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术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177
颗粒名称: 二、学术交流
分类号: P315
页数: 4
页码: 226-2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地震局及省地震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拓宽地震科技合作领域,促进学术水平提高。国内外专家学者经常被邀请来讲学交流。
关键词: 福建省 地震 学术交流

内容

1972年以后,每年地震趋势会商会,都结合震情分析,开展学术讨论,进行学术交流,使地震预测预报有较可行的科学依据。1980年省地震学会成立后,召开多种形式学术会议,组织学术交流。省地震局、省地震学会还联合遨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闽讲学,委派科技人员出访考察,不断拓宽地震科技合作、学术交流领域,促进学术水平提高。
  1974年7月19~25日在福州和1974年8月2~11日在江西南昌召开闽、赣两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技术审查会议。审阅闽、赣两省地震危险区划图、地震烈度区划图(1:100万)及其说明书,并对地震危险区及地震烈度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1977年12月5~14日,在福州召开1978年地震趋势会商会,华南协作区的广东、福建、广西、湖南、江西五省区的代表应邀到会,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也派人参加会议。会议对福建省及华南地区的地震趋势展开学术讨论,认为一年以来,福建地震活动相对平静,而华南地区则有所加强,福建西南等地区,包括瑞金、寻乌、长汀、武平等地是重点监视地区。
  1980年11月8日,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论文107篇。
  1981年12月7~12日,在福州召开省地震学会学术讨论会,会上交流论文70篇。
  1982年6月29日至7月3日,美籍华人、地震学者吴大明应邀来榕,作“菲律宾海板块与周围板块关系”、“现代台湾大地构造”、“台湾曾文水库与地震”等学术报告。
  1984年10月4~9日,省地震学会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在福州召开“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计算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进展,相应算法性能和当前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1985年8月20日至9月5日,省地震局副局长余兆康出席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学术讨论会。
  1985年10月7日,在福州召开“沿海地区复合潮与深井水位动态关系”课题碰头会,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质所和辽宁、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地震局代表参加。
  1986年5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地震学会在泉州联合举办“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构造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83篇,进行了野外考察。
  1986年6月24~26日,福建省地震学会在福州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会议征集论文89篇。
  1986年6月,省地震局王洪涛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欧洲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
  1986年9月,省地震局王洪涛参加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的欧洲第八届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向大会提交了《地震地质环境稳定性分类、评判指标与抗震设防关系的研究》。顺途还到联邦德国核电联盟公司参观该国核电建设。
  1986年11月2~8日,日本东京大学学者松田时彦等6人应邀来福建进行学术交流。
  1987年2月12日,省地震局余兆康、王屏路、王洪涛应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松田时彦先生邀请,与国家地震局强祖基前往日本进行学术访问。
  1987年9月1~4日,在福州召开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福建省科协等单位发起,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学会具体承办的“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地质与地震研讨会”。国家海洋局、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石油部、地矿部、中科院、高等院校等8个系统代表及本省部分科技人员共70多人参加会议,并邀请美国康州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罗德岛石油咨询公司,康州大学海洋研究所、美国国家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学院等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地学界郭令智、李德生、曾融生、陈运泰等著名科学家到会。研讨会较全面回顾了台湾海峡及其两岸区域地质、地震工作情况,进行学术讨论,推动了国际间合作研究,促进了海峡两岸地学科学家的交流和往来。
  1987年9月18~20日,日本大竹政和博士来省地震局作“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地震预报研究”和“东海地震的预报和防灾对策”学术报告。
  1987年10月12~14日,日本衣笠善博士应邀来福建省地震局讲学。
  1988年5月15~19日,国家地震局在福州召开全国地震系统建筑桩基无损研讨鉴定会,省地震局所属闽赣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应用地震波、水电效应法作的桩基无损检测通过鉴定。
  1989年5月7日,由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协调组织,省地震学会、地震综合队、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标志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是中国大比例尺活动断层填图工作开展以后,国家地震局首次举办解决华南地区活动断层判定标志及其研究方法的研讨会。会议充分肯定福建地震系统十几年来运用多种手段和判定标志研究华南沿海地区活动断层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今后工作中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学部委员丁国瑜先生、国家地震局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专家组全体成员及中国西北、西南、华南各省有关专家46人出席会议。
