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留学与研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03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留学与研修
分类号: F426.474
页数: 7
页码: 220-2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船政学堂在清朝末期派遣学生留学的历程。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造船和海军人才学校,旨在培养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从1873年开始,船政先后选派了多批学生赴法国和英国学习造船和驾驶技术,并制定了详细的留洋章程。这些留学生分别进入不同的学校和企业学习造船、矿务、冶炼等专业,其中一些人还学习了驾驶、气学、化学等专业。这些留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福建 船政学堂 留洋章程

内容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船政大臣沈葆桢首先提出,选择前、后学堂优秀聪明的学生分别到法国和英国学习造船和驾驶的技术,这样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造,达到“事半而功倍”。这一主张得到左宗棠、李鸿章的响应和支持。
  光绪元年(1875年),船政监督日意格去欧洲采购料件,沈葆桢便选拔了造船专业的优秀学生魏瀚、陈兆翱、陈季同,驾驶专业的优秀学生刘步蟾、林泰曾等5人,随日意格赴欧洲参观学习。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与日意格、李凤苞在天津制定留洋章程。章程规定学习期限为3年,除学习理论课外,还须进厂学习工艺,从留学第二年开始,每年要有60天参观学习,毕业后学生任总监工,艺徒任监工。学生课程有重学统论、画影勾股、水力重学、汽学、化学、轮机制造法、画图、法语、材料配方法、五金学、轮机重学等;艺徒课程大体相同。同年,李鸿章派出卞长胜等7人到德国学习。
  光绪三年(1877年),福建船政第一批留欧学生严复(严宗光)、魏瀚、陈兆翱、萨镇冰及随员人数计38名,由监督日意格、李凤苞率领赴欧洲。这其中,前学堂造船专业的学生有魏瀚、陈兆翱、郑清濂、罗臻禄、李寿田、吴德章、梁炳年、陈林璋、池贞铨、杨廉臣、林日章、张金生、林怡游、林庆昇,艺徒有裘国安、陈可会、郭瑞珪、刘懋勋。年底,船政又增派艺徒张启正、王桂芳、任照、吴学锵、叶殿铄留法。总计造船专业的学生和艺徒留法达23名。他们分别进入削浦官学、多朗官厂、科鲁苏民厂、汕答佃矿务学堂、腊孙船厂、马赛铸铁厂、马赛木模厂、白代果德铁厂等企业、学校,学习造船、矿务、冶炼等专业。严复(严宗光)、萨镇冰等13人分别赴英、美、西等国学习驾驶、气学、化学等专业。
  光绪五年(1879年),第一批留欧造船专业学生魏瀚等陆续回船政工作。其中,第一届留法学生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杨廉臣、李寿田、林庆昇、池贞铨、林日章、陈林璋全部留厂分别任总司或监工之技术要职。
  光绪六年(1880年),船政又任命留法回国的任照、王桂芳、吴学锵3人为监工。同年,北洋海军向德国定购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时,船政乘便又派出一批匠首留德。计有黄带、林祥光、陈和庆、潭秀、魏晋贤、程好、陆爱昭,由管轮学生陆鱗清带队,期限也是3年。这批学生未列入原留学计划,回国后去旅顺船坞任职。
  光绪七年(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和船政又选派船政学堂学生9名出国留学(见表9-3)。
  光绪十一年(1885年),第三批留学欧洲的学生由福建船政和北洋水师学堂联合选派33名(其中船政29名、北洋水师学堂4名),其详细名单见表9-4。造船专业的学生有郑守箴、林振峰、林藩、游学楷、高而谦、王寿昌、柯鸿年、许寿仁、杨济成、林志荣、陈庆平、李大受、陈长龄等13人,由周懋琦和斯慕塞格为正副监督,留学期限6年。他们分别进入法国教育部的娜蛮大书院、律例大书院、营造官学堂、工部制造大书院和海军部制造大书院学习船体和轮机制造、化学、物理、算学以及国际公法等。留英学生卢守孟等20人分别不同专业在英国海军部制造大书院等有关院校和实船上学习轮机、驾驶、测绘船身修造及水气学等,学制3年。
