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收录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2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收录机
分类号: TN912.22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根据提供的信息,福建是全国最早试制、生产收录两用机的省份之一。从70年代开始,福州无线电厂通过技术研发和试制,成功生产出了YH2-I型卧式收录两用机和YH2-Ⅱ型立式收录两用机。之后,福建的收录机生产逐步发展,产量和质量名列国内之首。80年代初期,福建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科技合作,建立了多个收录机生产线,生产各种不同型号的收录机。同时,福建还重视出口市场,收录机产品开始大量出口,为福建电子工业带来了增长。然而,由于财力限制和生产规模小的限制,福建的收录机生产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
关键词: 福建省 电子工业 广播电视 收录机

内容

福建是全国最早试制、生产收录两用机的省份之一。
  1974年,全国仅上海玩具二厂、上海录音器材厂及福州无线电一厂等少数几个厂家开始研制收录机。福州无线电一厂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一部进口的日本将军牌单卡收录机的解剖、消化,于1976年4月采用手工方法试制了两部YH2-I型卧式收录两用机。同年6月,经广泛征求多方行家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后,改进了结构、性能和造型,又用同样的方法试制了3部YH2-Ⅱ型立式收录两用机。《电子技术》杂志曾刊登了样机的图片。
  1977年9月,在杭州“全国录音机攻关会议”上,Ⅱ型样机受到好评。由此,该厂领导更加重视这项产品的开发,拟出试制方案,对人员和仪器的配备、模具加工、试制进度、经费来源做了落实安排,试制力量得到了充实。试制人员重新审查修改了100多张机械部分的图纸,在上海塑料模具制品厂等单位协作下,加工了外壳、机芯等冷冲模、塑料模120套左右,其中全套机芯模具由该厂独立完成。1979年9月,试产出3部YH2-Ⅱ型收录机。但由于国内零部件的配套比较困难,机械加工的精度不够,未能批量生产。
  1979年11月,该厂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拿到两个日本三协制作所生产的NTP-22型立式机芯,开始试制茶花牌YH2-3型盒式收录机。1980年3月,完成一部样机,同年4月,送北京审视测定,得到总局的肯定并分配给进口机芯700部,年底试产了10部收录机。1981年初,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的“全国录音机会议”上,该厂送去的5部样机进行了常温和例行试验测试,性能指标符合部颁二级机标准。7月通过设计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YH2-Ⅲ型收录机,至1982年共生产了637部。长期的试制和经验积累,为该厂80年代批量生产收录机产品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初期,福建曾是全国收录机产品大批量生产起步最早的省份,产量、质量都名列国内之首。1980年,福建无线电厂采取来件装配形式,为日本索尼公司组装了盒式收录机4.5万部。通过来件装配,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积累了生产经验。该厂在军品任务减少的情况下,正处于摸索生产方向的阶段,由于来件装配的成功,从中得到启发,决定对产品结构作重大调整,开发生产以收录机和广播设备为主体的消费类产品,并从日本索尼公司引进一条收录机生产线。这是全国最早引进的收录机生产线之一。1981年4月5日,这条收录两用机生产线正式开工投产。生产线投产以后,除按日本元器件及图纸制作有日立牌5330型、索尼牌31S和65S、声宝牌777型和575型收录机外,着力开发用国产元器件、零部件配套的华燕牌收录机系列产品,如华燕8104型、8205型、2823型、2120型、8080型、7268型、8822型、8383型等。有单声道、双声道,立体声,双卡式、组合式,单喇叭、双喇叭、四喇叭、六喇叭等。8080型的国产化价值率已达87%以上。年产能力达25万部以上。1980年至1988年,共生产了各式收录机175万多部。
