数测量仪器,如三用误差分选仪,年需求量300〜500台,发展阻容元件测试仪产品是个方向,并决定研制生产元件参数测量仪。为此,该厂抓了几项工作:一是通过学习、参观、求援,获取技术资料;二是开拓市场,派出供销人员携机外出推销产品;三是广招人才,从外地调进25名科技人员。其中包括电子工业部一个30年代就从事电子技术研究、擅长电子仪器专业研究的高级工程师吴维侃。仅1979年一年就试制成功8个新产品。1966年至1988年,该厂共生产各种电容测试仪4156台。
  电容电桥是测量电解电容的容量与介质损耗的仪器。泉州电子仪器厂先后生产了CQ-4型、D24-4型电容电桥。CQ-4型电容电桥是]%7年在解剖旧样机的基础上试制成功的,后来又针对电容、损耗、内振荡器频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和电位器接触不良及受磁场干扰等问题进行改进,于1969年通过了检验正式投入批量生产。1969年至1985年,共销售1268台,创产值100多万元。质量水平也不断提高,从1973年的70%逐步提高到90%。D24-4电容电桥系仿制日本样机。1972年四机部要求该厂生产D24-4型电容电桥,作为长春793厂支援罗马尼亚的“一条钽电容生产线的配套仪器”。该厂当年试出样机,经省中心检验所鉴定,列为Ⅱ类仪器。1973年投产,当年生产60台,圆满完成四机部下达的任务,受到好评。至1984年,该仪器总产量为910台,创产值77.35万元。
  电容分选仪是采用侧差电桥的原理,对瓷介、薄膜、独石和云母等电容的容量误差等级进行测试的仪器,能测出被测元件的正负误差百分数而进行分选。泉州电子仪器厂先后试制生产CC-9型小电容分选仪和CF-103型电容损耗误差分选仪。1975年,试制CC一9型小电容分选仪时,面临四个主要困难:一是从未看过小容量分选仪样机;二是无法收集到小于10PF分选仪的资料;三是没有小于10PF的标准电容;四是环形变压器绕制工艺及放大器输入阻抗匹配从未搞过。针对上述四个困难,该厂试制组的技术人员走访、请教了部属单位及有关工厂的科技人员、老工人,在此基础上反复设计、试制,终于在1976年底试制出样机。1977年,进一步改进、完善。1978年,通过省有关检验部门的例行试验,投入批量生产。填补了我国小容量分选仪的一项空白。1978年获省科技成果奖。1980年获四机部颁发的电子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该厂又试制成功CF-103型电容损耗误差分选仪,样机经上海无线电25厂使用,反映良好。该仪器1982年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1年至1987年生产了463台。
  1976年,泉州电子器厂承接四机部的任务,试制用于测量大容量电解电容器的CC-10大电容测试仪。1978年12月产品通过定型。至1985年生产了156台。填补了我国大电容测试仪器方面的一项空白。1978年,该仪器获省科技成果奖;1980年又获四机部电子工业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年3月,泉州电子仪器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开始研制QE2781型数字RLC测试仪。这是一种由微处理器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多功能、数字式的测量仪器,具有测量范围宽、测试精度高、测试速度快、使用方便等优点。1986年3月,制出样机。1987年12月,通过了省级设计定型,1988年6月通过了生产定型。至1988年底,共生产170台。1988年被机电部评为优质产品。
  泉州电子仪器厂除生产上述电容测试仪外,还试制生产了CFD-1型大电容误差分选仪(1981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CD-16型电桥、CD-14型晶体管万用电桥、CF-102型大电容分选仪、CC9一2型小电容分选仪、CQ-5型精密电容测量仪、CDS-1型低电平电容电桥等。莆田无线电厂于1984年、1985年从国外进口套件组装了部分电容测量仪器、数字电容表等产品。
  (三)电感测量仪
  线圈测量仪是电感测量仪器中的一种,由龙溪无线电厂独家生产。1977年,该厂在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中,装配车间提出试制生产线圈测量仪的设想。该厂领导接受这一建议,当即组织试制,在本厂原测量线圈匝数的基础上,采用较先进的磁压相位比较法,指示部分采用数码显示。当年试出5台样机。1978年9月,通过例行试验并投入批量生产。第一个产品型号为VGS-1型。1979年,针对测量仪一些部件工艺复杂、调试麻烦等问题,改用玻璃棒加工测量杆,简化测量头工艺,对原线路进行改进,采用50HZ交流电作讯号源。1980年,试制YGS-2型样机。1981年、1983年,又根据市场需要,缩小仪器的测量杆直径,从10毫米缩小到5毫米和3毫米。同时,采用铝棒加工测量杆,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使之能测量内径较小的线圈。改进后的仪器型号为YGS-3型、YGS-4型。1978年到1988年,共生产线圈测量仪器1682台。
  (四)误差分选仪
  误差分选仪由泉州电子仪器厂独家生产。1974年,该厂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三用误差分选仪市场紧俏,决定立即研制。经向南京无线电一厂学习,较顺利地于当年月试出样机。12月又通过了省中心检验所的例行试验。1975年第一季度试产20台,分送四机部718厂、福建8470厂、武汉、厦门等11个厂家试用验证,反映良好。该厂根据使用厂家的合理建议又作了修改,进一步完善,用户反映“灵敏度、精度都较理想”。三用误差分选仪是泉州电子仪器厂所生产的测量仪器中质量最稳定、销量最大、经济效益显著的产品。该仪器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迅速测出误差数值,具有一机多用、价格低廉的特点而深受厂家的欢迎。平均年产量300多台,最多年产量达850台,从1975年至1987年,共生产4804台。
  (五)Q值参数测量仪