  第三届留学生学习专业范围更为广泛,如有测绘海图、海军公法、国际公法、开河、铁路建筑、桥梁建造等专业,驾驶专业也更为专门化,掌握了铁甲兵船的驾驶技术和理论。在这批留学生中,还有学习法语、英语、拉丁语的专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游学楷等人还到法国的高等学校学习资产阶级法律。
  船政派出的学生,学习都十分勤奋、刻苦。如第三届留学生陈鹤潭,先在英国高士博伯呢学堂温习英语,又在苏格兰制造厂学习轮机造法,“操秘穷微,晓夜攻苦,遂得咯血之疾病,殁于法国医院”。又如梁炳年,在法国多朗官厂学习,“锐志精思,昕夕弗懈”,病中“犹据床捧卷不肯因病废学”,因过劳而卒。同样,造船专业学生林志荣也因苦读咯血,“回闽随即身故”。这些学生为了掌握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废寝忘食,刻苦攻读,直至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了中国先进入士为寻求祖国富强道路而献身的爱国精神。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船政计划派出10名学生留学英法。因英国大学名额已满,不能收中国留学生,只好由吴德章率领6名留法。留学生有施恩孚、丁平澜、卢学孟、郑守钦、黄德椿、林福贞。其中卢学孟后调比利时学习,以自费生魏子京补充。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船政先后派出留学生4届共78人。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派遣郡王贝勒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赴英美考察。为了制造潜艇和飞机,船政学堂派23名学生随行去英、美学习制造飞机和潜艇。这些留学生中有叶宝琦、廖景方、曾诒经、王助、王孝丰、巴玉藻、向国华、袁晋、马德骥、叶芳哲等人。
  截至辛亥革命前夕,福建船政共派出留学生107人,遍及英国、法国、美国、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日本等8个国家,学习的科目除造船外还包括理、工科及社会科学内容(详见9-5)。
  北洋政府时期,福州船政局继续派出科技人员留学欧洲和美国。其中与造船关系密切的有:福州海军制造学校第6届学生李孟实、沈觐震留学法国学习造舰。民国4年(1915年),魏瀚带驾驶专业学生魏子浩、韩玉衡、俞俊杰、陈宏泰、李世甲、丁国忠、郑跃荣、梁训颖、卢文湘等赴美国学习飞机和潜艇的制造。此外,还有管轮2届学生刘冠南赴英学习轮机,管轮2届学生刘义宽、8届学生常朝干留德学习鱼雷,赖寿仁留法学习造舰。民国5年(1916年)10月,留欧的向国华、韩玉衡、李世甲等先后回国,分配在船政局、大沽船坞、江南各造船厂。民国6年(1917年),留美学生袁晋、向闽华、马德骥、王孝丰、巴玉藻、王助也先后回国,成为船政局和福州飞潜学校的骨干。民国8年(1919年),船政局派往英国学习造舰及电机专业的有4人。民国14年(1925年),萨本圻赴英国格拉斯工业大学学习造船。
  民国18年(1929年)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海军部。鉴于世界列强海军日新月异,决定继续选派学生留学各国,学生来源重点是福州船政有关的学校。虽然这时期选派出洋者以学习驾驶专业为主,但学习造船的学生也时有派出。民国18年(1929年),第3届航海班的龚栋礼、薛奎光、陈庆甲、刘永仁、高举、陈兆棻等6人赴意大利学习快艇等的制造。龚栋礼、陈庆甲后又赴德国学习潜水艇制造。赴德学习潜艇制造的还有第6届航海班学生邱仲明、何树锋、欧阳晋、刘震、蒋菁、王国贵等6人。另有第3届轮机专业学生宦贤赴美国学习造船。民国19年(1930年),福州海军学校派学员8人赴日本学习鱼雷制造和军需。民国20年(1931年),派学员王荣溪等5人赴英国工厂学习内燃机工程。此后,留学人数虽不多,但每年均派员生往欧、美各国及日本学习造船有关专业。如民国33年(1944年)10月,造船专业学生林金铨、王绶绾、吴本湘、郑振武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造船,王转学天文。另有沈葆桢之孙沈颐清留欧美学习铁甲舰的制造长达9年之久。
  辛亥革命前船政共派出留学生107名,辛亥革命后福州船政局又派出留学生134名到欧、美、日本等国深造。由船政派出的留学生占旧中国所派留学生总数的31%,这批学生学成回国后,成为中国科技队伍中第一批学科开拓者。
  1949~1980年,福建省船舶工业系统没有向国外派遣人员学习专业技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为顺应造船业的发展需要,福建省船舶工业恢复与外国同行的技术交流。