  1984年,省通信广播工业公司在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榕燕电子实业公司和在厦门联合建立华洋电子公司,专门生产收录机和广播类产品。榕燕电子实业公司收录机品种有8种,1985年至1988年共生产收录机172229部。华洋电子公司收录机品种有5种,1985年至1988年共生产了20.99万部。省通信广播工业公司还重视收录机产品的出口,至1987年共出口收录机14万部,创汇358.32万美元。1982年,厦门南华电器厂为港商来件装配录放机。泉州电视机配件厂则从为港商装配调频调幅立体声袖珍收录机,发展到引进先进设备,开发侨声牌袖珍收录机和多功能(收、录、放、电子钟)收录机等新产品,年生产能力已达10万部以上,至1988年,共生产侨声牌收录机系列产品12万多部。厦华电子公司建立了一个配套相对齐全、设备先进的收录机厂,有8条从香港引进的装配线,年可产厦华牌收录机96万部,其产品有低档、中档、高档,有单声道、双声道,有单喇叭、双喇叭、四喇叭、六喇叭,有立体声、单卡式、双卡式、四波段双卡防盗报警及微型机、组合式、电脑组合式等。该公司内的元器件厂、基础件厂生产的配件可为该类收录机配套70%。至1988年,该公司共生产124万多部收录机,其中单放机80%外销。1983年初,福州无线电仪器总厂决定从香港汛年国际有限公司引进装配流水线和851型双卡收录机。当时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厂家能生产双卡收录机。该厂录音机承包组在生产线未进之前,对样机进行分析、消化和国产化试制。当年9月初,生产线安装完毕,15日投产,国产化件数程度已达77%。从此,该厂的收辱机产品向多功能、中高档方向发展。至1988年,共生产10种收录机,总产量达16.2万部。
  1982年,漳州无线电五厂开始开发生产水仙牌系列收录机。主要品种有668A型收录机和130型四用机等19种产品,至1988年总产量达8万部。1986年,在国内收录机的生产几乎处于饱和状况下,水仙牌668A型收录机,在全国收录机订货会上,一次就订了4万部。该产品开发费用仅花1280元,投产后,给企业增加销售收入350多万元,利税63万元。1987年河南安阳订货会上,水仙牌SLC-1300型四用机,一次订货3.6万部,总值2000多万元。该厂把竞争机制引进企业,科研、生产、销售搞承包。做法是:一、开发新产品招标承包,中标者和厂方签订承包合同,在本厂干部职工中选择合作伙伴,组织承包小组,也可以借用厂外的技术力量合作开发。厂方在场地、设备、资金、材料等方面均为承包者提供方便,并及时将市场信息反馈给承包者。以前,这个厂开发一个新产品,最少得半年,承包后,一般只要二三个月,且费用大为减少。三年间,开发出19个新品种,只花5.2万元,新增产值近千万元,平均每投入1元的研制费,新增产值173元、税利9.8元。二、生产上实行“三自一包”,即“生产任务自找,经营管理自主,分配形式自定和单机装配成本费用包干”。车间技术人员由车间主任自行聘用,工人工资与劳动成果挂钩,全额浮动。三、产品销售搞承包。承包人不再领固定工资,而是按比例提取一定量的销售费。但由于该厂生产工艺不够健全,生产管理组织有缺点,新产品开发虽有成效,但在批量生产中质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产量难以上去,往往出现产销脱节现象,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出现了亏损状况。
  此外,漳州无线电三厂生产TSSL3401双卡台式收录机、SL2201单声道便携式收录机。泉州电视机厂生产美乐牌6060双卡双录机。厦门南华电器厂1984年与上海101厂内联的厦门沪华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音响组合设备,创建初期,主要材料及配件由上海供应,至1988年,共生产14.60万部。
  由于重视发展收录机这个崭新的消费电子产品门类,给福建电子工业增添了不小的活力。
  (1)增加品种和产量。1980年收录机产品品种仅1种,产量为985部。1982年为69758部。1984年为15.55万部。1985年为55.44万部。1987年达89.53万部(为1980年的908倍)。1988年为66.89万部。生产能力则达到100万部以上。全省有17个企业生产收录两用机,品种近百种。
  (2)增加出口创汇。1985年,收录机开始打进国际市场,到1987年,已大批量出口。仅1987年、1988年两年出口58.2万部,出口产品产值达7646.1万元,创汇758.12万美元。至1988年,全省共出口收录机70多万部。
  (3)带动基础产品的发展。收录机产品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福建电子元器件产品的生产发展。如为收录机配套,组建了录音机芯、印制板、拉杆天线等配套件的专业工厂或生产线。同时改造了一批电子元器件老企业,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尽管福建的收录机生产在全国起步最早,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至今年量还超不过70万部。而江苏盐城无线电总厂的一个厂,在迟好几年起步的情况下,就形成了年产120万部的生产规模。福建收录机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财力限制,投资不足,生产规模小,力量分散(没形成规模经济)。同时,收录机生产企业对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发重视不够,产品更新换代慢,无论从整机的造型、功能、内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没有大幅度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