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扩音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29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扩音设备
分类号: TN912.21
页数: 2
页码: 3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扩音设备生产在50年代开始兴起,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广播器材服务部到后来的多家企业生产,产品从电子管化向半导体化过渡,并经历了大功率扩音设备的会战。但随着组合音响设备的出现,扩音机的年产量逐年减少,最终停止生产。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子工业 广播电视 扩音设备

内容

1949年前,福建私营无线电行社虽能装配扩音机,但数量极少。
  50年代,福建开始小量生产扩音设备。最早生产扩音机的企业是福建广播器材厂(其前身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服务部)。1953年,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工厂、农村开始出现有线广播,机关团体也普遍需要扩音设备。省电台服务部根据顾客需求,装配了25瓦和500瓦不等的扩音机。随着需求量的增多,对产品进行规格、统一化生产,其系列有F-100型扩音机、F-101型带收音扩音机以及F-TY250/500型扩音机(仿上海TY产品)。1956年,自行设计的250瓦机壳,别具一格,呈立柜式,两侧各开一扇大门,正面装有6毫米厚透明玻璃百页窗,既通风又可窥视机内末级功率管工作状况,上面还装有屏流表和输出电压表,下面装控制和指示灯,顶部扩开大小可控制的天窗。1957年,生产了40套250/500型扩音机,给广播站使用,每套比上海广播器材厂TY型机造价低1100元。1958年至1961年间,全省生产扩音设备的企业,还有福州电讯器材厂、厦门无线电厂、南平无线电厂等,生产的品种有5瓦、25瓦、40瓦、100瓦、250瓦、300瓦、500瓦扩大机、10灯干电池扩大机等。1961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上述产品属投资类,因此被调整停止生产。
  60年代中后期,福建生产扩音设备的企业仅一家。1967年,福建广播器材厂根据县广播站的要求,重新设计(按TY型)生产250瓦或250瓦X2扩音机。当时,扩大机的生产销路很好。1968年试产3瓦晶体管2路拾音、2路话筒的扩音机。此时市场上晶体管扩音机还较少,尤其是大功率机。该厂决定搞晶体管电子管混合式大功率扩音机,先后试制生产了275-2型扩音机和275-3型扩音机。后一种产品的电路,前级放大部分均采用PNP锗管,因缺乏经验,对机箱结构上的热能影响没有足够重视,也没有经过较长时间温升负荷试验,就仓促投产,造成夏季机内温升偏高,晶体管工作点漂移,稳定性差。后来工厂派人给用户重新修整,才获得补救。
  70年代,扩音设备从电子管化向半导体化过渡。生产企业有福州无线电六厂、厦门前线(兴华)无线电厂、福建广播器材厂和福州红卫无线电厂、龙岩无线电二厂等,生产了晶体管80瓦、25瓦扩音机,电子管50瓦、100瓦、150瓦、250瓦扩音机及电影扩音机(2X40瓦)。产量1970年为1898台,1971年为210台,1973年为1153台,1976年为916台,1980年为1032台。
  1981年到1984年,扩音设备无论在品种、质量、数量方面都有大的变化。1981年,扩音设备品种有12种,生产企业有10家,产量达7069台。有晶体管高传真扩音机和电子管式双频道电影扩音机。电影扩音机有16毫米和35毫米两种。生产电影扩音机的主要企业是龙岩无线电厂和福州市鼓楼区第11无线电厂。漳州市无线电二厂则生产喜鹊牌XQ-K8301高保真立体声扩音机。
  1983年,扩音设备产品产量达9870台,是历史最高水平。扩大机向家庭化发展,与消费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19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金门的宣传,电子工业部和福州军区组织了一次新型15千瓦的大功率扩音设备的会战,国营8400厂等参加了这一会战。研制成功的这套设备具有耗电省、音程远、频响宽、音质好、组联方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省电子工业总公司受到了电子工业部和福州军区政治部的表扬。
  1985年后,由于组合音响设备的出现,扩音机的年产量逐年减少。1987年总产量为350台。1988年停止生产。从1966年到1987年全省共生产各种扩音机55345台。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