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微特电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316
颗粒名称: 七、微特电机
分类号: TM38
页数: 3
页码: 52-54
摘要: 这段文本主要介绍了福建无线电设备厂引进微电机生产线的相关情况。该厂引进了日本和光株式会社的生产线,用于生产录音机芯的永磁直流稳速电动机。通过青年工人的努力,该厂对生产线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生产双速微电机,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该厂生产的微电机在电子工业部举办的质量评比中获得优秀奖,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福建省 广播电视 配套件 微特电机

内容

80年代初,福建省电子工业为了加强电子整机的配套,决定引进用于录音机芯的永磁直流稳速电动机生产线。1981年,福建无线电设备厂组织调研小组,赴上海、北京、青岛、,天津、东北等地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摸底,认为微电机是当前国内的急需品,有发展前途。1982年下半年,该厂经闽加公司介绍,与日本和光株式会社谈判引进事宜,并签订了合同。
  根据合同,该厂从日本STAR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系列产品的整套技术资料和仪器仪表、设备、工具29种65台(套),使用外汇17.4万美元(含日方来技术人员指导费3.5万美元)。引进的马达综合测试仪、自动绕线机、塑料涂转机等主要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大多数设备具有数显装置和程序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这条流水线有65道工序,年产微电机可达100万只。1983年10月,试生产合格。1984年5月,电子工业部元器件管理局和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在该厂召开了“盒式磁带录音机用永磁直流稳速电动机引进生产线质量认定会”,确认质量符合部颁标准,是国内第一家引进微电机的后道工序生产线。
  该厂引进线投产后,产品质量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合格率只有96%,这是日本这家公司允许范围内的质量指标。该厂青年工人认为,产品有百分之三四的不合格,浪费严重,应当改变。厂领导支持青工的合理化建议,组织攻关小组,认真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找出了症结在于有些工序的技术工艺不符合生产的要求。他们大胆试验,改进了不合理的工序环节,使成品率上升到99.5%,以年产60万只微电机计算,多产1万多只,增值15万多元,仅工序材料费的节约就达近万元。
  这个厂引进的生产线只能生产单速永磁直流电机,无法满足市场双卡机装配的需要。青年技术人员叶春令对稳速线进行了重新设计,试制成功了双速永磁直流微电机,其技术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由于这一改进,使该厂生产的微电机每只增利2.5元,企业亦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84年至1988年,生产了165.6万只微型电机。1986年,在电子工业部举办的全国质量评比中获成绩优秀奖。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叶春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