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学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02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科学研究
分类号: U66
页数: 8
页码: 191-198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船舶工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及教育发展历程。1957年以前,福建省没有专门的船舶科研机构,当时的船舶研究是由省交通厅及其所属的航运管理局和省水产局等组织科技干部进行的。1958年8月,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成立,但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船舶研究室。1963年,福建省交通厅下发通知,决定成立福建省交通厅科学研究所。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研究所被撤消,船舶科研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75年7月,福建省交通局决定恢复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1978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1985年7月,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批准成立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至1990年,福建省船舶行业系统内,船舶科研设计部门主要有: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船舶运输研究室、福建省船舶技术研究所、马尾造船厂船研所、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厦门造船厂技术工艺部。
关键词: 福建 船舶工业 科学研究

内容

一、机构
  1957年以前,福建省没有专门的船舶科研机构,当时船舶研究是由省交通厅及其所属的航运管理局和省水产局等组织科技干部,确定船舶生产急需研究的有关课题进行。1958年8月,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成立,但当时该所还没有专门的船舶研究室。船舶科技研究人员仍分散在省交通厅及其所属的航管局和省水产局造船厂内。1963年,福建省交通厅下发《关于厅科研所集中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自当年3月起撤消各专业局科研所,归并省交通厅,改组成立福建省交通厅科学研究所。“文化大革命”期间,该研究所被撤消,船舶科研人员一度下放劳动,科研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75年7月,福建省交通局决定恢复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1978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1985年7月,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批准成立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至1990年,福建省船舶行业系统,船舶科研设计部门主要有: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船舶运输研究室、福建省船舶技术研究所、马尾造船厂船研所、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厦门造船厂技术工艺部。
  (一)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船舶运输研究室
  福建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968年7月,全省交通系统实行军管,10月科研所停止办公。1975年7月,省交通局决定复建交通科学研究所。1978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交通科研所),并委托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代管,即院、所成立一个党委,而行政和业务上则院、所分设,各履其责。1981年,研究所改属省交通厅领导,为福建省交通运输科学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其下设有船舶运输研究室,主要负责船舶工程、海岸工程、船型与运输方式、实船实验、新船型开发的研究设计;船舶运输经济研究;沿海、内河各类船舶节能的研究;闽江水运及闽江船型研究等。其重点是进一步开发海上及闽江、九龙江的水上运输;福州、厦门两城市码头建设;水路、公路、铁路联运;沿海新系列运输船型等的科研工作。1981年成立福建省交通科技情报站,开展交通科技情报交流和学术活动,并创办《福建交通科技》刊物。1985年8月,省交通厅批复,情报站与交通科研所的情报室合署办公。
  (二)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1985年7月成立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其前身为省船舶工业公司设计中心,内设船舶、机械和土建3个设计室和电子计算机中心,是以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设计实体,属省船舶工业公司领导。该院船舶设计室主要研究设计:客船、货船、油船、冷藏船、拖船、驳船、渔船、汽车渡船、交通艇、航标船、工程船等各类型船舶,达30余种。产品进入省外市场,特别是以降低造价、提高载货量为出发点设计的270、330、500、700吨级沿海货船,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首次提出的以总吨划分形成的MC系列浅吃水经济节能货船的研究,被列入省科委“七五”时期重大科技项目。为香港市场设计的114英尺集装箱驳、112英尺和650吨杂货驳等5种型号驳船,已批量建造。20世纪80年代,在现有船型设计中进行双尾鳍、不对称尾和转动导流管等节能措施的应用研究。1989年底,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M8106型294千瓦艉滑道小型对拖渔船,此后发展为8个型号,在省内外船厂进行大批量建造。机械设计室设于1987年,主要进行新产品开发,研制船用起锚、起网、起货等甲板机械及多种非标机设备。土建设计室建于1988年初,主要承接船台、码头、厂房的承建和扩建业务。电子计算机中心在1983年原为船舶工业公司电子计算机室,1988年划归设计院,主要开发船舶性能计算、船舶轴系扭振计算、电器系统辅助设计、高桩码头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设计、计算、绘图、π型措桥标准图CAD软件,以及文字处理排版、船舶标准化管理等10多项软件。设计院还承接有关业务咨询工作,在江西、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安徽等6省和上海市建有院、厂联营网络。