  1989年7月6~11日,由福建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局和福建省地震学会科技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地震台站管理座谈会在江西省九江地震台举行。会议提出:要搞好台站综合管理,迫切需要提高台站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观测仪器管理和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处理好监测预报和开发工作的关系。
  1989年8月,省地震局郑健生参加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举办的1989年度国际噪声与振动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非均匀阻尼连续结构的模态分析法》的论文,并汇入论文集。
  1989年10月12~16日,在泉州召开全国地震谣传对策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地震工作者及从事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社会学工作者近百人,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周锐、中共福建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温附山等领导人到会讲话,大会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14位代表在会上宣读论文。
  1990年3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邀请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分部高级研究员金继宇博士夫妇在杭州讲学时,征得国家地震局国际合作司同意,省地震局邀请他们顺访讲学。
  1990年10月29日,苏联地震预报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研究博士阿•普拉佐罗夫顺访省地震局,就地震的非区域性相互关联、震源构造性质及强震附近系统变化的关系,地震的正负区域性相关及其结果对地震周期、地震空区理论影响等问题,以及苏联运用测震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研究的新成果向省地震局地震科技人员作了介绍,并进行了讨论交流。
  1990年12月25日,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学会主办的“福建省减轻地震灾害学术讨论会”在福州举行。这是全省第一次关于灾害学研究和灾害管理研究方面的学术讨论会,地质、气象、工程、铁路、院校、地震等37个单位的9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省科委、省科协、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领导到会。会议交流论文75篇,主要涉及震害类型及特征分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建筑物抗震、防灾教育宣传、地震对策等方面内容。会议认为,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已成为灾害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建立综合研究体系,开展多学科之间的大交叉、大综合研究。
  1991年12月3日,国家核安全局田盛清应邀来省地震局做关于核电站选址技术问题的学术报告。
  1991年12月23日,1991年石油—地震科技协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联合主持。
  1992年9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地震局联合组织的全国重点地震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座谈会在厦门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社会宣传局局长戴舟、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何少川等领导出席会议,全国各重点监视区的省委宣传部、省地震局领导120人参加了会议。
  1993年12月21~26日,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村田一郎教授来省地震局就GP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壳形变分析原理等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1994年1月20日至2月3日,省地震局副局长袁定强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参加省自然灾害防御研究委员会组织的赴英国自然灾害防御考察团,在英国伦敦的欧洲气象中心、自然资源研究委员会、河道管理委员会、牛津的自然灾害研究中心、格拉斯哥的紧急状态管理局和爱丁堡的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地震所中心进行考察,同英国有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双方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进一步交流和长期合作。
  1995年2月21日至3月3日,省地震局局长林思诚随团赴台北参加“第二届两岸地震学术研讨会”,宣读《福建地震活动态势与减灾对策》论文,并与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商谈合作观测活动和合作研究海峡地下构造的问题。
  1997年3月17~21日,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三边地震科学研讨会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市举行。国家地震局局长陈章立率领中国代表团一行10人赴新西兰出席会议。新西兰地质与核科学研究院及澳大利亚地质调查局和墨尔本大学也分别派出本国的官员和地震学家出席会议。福建省地震局局长林思诚随团出访,介绍了“福建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受到与会政府官员和学者的关注。
  1997年5月19~28日,厦门市科委王碧惠、厦门市人民政府四处吴志民、厦门市地震局叶振民及厦门市地震局科技顾问陈运泰院士组团到台湾考察地震测报工作,并进行学术交流。
  此外,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曾融生、谢毓寿、丁国瑜、郭增建、时振梁、陈运泰、强祖基、汪成民等先后来闽举办学术报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中强地震、地展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科研、机构与队伍、地震工作管理。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大明
相关人物
余兆康
相关人物
王洪涛
相关人物
松田时彦
相关人物
强祖基
相关人物
郭令智
相关人物
李德生
相关人物
曾融生
相关人物
陈运泰
相关人物
丁国瑜
相关人物
郑健生
相关人物
周锐
相关人物
温附山
相关人物
金继宇
相关人物
阿·普拉佐罗夫
相关人物
田盛清
相关人物
徐惟诚
相关人物
戴舟
相关人物
方樟顺
相关人物
宣传部长
相关人物
何少川
相关人物
村田一郎
相关人物
袁定强
相关人物
林思诚
相关人物
陈章立
相关人物
王碧惠
相关人物
吴志民
相关人物
叶振民
相关人物
谢毓寿
相关人物
郭增建
相关人物
时振梁
相关人物
汪成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