  1981年,为了顺利完成制造玻璃钢船这一开发新产品的任务,厦门水产造船厂派出6名技术人员赴日本,短期学习玻璃钢造船技术。
  1984年7月,省船舶工业公司首次派遣船舶设计工程师1人赴日本长崎林谦造船所,研修船舶设计,为期9个月。
  1985年,根据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和日本国株式会社大岛造船所、大阪造船所签订的技术协作协议书,福建省造船工业系统共向日本大阪、大岛造船所派出4批研修生:5月15日至6月29日第一批7人;7月10日至8月6日第二批20人;8月20日至10月16日第三批21人;11月2日至12月23日第四批17人。1986年6月25日至8月5日又派出了第五批研修生9人。以上5批共计74人,主要对象为省船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生产处长及所属各船厂正副厂长、总工程师、工程师、车间主任和主要科室科长及业务骨干等。
  此外,根据与荷兰IHC公司签订的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300立方米挖泥船的协议,1985年,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又派出4批22人次赴荷兰边设计边研修,这些人员以马尾造船的工程师为主体,省航道工程处、省航运管理局也有专业技术干部参加。
  1990年11月,为提高焊接操作技术,省船舶工业公司所属船厂派出18名高级电焊工赴日本大岛造船所研修C〇2半自动焊接技术,为期一年。继后还逐年派出有关人员考察学习。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附录内容断至1997年。记述了福建古代、近代和当代船舶工业,包括交通运输、渔业、盐业等船舶的建造、修理及配套制造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沈葆桢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魏瀚
相关人物
陈兆翱
相关人物
陈季同
相关人物
刘步蟾
相关人物
林泰曾
相关人物
李凤苞
相关人物
卞长胜
相关人物
严复
相关人物
严宗光
相关人物
萨镇冰
相关人物
郑清濂
相关人物
罗臻禄
相关人物
李寿田
相关人物
吴德章
相关人物
梁炳年
相关人物
陈林璋
相关人物
池贞铨
相关人物
杨廉臣
相关人物
林日章
相关人物
张金生
相关人物
林怡游
相关人物
林庆昇
相关人物
陈可
相关人物
郭瑞珪
相关人物
刘懋勋
相关人物
张启
相关人物
王桂芳
相关人物
吴学锵
相关人物
叶殿铄
相关人物
林祥光
相关人物
陈和庆
相关人物
魏晋贤
相关人物
陆爱昭
相关人物
陆鱗清
相关人物
郑守箴
相关人物
林振峰
相关人物
林藩
相关人物
高而谦
相关人物
王寿昌
相关人物
柯鸿年
相关人物
许寿仁
相关人物
杨济
相关人物
林志荣
相关人物
陈庆平
相关人物
李大受
相关人物
陈长龄
相关人物
周懋琦
相关人物
卢守孟
相关人物
游学楷
相关人物
陈鹤潭
相关人物
施恩孚
相关人物
丁平澜
相关人物
卢学孟
相关人物
郑守钦
相关人物
黄德椿
相关人物
林福贞
相关人物
魏子京
相关人物
叶宝琦
相关人物
廖景方
相关人物
曾诒经
相关人物
王助
相关人物
王孝丰
相关人物
巴玉藻
相关人物
向国华
相关人物
马德骥
相关人物
叶芳哲
相关人物
李孟实
相关人物
沈觐震
相关人物
魏子浩
相关人物
韩玉衡
相关人物
俞俊杰
相关人物
陈宏泰
相关人物
李世甲
相关人物
丁国忠
相关人物
郑跃荣
相关人物
梁训颖
相关人物
卢文湘
相关人物
刘冠南
相关人物
刘义宽
相关人物
赖寿仁
相关人物
萨本圻
相关人物
龚栋礼
相关人物
薛奎光
相关人物
陈庆甲
相关人物
刘永仁
相关人物
陈兆棻
相关人物
龚栋
相关人物
邱仲明
相关人物
何树锋
相关人物
刘震
相关人物
蒋菁
相关人物
王国贵
相关人物
王荣溪
相关人物
林金铨
相关人物
王绶绾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福建船政
相关机构
科鲁苏民厂
相关机构
马赛铸铁厂
相关机构
马赛木模厂
相关机构
白代果德铁厂
相关机构
北洋水师学堂
相关机构
英国大学
相关机构
北洋政府
相关机构
福州船政局
相关机构
格拉斯工业大学
相关机构
国民党政府
相关机构
福州海军学校
相关机构
大岛造船所
相关机构
IHC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