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膜电位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342
颗粒名称: 一、碳膜电位器
分类号: TM547+.21
页数: 2
页码: 77-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在碳膜电位器的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1969年至1988年,福建共有3家企业生产碳膜电位器,总产量达到11460.15万只。其中,福建无线电元件厂成为主要生产碳膜电位器的专业工厂,产量和质量居全省前列,并获得了电子工业部和省优质产品奖。该厂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引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成功开发了多个规格的合成碳膜电位器。福州电位器厂也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幅增加了产量,并降低了单位成本。福建的碳膜电位器产品为国内知名电视机品牌配套,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销售成绩。整个产业链中的碳膜片制造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从手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福建省在碳膜电位器生产方面的发展经验和成就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子元件 碳膜电位器

内容

碳膜电位器在电位器中品种规格最多、产量最大。1969年至1988年,全省先后有3家企业生产该产品,总产量为11460.15万只。1969年,原三明电工仪器厂试制成功为袖珍收音机配套的合成碳膜电位器WTX-K。该品种阻值为4.7K,1970年5月出样品,测试合格,当年生产4500只。后电工仪器厂与省国防工办工厂合并成立福建无线电元件厂,WTX-K合成碳膜电位器属民品,被停产。福建无线电元件厂当年改产WH5-1合成碳膜电位器,1971年6月出样品,由于加工工艺落后,经验欠缺,碳膜层达不到高功率的要求,于1972年停产。
  厦门东风无线电厂从1970年至1979年间曾小批量生产碳膜电位器,10年的总产量不到20万只。
  1971年,福州电位器厂试产WTH、WH5电位器,该厂主要以手工方式生产,设备简陋,模具用手工开制,结构差,工序繁,车制件用台式手板车床加工,精度低,损耗大,直到1972年6月才制造出合格的WTH、WH5电位器。1979年前,该厂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并向北京718厂和上海无线电12厂购买模具,从使用本厂自制的混合模改为级进模,从而成为省内制造电位器的主要企业之一。1979年产量达50.47万只。
  福建无线电元件厂从1978年起再次投产合成碳膜电位器,并迅速成为生产电位器的专业工厂,产量、质量居全省前列,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根据国内电子工业正向消费类电子整机产品发展的趋势,省电子工业主管部门在福建无线电元件厂建立一条年产100万只为电视机配套的电位器的生产线。1978年,该厂派人到上海无线电12厂、江西宜春无线电厂等地参观学习。回厂后,仅用三个月时间,自制生产电位器的8台关键设备:14米长的远红外隧道炉及抹浆机、制银台、喷银台、隧道炉控制台、烘烤炉等,成功试制出合格的合成碳膜电位器,迅速打入市场。
  生产碳膜电位器的关键在于碳膜片,它是电位器的心脏部件,其质量好坏,决定了电位器电性能的好坏。生产线建成投产后,该厂技术人员分析碳膜条近似黑体,电阻液系由高分子物质组成,易于吸收远红外辐射等特点,大胆采用福州无线电四厂生产的锆英沙辐射板,解决了红外线灯泡缺货的问题,并采用可控硅自动调压控温线路,使耗电量从55千瓦降低到44千瓦,传送带速度从0.7/分加速到1米/分,提高工效50%,质量亦有所提高。但是,对碳膜片的生产该取什么方阻、什么配比,心中无数。因此,投产初期合格率较低。1982年起,该厂开始对电位器碳膜片制造工艺进行研究。这是全省电子工业7项重大工艺研究课题之一。他们改进了5项主要工艺环节,对冲制工艺、喷银工艺等亦作了相应改进后,提高了碳膜片的质量,并降低成本50%。当时,该厂开发成功的合成碳膜电位器正是国内热门货。但由于工厂地处山区,加上关门经营,每年订货量很少,1983年初,可供安排生产的订货量仅70余万元,经常“缺米下锅”。厂领导通过摆问题,找原因,找到了产品销路差的症结在于信息不灵,市场预测不力。于是,他们在上海等地建立了市场信息网和质量信息网,厂长、副厂长先后几十次走访了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的十几个省、市、区的上百家用户,沟通了产品需求信息。在经销服务上采取灵活措施:既做大笔生意,也做“芝麻”生意;对特殊用户专门开小灶;对新用户提前给予“挂号”、“搭桥”;对名牌整机厂,采用先打进去站稳脚跟,再图发展的办法。由于措施得力,使产品质量的好坏,供货进度是否脱节、市场出现哪些新机型、用户需要哪些新产品等方面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及时反馈到厂里,为企业准确的预测提供了条件。根据用户的需要,数年间,该厂先后开发了11个系列35个规格的合成碳膜电位器,并不断改进质量,产品为国内凯歌、飞跃、孔雀等名牌电视机配套,并获得上机免检权。至1988年,2种产品获电子工业部优质产品奖,5种产品获省优质产品奖;产品用户已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工业总产值从长期徘徊在200至300万元之间,跃升到1300多万元,利润比1983年增长6倍多。
  在生产电位器的工艺技术方面,福建无线电元件厂有一项较大的突破。1984年前,我国生产电位器,采用传统的“闸刀定位法”冲压电位器的盖,冲一个盖要经过五台冲床、五道工序才能完成,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会产生偏差,造成一定的浪费,质量也难以保证。1984年6月,福建无线电元件厂厂长林炳煌,为引进生产高级合成碳膜电位器的关键设备前往英国考察,在参观英国一家电位器公司时,发现该公司的冲盖方法是用一台冲床、一副模具、一次冲压而成,速度快,质量好,材料损耗少。参观结束时,林炳煌厂长向陪同参观的该公司经理要了一块冲压后的废料,并将这块废料带回厂,请模具车间的技术人员攻关。在较短的时间里,该厂制造出模具,成功地投入生产。采用斜削定位法后,提高工效2.5倍,还可节约材料20%多,质量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当年,这项改革节省成本8万元,且在不增设备、不增劳力的情况下,产量翻了番。
  1985年,福建无线电元件厂从英国德克公司引进电位器碳膜片制造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使碳膜片生产从手工操作变为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出为彩色电视机配套的高档碳膜电位器。这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后经常因原辅材料需依靠国外进口,无法保证供应,影响生产正常进行。为此,该厂组织力量攻关,成功研制出国产印刷银浆,而国外进口印刷银浆每公斤2967元,自制银浆只需670元,不但保证了生产,还节省了大量外汇,仅四个月时间,节省外汇30多万美元。这家工厂还成功地开发了国内急需的汽车收放机配套的WH912电位器,为国内独家经营的产品。该厂从1979年至1988年共生产碳膜电位器8386.83万只。
  福州电位器厂从1980年开始,狠抓技术改造和技术人才的培训,添置了数控线切割机、无心磨床、自动车床,自制了远红外隧道烘箱,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手段和工艺环境,改变了质量落后的状态,成倍地提高了产量。1984年,该厂主要产品WH15电位器的年产量达330万只,比1977年的7万只,增长了47倍多,单位成本亦由1979年0.51元,下降到〇.以元。从1971年到1988年,共生产碳膜电位器3053.32万只。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炳煌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