  (三)福建省船舶技术研究所
  福建省船舶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福建省科委管理,为全民所有制科研单位,主要进行超浅水船舶与高速船舶的研究、设计、试制开发。该所至1990年已获国家授予的专利3项。先后设计、研制了各种超浅水船舶3艘。
  (四)福建省马尾造船厂船研所
  福建省马尾造船厂船研所,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为马尾造船厂技术科。马尾造船厂技术科在1970年以前,还不具备独立的船舶设计能力。当时马尾造船厂建造的船舶大多数是委托上海船舶设计院和六机部708所设计,工厂技术科只是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工艺设计和现场技术工艺配合。1971年,工厂技术科首次自行设计了400吨沿海货船。从此,技术人员和设备不断充实,逐步形成具备独立船舶设计能力。
  工厂技术科于1986年改组为电算室,并从当年首次在5000吨江海联运直达货船上开展线型光顺辅助设计,开始具备了入级5000吨到万吨级船舶的设计能力。船研所成立后,1988年、1989年按照英国劳氏LR规范自行设计了出口南美洲的600千瓦围拖网渔船。1990年,与德国施德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出(按照德意志劳埃德船级社(GL)规范)第一艘出口德国的7300吨多用途集装箱货船。
  (五)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
  福建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是50年代中期在福州造船厂技术科基础上扩编组建起来的,机构名称沿用至今。1957年,福州造船厂技术科成功地设计出福建省第一对44千瓦木质机帆两用大围缯渔船。这对渔船当时获省农具展览会一等奖,1959年,在全国渔船工作会议上被选为优秀定型渔船。1965年,该厂成立钢丝网水泥船设计研究室,创造了新型有效的板梁连接方式——钢丝网水泥骨架,制作水泥船。此技术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受到同行赞赏,并在全国推广。
  1972年,福建省水产局以建造渔轮为主成立灯光围网渔船建造办公室,渔轮修造厂与马尾造船厂、厦门造船厂和上游造船厂一道,联合设计VM811型280千瓦钢质灯光诱捕渔船。1972年,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和上海渔机所联合设计全省第一对VM812型440千瓦钢质混合式深海对拖渔船。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海洋渔业的蓬勃发展,福建渔轮修造厂引进大量省外船舶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不少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船舶设计人员,使工厂的船舶设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先后开发出十多种新型的拖网渔轮及渔政船。其中FJ815、FJ817、FJ8154G等各型优秀渔船均获得省优产品称号,FJ8154G艉滑道冷冻渔轮、闽非1号、闽非2号,以其优良的性能获得农业部颁发的部优产品称号。在设计渔船的同时,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从1984年开始顺应市场需要,自行设计150吨、200吨、300吨、480吨系列小型货船,其中FJ401型150吨、FJ404型480吨货船被授予省内首创产品及省优产品。1988年后,省渔轮修造厂技术科开始外向型产品的开发,成功地设计了各型仿古木船,并先后出口日本引起各界的重视,日本NHK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郑和号仿古船还获了省优产品及部优产品证书。
  80年代末起,工厂为适应市场需求,技术科先后设计并批量建造49TEU、66TEU、76TEU、142TEU系列多用途集装箱货船,均获得省内外用户的好评。
  1990年,省渔轮修造厂开始批量承接出口拖船的建造任务,技术科为香港船东设计了600马力×2、800马力×2、1000马力×2的深海拖船,为新加坡船东研究设计了1200马力×2、1600马力×2的多用途大功率拖船,还为新加坡船东完成4种型号大马力拖船的施工设计。
  二、成果
  清光绪元年(1875年),船政培养的学生吴德章、罗臻禄、游学诗、汪乔年毕业后,自行绘制200马力轮船和蒸汽机的图纸,并在船政试造。汽缸图纸由汪乔年测算绘制,船体图纸由吴德章、罗臻禄、游学诗3人共同绘制,船取名艺新号。从开工到下水,前后不到一年时间。检验结果是:“船身坚固、轮机灵捷”。艺新号设计、建造成功,开始了福建船舶工业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木壳蒸汽机船的历史。
  光绪六年(1880年),船政第一批留欧学习造船专业的杨廉臣、李寿田、魏瀚等人回厂。翌年底,由他们设计、监制的中国第一艘巡洋舰开济号正式开工。巡洋舰在当时是全新式的舰种,绘图设计,无旧法可承,均为这些留学人员别出心裁设计绘制。其“钢件之繁重,马力之猛烈,皆闽厂创设以来目所未睹”。光绪九年九月(1883年10月),该舰驶赴上海交南洋大臣验收。
  光绪九年底(1884年1月),与开济号同型号的两艘巡洋舰镜清号和寰泰号先后开工。此两舰为原图纸所无,是吴德章、李寿田、杨廉臣等人改进增置的。
  光绪十二年底(1886年12月),魏瀚等人在法国1885年建造的双机钢甲船图纸上加以增减,设计出中国第一艘钢甲船龙威号。其设计和制造代表了当时福建船政建造船舶的最高水平。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下令停办福建船政。此后,一直到1949年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福建船舶工业处于衰落状态,与船舶工业有关的科技活动几乎全面停滞。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海峡沿海航线中断,福建陆路交通相当落后,因此内河运输成为福建恢复国民经济、支援前线和巩固国防三大任务的交通命脉。当时福建船舶工业尚处于恢复和微弱的初级发展阶段,船舶科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技术人员和职工群众为抢修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破旧小船,而进行的一般性技术研究和有关技术考察活动。1955年,福建省航管局下属上游船舶修造厂设计出适合闽江运输的新船型——“瓢型船”,提高载重率近一倍。至1956年初,福建省航管局在开展船舶科研方面推广的先进经验主要有:船舶节能方面的导流管、煤与炭混燃法2项;造船方面的高速切削、流水作业、硬模锻铸、漏模造型法4项。“大跃进”时期,贯彻地方科学技术工作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针,强调与本专业密切结合从事科研的原则,各船厂开展以快速修船为目的,以半机械化、机械化为中心的革新活动,试制新产品。