  Q值参数测量仪器,为龙溪无线电厂独家生产。其中GQ70型高频Q表是国内很有特色的产品。该厂是电子工业部定点的全国三家生产宽频带Q表的企业之一。从1970年试制生产,至1988年,共生产4种高频Q表,总产量3296台。
  QBG-3型高频Q表,是1970年底由原漳州无线电五厂(1973年并入龙溪无线电厂)根据原省机械局电子组的要求,从上海无线电仪器厂移植样机,1971年试制成功。1972年,首批样机经省计量所检验合格认可后投入批量生产。这是一种多用途的阻抗测量仪,用于测量高频电感或谐振回路的Q值、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和分布电容量、电容器的损耗、电工材料的高频介质损耗、高频回路的有效并联及串联电阻等。该产品基本延用上海无线电仪器厂的设计图纸,仅对个别地方作了改进。从1973年投产至1983年,共生产了2835台,是龙溪无线电厂生产周期较长、生产量较大的产品。1984年后,该产品因技术性能相对落后,销量逐年下降而停产。该厂于1972年被四机部定为生产QBG-1A型Q表的定点企业,到1976年,生产这种Q表311台,后停止生产。
  CQ11型宽频带Q表。1973年前,国内生产的10多种集中参数阻抗测试仪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测量指标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有一种技术指标较先进可靠的综合阻抗测试仪,为国防工业、科研等部门服务。1973年,四机部、省机械局电子工业组分别给龙溪无线电厂下达试制任务,规定宽频带Q表的设计技术指标按英国可尼公司生产的TF1245型Q表的技术标准(这是50年代的产品,当时认为是较好的Q表)。由于研制条件、经费开支及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厂内争议大,加之受“文革”的影响,给研制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前后搞了4年多时间。1975年底,才试出草样机,翌年初送中国计量科学院检测,技术指标接近设计要求。因为厂领导认为研制Q表“得不偿失”、“拖了生产的后腿”,为此,试制暂停止。1976年,底重新试制出一套正样机,送中国计量科学院检验,认为该机并联电阻为国内试制的同类型仪器最好的。它的指标及其它项与英国TF1245型Q表类似或有所超过。样机送四机部的798厂试用,反映良好。1977年8月,四机部标准化研究所发了《关于宽频带Q表型号命名的通知》命名为“CQ11型宽频带Q表”。当年9月至11月,四机部798厂、中国计量科学院、四机部第四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在京开展的“固定电容器高频参数试验方法”攻关会战中,把龙溪无线电厂的CQ11型宽频带Q表作为主要测试仪器。其配套部件主要有CQ11主机、CQ11M1低频信号发生器、CQM2高频信号发生器、CQ11M3甚高频信号发生器和CQ11型电感组等。1978年通过设计定型,“填补了我国在阻抗测试仪上的空白”。1980年,该仪器获四机部第四研究所颁发的科技成果一等奖。但由于该仪器工艺复杂、造价高、适用部门窄,1978年至1985年仅生产20台(套)。
  CQ70型高频Q表。该厂初期生产的Q表(如QBG-3型机)普遍存在不符合电压比原理,违背Q值理论;QBG-1A虽符合电压比原理,但性能不稳定不可靠。国内早期的高频Q表的Q量值混乱,各种型号Q表测同一值,得出结论不一样。为此,龙溪无线电厂决定剖析美国H•P公司4342AQ表技术指标,设计新型的高频Q表,即CQ70型高频Q表。这是一种多用途、宽量程的通用阻抗测量仪器,可在30KHZ~70KHZ的频率范围内测量各种阻抗元件的参数。如电感线圈的Q值、电感量、分布电容、电容器的容量、损耗角正切、分布电感、电阻器的电阻值、分布电抗、绝缘材料的损耗、介电常数、磁性材料的损耗导磁率以及其它无线电网络、天线和传输线阻抗参数等。
  龙溪无线电厂采取三个步骤设计CQ70型高频Q表,一是调研和关键部件的摸底试验,二是草样机设计和整机试验,三是样机试制和科技资料编制。该仪器严格按电压比刻度原理设计,使“回路Q”值可以从Q表头直读。而测试回路固有残量减到最小,大大提高了Q值测量精度;测试回路与信号偶合采用低源内阻的恒压注入系统(注入变压器),淘汰了常规Q表所使用的热电耦合元件回路的调谐电容器两端的Q电压表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使测试回路的固有残量较目前国产Q表小得多,基本免除常规Q表所需要的残量修正。机内增设△Q装置,可方便地测出由于被测参数所引起的Q值的微小变化,便于高Q低耗的精确测量。仪器还设了Q值合格/不合格显示装置。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表头高得多的反应速度。仪器高度13厘米,但所有操作装置、读数装置都在操作者自然手势和视觉范围内,操作方便自如。1979年底,完成草样机,1980年4月,经中国计量科学院将该机与美国H•P4342AQ表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H•P4342AQ表的一系列优点,使用方便,带讯号源自动稳幅有合格与不合格超限指示,零点稳定,技术指标接近H•P4342A水平,但调节结构没有H.P4342A平滑”。后因设计人员患病,延迟了样机的完善。1980年,省电子工业局正式下达该项目的试制任务。1982年5月,改进完善后的样机经四机部798厂和天津无线电元件三厂试用,效果较好,被认为是国内较先进的高频Q表。1982年12月26日,该仪器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鉴定意见为:该仪器“与当前国外具有先进水平的美国H•P公司4342AQ表相仿”。1983年,该仪器获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新产品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CQ70型高频Q表因工艺复杂,影响大批量生产,1983年至1988年只生产95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维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