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层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070
颗粒名称: 一、分层结构
分类号: P315
页数: 2
页码: 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地壳具有大陆向海洋过渡的特征,地壳介质P波速度约为6.3公里/秒,莫霍面P波速度约为7.9公里/秒,地壳平均厚度约30公里。上地壳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及局部地区的老沉积岩组成,中地壳厚度比较稳定,下地壳平均厚度约12公里。在下地壳下方存在数公里厚的高致密物质。地震沿深断裂活动,震源深度一般在15公里左右,最深不超过30公里。
关键词: 福建省 地壳深部结构 分层结构

内容

根据对福州一泉州一汕头地区人工爆炸地震测深资料分析,福建地壳具有大陆向海洋过渡的特征,地壳介质P波速度6.3公里/秒,莫霍面P波速度7.9公里/秒,地壳平均厚度约30公里,由海洋向陆地逐渐增厚,除表层外,地壳由上、中、下三个速度结构层组成。
  上地壳,速度结构层平均厚度3公里,横向变化剧烈,大致在1.5~4公里之间,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及局部地区的老沉积岩组成,多为浅断裂切割。
  中地壳,厚度比较稳定,平均为15公里,在其下部存在一低速层。低速层厚度3~4公里,层速度5.5~5.9公里/秒,在低速层分布地区,地表往往有温泉出露,以及重、磁等地球物理异常现象。
  下地壳,平均厚度约12公里,可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较稳定,下部分纵、横向变化较剧烈。泉州以南下部分厚度约4公里,层速度7.1公里/秒,表现为均匀层;泉州以北下部分厚度约7公里,表现为梯度层,速度从6.8公里/秒递增到7.21公里/秒。
  在下地壳下方存在数公里厚的高致密物质,是由于上地幔物质上涌并迁移下地壳而形成。
  地壳下面的莫霍面,从南到北逐渐加深,南浅约29公里,北深约30.5公里,在总背景上出现4个局部隆起区,即汕头隆起、诏安隆起、漳州一厦门隆起和泉州隆起。除诏安隆起外,各隆起区轴部发现有深断裂。地震沿深断裂活动,震源深度一般在15公里左右,最深不超过30公里。深切汕头隆起区轴部的韩江断裂,北侧斜坡是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7级和民国7年(1918年)71/4级大震震源区;深切漳州一厦门隆起区的九龙江断裂,莫霍面断距为2.5公里,沿断裂以破碎带形式出现,所以厦门一漳州一带多有5级左右中强地震;深切泉州隆起的晋江断裂是区内最大一条北西向断裂,在惠安莫霍面隆起区断距达5公里,其北侧30公里处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泉州海外71/2级大震震源区。此外,深切泉州隆起北侧还有湄洲湾断裂。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地震志

《福建省志·地震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内容由总概述、大事记、地图集、专业分志、人物志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中强地震、地展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科研、机构与队伍、地震工作管理。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