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无线电话机(含对讲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290
颗粒名称: 七、无线电话机(含对讲机)
分类号: TN916.3
页数: 3
页码: 16-1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70年代中期福建开始试制生产无线电话机的情况,包括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对讲机和手持式、移动式、车载式无线电话机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产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用。
关键词: 福建省 对讲机 车载式

内容

70年代中期,福建开始试制生产无线电话机(①无线电话机是使用话筒式的无线电通信产品,具有波长长、频率大、通讯距离远的特点。)。早期只有一家企业生产。80年代,通过来料装配等形式,全省生产对讲机和手持式、移动式、车载式无线电话机(即移动通信产品)的企业,发展到20多家(含乡镇电子企业17家)。
  1973年,三明无线电一厂开始研制无线电话机,1977年获得成功,1978年批量生产。产品广泛用于公安、林业、渔业、水利、地质、建筑、大型工矿、交通、测绘等国民经济各部门。1980年后,由于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较好,加上工厂改革了经营管理,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使企业得到较大发展,由原来的半导体器件厂转为生产无线通信产品为主的工厂。1983年,该厂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生产灯塔牌ZET-152-2W调频无线电话机(对讲机)。经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测试鉴定,这种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电子工业部80系列无线电话机技术标准,是一种性能优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灵敏度高,通讯距离远和可靠性高的机型”。适用于生产调度、指挥联络。频率范围150-167MHZ,通讯距离山区约5公里、平原约10公里,若配上室外天线,可增距1倍以上。1977年至1988年,共生产6种对讲机,总产量为8490台。
  80年代初,福建无线电厂在全国率先开发手持式对讲机产品,并在全国评比中获总分第一。1980年,该厂生产1000台XJBD-1型调频无线电话机。1983年,该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华燕牌SV-9001型、H6型手持式,110A型、125型及SRL1645、SRL1645HS(150M.HZ的单、双工机)和SRL1630、SRL1630US(450MHZ的单、双工机)车载式系列无线电诘机。125型是用频率合成技术,频率范围150〜174MHZ,输出功率25w,接收机灵敏度优于0.3UV,音频输出在0%时失真大于2w。车载式无线电话机系SKD组装。1984年,在福建无线电厂基础上成立了省通信广播工业公司,工厂的大部分从南平搬迁到福州市区和马尾,移动通信产品便由其下属在马尾的榕燕电子实业公司和在福州市区的省通信广播技术研究所生产。省通信广播技术研究所(后改为华燕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华通公司,是全省第一个获得机电部颁发的移动通信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从1985年开始对H6型手持式对讲机(又称JBD-28型便携式无线电话机)进行国产化试生产并通过鉴定,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优秀新产品称号。1980年到1988年,省通信广播工业公司系统共生产各种移动通信产品8753部。华通公司还与机电部第7研究所合作研制无中心信道选址通信系统(以车载台为主,扩展为固定台、背挂台、手持台、遥控台及中继台等)。此外,他们十分重视开展无线组网工程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组网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即在整个通信网内进行选呼、组呼、群呼;除无线电台之间通话,还与有线电话网接通;除传递语言外,还能传输计算机数据、传真和传送静止图像、文字等。
  1984年,厦门航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生产美晨牌FM(调频)便携式无线对讲机。该机配备全功能、全输出设备,可在多频道工作,采用先进的微型电路设计,机器体积小、性能高;采用固态输出器在小电流下能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全机重量454克。该公司还从1985年开始,开发VHF甚高频无线电话机(RAY-32、66两种)。引进技术后,该公司技术开发部就动手研制整机零配件,先解决天线、电源的国产化。几个月后,全部配件都实现了国产化,整机的国产化程度达到50%。RAY-32VHF无线电话机,有28个通用的甚高频调频频道,符合或超过FCC标准规定的要求,适用于船与船、船与岸通讯联络。该机线路特点是,采用直接调频方式,双栅场效应管和集成高频功效,因而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对邻近波道的抑制能力强,噪声小,操作简单,架设方便,故障率低。在无障碍物情况下,通话距离达100公里,实际测试距离达130公里。福建省气象部门用该机与PC-1500微型计算机配合,使基层台站之间的通信达到准确、快速、自动化。闽南三角地区用该机形成了一个气象通信联络网。即各类站点除可直接与主台(厦门市台)和所属副台(漳州市台、泉州市台)联络外,还可以与附近的站点直接或间接联络。该机除传话功能外,通过微机接口,可增加扩充功力,包括防抢话,增加话筒和喇叭,安装报警器,组成微机联网,自动采集和传递气象情报,增加图传功能。这个网络能迅速传递雷达、卫星云图等气象信息,又能及时集中和反馈各县站的实时观测资料,气象服务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都有显著提高,为防灾抗灾,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节约了气象台站的电话、电报费的开支。RAY-66VHF无线电话机,为全扫描、自动对全频道摸索或选择扫描,并备有国际通用的紧急呼救、16频道的甚高频无线电话机,经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使用,效果甚佳。1986年至1988年,共生产甚高频无线电话机7637部。
  1985年后,泉州市涌现了一大批生产经营对讲机的乡镇电子企业,计有17家。主要分布在鲤城区和南安县,生产便携式和车载式对讲机,年产量达4万台左右,其中年产值上百万元者就有3家,已经初具规模。这些企业的产品配套所需的零部件、元器件,有的自己生产,有的在本市内配套,有的来自广东省。这些企业在社会上都有一批供应商为其组织货源。销售方式主要为社会供销和广告推销两种。主要销往公安、消防、矿山、港口、林区、草原等部门和地方。因为价格低廉,加之经营销售手段灵活,产品供不应求。“社会供销”方式,以泉州红星无线电器材厂为代表,该厂生产5种对讲机产品,年产量3万台,销售人员多达百余人,工厂以出厂价卖给销售人员,销售人员各显其能,多卖多挣;“广告推销”方式,以泉州迅捷电子仪器厂为代表;经常在《参考消息》、《人民公安》、《法制报》、《森林报》等报刊上刊登广告,该厂每年用于刊登广告的费用达30〜40万元。这些企业,职工多则三四百人,少则几十人,甚至只有几人。因未归电子行业管理,业务上得不到指导和帮助;对讲机生产的质量管理仅限于部分适用性能的测试和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几乎没有一家做过全性能周期试验。其产品质量属低档水平,使用寿命仅一二年左右。
  守的通信电源设备打下了基础,1980年6月投入了批量生产。1987年,该厂的通信成套电源作为军援物资出口朝鲜,当年被评为福建省的优质产品。从1980年到1988年,共生产1956台(套)。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本书记录了福建省电子工业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止,全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