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129
颗粒名称: 二、设施
分类号: P315.7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地震监测资料在1970-1991年主要通过邮电部门传送,1992年后,建立了福建地区地震无线短波通讯网和流动无线通讯网,并开通了与北京的数传业务。1993年,区域无线短波通讯网正式投入运行。
关键词: 福建省 监测资料传输 设施

内容

1970~1991年,福建地震监测资料主要通过邮电部门,用电话、电报、邮寄方式传送。
  1988年,省地震局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现代化地震信息系统的决定和总体规划,开始筹建福建地区地震无线短波通讯网。1992年,省地震局开始用地震通讯网向国家地震局报送资料。1993年,地震无线短波通讯网正式投入运行,并开通与北京数传业务。1994年,开始用传真报送震情。1997年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国家地震局数据中心传送资料。
  (一)区域无线通讯网
  1988年,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负责筹划台网建设的前期调研工作。1989年,地震区域短波无线通讯台网列入《福建省地震台网调整优化方案》。1990年,省人民政府财政厅予以专项经费资助。1990年底,开始进行实地勘测、测试。1991年5月,台网建设全面铺开,对15个台站进行地形、台址、通讯频率的选取,电台性能的测试,进行了30公里至300公里不同距离、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各种试验,取得了适用于山区地形复杂、沿海各类电磁波干扰的实际资料。1992年4月,组建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短波通讯室,通信网接收处理中心归属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管理。该网由15个专业地震台和一个中心站组成。台网中心配有JC-M700型100W电台2部,微机2台,PK-232数据传输接口2台,以及不间断电源和直流电池作停电备用。子台根据环境条件、工作性质配有100W、15W电台及有关数据传输设备。台网中心及各子台都采取垂直并联式地线保护措施。台网传输方式:福州中心台与北京、泉州、龙岩采用数据传输,中心台与其他子台采用话音通讯。
  1992年元旦,正式开通网内话音业务,8月,开通与北京数传业务。1993年5月30日,区域无线电通讯网正式通过福建省科委验收鉴定,投入运行。
  无线通讯网主要功能是:完成各地震台站向省地震局中心台的地震和前兆资料报送任务;部分实现具有数据汇集和数据传发的计算机远程数据传输;通过中心台24小时值班,实现地震速报通讯;地震发生后,流动电台作为现场工作的通讯手段之一,参与工作,保证地震现场指挥及震情的快速传递。
  (二)流动无线通讯网
  1992年全省地震无线通讯话音业务开通后,当年11月26日,龙岩地区连城县赖源乡发生M4.7级地震,省地震局首次派出通讯人员携带电台随流动观测队赴现场开展工作。电台架设在震中区的赖源乡,保证了震中区与省地震局和现场指挥部的通讯联络。
  1992年至19%年,省地震局多次派出流动电台赶赴因遭受雷击而中断工作的福州遥测台网子台开展工作,沟通无人值守地震遥测子台与福州中心台的通讯联络,保证了抢修任务完成。
  (三)地方无线通讯网
  1993年,福建区域无线通讯网正式投入运行后,漳州、厦门、泉州市地震局先后购置了100W电台开展通讯工作。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后,各县、市地震办由于缺少无线电台,无法快速传递信息。1995年,漳州市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为龙海市以及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南靖、长泰县地震办配备100W电台,建成了漳州市地方地震无线通讯网。
  水口库区发生诱发地震后,1995年由省人民政府投资,为闽清县、古田县、尤溪县、南平市地震办配备15W电台,建立了水口库区地震通讯网。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中强地震、地展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科研、机构与队伍、地震工作管理。

阅读

相关机构

福州中心台
相关机构
泉州市地震局
相关机构
漳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