  1959年,马尾造船厂计划为省航管局建造一艘600吨的钢质沿海货轮。1960年2月开工,随后因三年困难时期被迫下马。1963年又恢复施工。1966年11月,福建省第一艘自己设计、建造的载重量600吨的钢质沿海货轮完工,经两次试航调试测验达到设计要求。
  20世纪70年代后期,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复建后,在船舶科研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钢丝网水泥船环形分段预制装配工艺;沿海小型钢丝网水泥货船结构设计系列;闽江中、下游300马力顶推分节驳船组;闽科I型100吨沿海水泥节能货船、闽科II型260吨江海直达简易节能货船等。
  1982年8月,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成立,1985年7月又成立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设计院)。1982年8月至1990年12月,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组织所属几家造船厂及设计院,承担省科委、省经委、省电子振兴办下达的科技攻关和开发任务。科技开发计划任务书由各造船厂及设计院结合本单位建造和设计的产品中的技术难点,确定具体项目。通过省船舶工业公司审批上报省科委、省经委、省电子振兴办等有关部门,分别列入其开发项目的计划。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由各造船厂和设计院组织广大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攻关。项目完成后,由省科委、省经委、省电子振兴办组织专家鉴定委员会进行评审、鉴定。至1990年12月,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有:3000吨级钢丝网水泥船古田号沿海机动货轮;150马力港作拖轮设计;440千瓦艉滑道渔轮;1000吨集装箱杂货两用驳;5000吨级近洋干货船;仿古木船;25米浅吃水拖船;MC703型1800吨(141英尺)集装箱驳船;SG520-2型玻璃钢游艇;5000吨级船台纵向水泥滑道下水技术;6500B型微电脑数控气割机系统应用等数十项。这些成果为“六五”、“七五”时期福建省船舶建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有的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分别受到部队、省、部级表彰和获科技成果奖的达几十项,还有一部分获得国家专利,详见表9-1。
  1986年,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召开公司首届科技工作会议,提出“创建新的科技基础,推动福建船舶工业的发展”目标。在此次会议上,共有24项优秀项目获福建省船舶工业系统技术进步奖。
  三、学会活动
  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成立于1956年9月,原挂靠福建省航运管理局。学会下设船体、轮机、管理3个学组,有会员9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会停止活动。1978年11月,恢复活动。主要任务:一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会员研究探讨船舶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对科研生产重大技术以及重点产品、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技术引进项目等提供咨询服务,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三是普及船舶科学技术知识,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四是承办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技术合作,增进国际友好往来;五是根据船舶工业生产和科研发展需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学术讲座,提高会员的科学技术业务水平;六是发现人才,及时向有关部门推荐等。
  恢复活动后,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正常开展学术、咨询等各种活动,征集到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学术论文、资料。1981年11月,改设船舶、轮机、管理、电气工艺4个学科组,有会员200多人。1986年2月,学会改挂靠在福建省船舶工业公司,下设7个专业学科组。其中,船舶组挂靠在省交通科研所,轮机组挂靠在马尾造船厂,管理组挂靠在省渔轮修造厂,焊接工艺组挂靠在上游造船厂,船史组挂靠在福建船政学校,电算组挂靠在厦门水产学院和马尾造船广。1989年,又增设学术、咨询、科普3个工作委员会。至于1990年,共发展团体会员单位42个,个人会员673人。
  1990年1月,创办了《福建造船》半年会刊。学会主要成果:一是在学术交流方面,组织专家研究会,研讨福建省船舶工业发展战略,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二是于1990年举办首届电子计算机在造船业的设计、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综合学术年会,使电子计算机在科研设计和船厂得到日益广泛应用;三是于1990年起连续两年与广东省造船工程学会联办学术交流年会,交流了两省造船业的管理、渔船节能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信息。并选送两篇论文和两艘仿古(近代)帆船模型,参加上海“世界帆船史学术交流会”交流与展览,向国内外造船界专家再现古船建造的历史与技术;四是本会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日本小池酸素株式会社等,在福州联办“中日高效切割、焊接技术交流和先进设备演示会”,有效地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及管理经验。五是学会还结合福建省实际,为地方船厂举办多期车工、电焊工考试和管工技术、装配火工技术、切割、内燃机安装与维修等培训班。六是在普及船舶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多次组织福建青少年舰船知识夏令营活动。七是于1990年选拔并组织福建、台湾两省青少年,参加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交通部、海军、农业部水产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单位联办的首届“全国舰船知识竞赛”活动。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附录内容断至1997年。记述了福建古代、近代和当代船舶工业,包括交通运输、渔业、盐业等船舶的建造、修理及配套制造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