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099
颗粒名称: 四、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
分类号: P315.3+2
页数: 3
页码: 4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3级地震,影响福建、广东等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关键词: 台湾 地震活动 大地震

内容

发震时间:1994年9月16日14时20分。
  震中位置:北纬22°42',东经118°45'。
  震级:M=7.3。
  震源深度:20公里。
  地震情况:
  震中位于台湾海峡南部海中,距福建省东山县180公里,地震虽然发生在海中,但由于震级大,有感范围极广,北至上海、南京、合肥、武汉,西至长沙、南宁、香港等地,福建全省有感。福建南部沿海地区震感尤为强烈,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漳州市5个县、市破坏最为严重,老旧的农家房屋普遍出现裂缝,墙壁抹灰剥落。地震引起强烈地震动,人们惊慌失措,仓惶奔跑,尤其在人口集中的中、小学及会场,人们在争先恐后的外逃中,由于挤拥,造成挤伤、踩伤、摔伤、压伤和扭伤。据统计,在这次地震中,全省受伤119人,其中重伤17人,一老人心脏病卧床,震时死亡。全省因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由于地震发生在远离陆地的海中,因此无法估计出极震区烈度,地震在陆区造成的最大影响为六度。
  六度区:该区成带状展布于东南沿海的厦门、漳州及广东省汕头、潮州等地。等震线北起泉州的石狮市南,向西南延伸,经广东惠来县境入海。陆区总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本省六度区陆上面积为4000平方公里。
  区内各种结构的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夯土楼房、土坯房、杂石夯土房、碎石房等破坏尤为严重,震后普遍产生裂缝,墙壁抹灰层剥落,甚至产生墙体开裂错位、中梁脱隼、局部塌落,有的造成倒塌、毁坏和严重破坏。如古雷下安村倒塌两间房子,有四户屋顶瓦片整体拉开,长3~5米,宽40~50厘米。有些新建不久的条石房,其墙体也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裂缝有成斜引式、雁列式或交叉成“X”型。也有少数条石房倒塌,如深涂的大店村有户刚堆砌不久,未作勾缝装修的房屋,震时倒塌两间。部分框架结构楼房的墙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漳州八中教学楼伸缩缝裂开,墙体产生严重的直裂和横裂;诏安邮电大楼二层楼外墙出现长达10米的横向裂痕;厦门卷烟厂备料仓库三层楼裂缝宽3~5厘米。诏安县国营农场旧糖厂1964年建成的20米高的烟囱主体上出现“Y”字型裂缝,裂缝长2米,宽3~5厘米,顶部0.8米处一段折断掉落。另外,在这次地震的受伤人员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学生,主要是震时惊慌失措,避震不当所致。另一部分伤员主要是被地震时倒塌的房屋或坠落物砸伤,如龙海市浮宫镇下兴村一妇女被倒墙砸伤,云霄县一女孩被震波甩出阳台栏杆,从二楼坠下摔伤,诏安县一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震落摔伤。
  五度区:该区等震线北起罗源,向西南经闽清、永安、连城延至广东的平远、河源、惠州,在淡水镇西南入海,呈北东走向的弧形线,微向北西凸出的弧型,形态与六度区基本吻合。总面积约8.46万平方公里。本省五度区陆上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区内大多数人强烈有感,部分人感觉眩晕,有惊慌感;门窗摇晃作响;桌上茶杯移位,满杯的水溢出;悬挂物明显摆动。民房一般不受损坏,仅有个别地方的老旧房屋出现掉砖落瓦现象,或局部地方产生一些细小裂缝。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中强地震、地展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科研、机构与队伍、地震工作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