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甲板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201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甲板机械
分类号: U664.4
页数: 5
页码: 173-177
摘要: 本节介绍了福建省在船舶甲板机械方面的历史发展,主要产品包括大围缯立式绞纲机、灯光围网起网机等,以及这些产品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船舶工业 甲板机械

内容

福建自制船舶甲板机械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时仅能制造简单的锚、链、粧等。民国时期,制造甲板机械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加大甲板机械的研制和开发。至20世纪90年代,主要产品有绞纲机、起网机、打桩器、起锚机、舵机等。
  一、大围缯立式绞纲机
  20世纪50年代,福建渔业机械还很落后,船厂只能制造简单的农用船舶、渔业船舶用的小型甲板机械。到50年代末期,福建省在木质风帆船上装配动力机械,使之成为机帆渔船。在渔机方面,为提高捕鱼效率,1963年,闽侯县闽江公社向浙江购买10台浙江省对拖网机帆渔船使用的双分离滚筒立式绞机,安装于大围缯机帆船上试用,使用效果不佳。1964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对省内外机帆渔船使用绞纲机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采用单头蜗杆副传动、拉力1500公斤、绞拉速度32米/分、平皮带、定游轮离合器的大围缯机帆船立式绞纲机,由厦门水产造船厂试制后安装在闽江公社和平大队34小队渔船上试用。1965年,根据样机试用情况,将单头蜗轮副改为双头,定游轮平皮带离合器改为圆锥摩擦式离合器,由厦门水产造船厂、福建省琯头水产造船厂试制100台套。其中,省琯头水产造船厂制造的绞纲机,有一部分为节省昂贵的磷青铜,降低成本,传动齿轮采用解放牌载重汽车后桥传动的螺旋伞形齿轮标准件代替,绞拉线速度提高至36米/分,经实船使用,效果良好,定型为1500LS型机帆船立式绞机。两种传动型式的绞纲机在大围缯机帆船、灯光围网船、拖网船上都有应用。1980年,机帆渔船安装的绞纲机达2097台套。1980年后,福建省仍有部分机帆渔船还采用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市等三省一市设计的机帆船液压传动绞纲机。
  1987年,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成功地研制出船用起货设备等甲板机械。其中,“五滚筒气动绞车”和“八滚筒机械绞车”先后打入香港市场。“五滚筒气动绞车”的研究已被省科委列为1989年省重点科研项目,增加了福建省船舶出口的配套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灯光围网起网机
  1964年,惠安造船厂试制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设计的灯光围网专用卧式绞纲机,并在惠安县前垵大队“前群星”船试用,效果良好。1965年,东山县造船厂曾小批量生产该型绞纲机,装于东山县灯光围网船上,部分销往广东省。全省多数灯光围网渔船使用厦门水产造船厂生产的立式绞纲机。
  1972年,厦门造船厂开始制造5吨/60米起网机。1973~1975年,连续3年制造4吨/50米双拖起网机,计18台。
  70年代中期,马尾造船厂和福建省渔轮修造厂均能自行制造复杂的5吨/60米液压起网机,以串联形式安装在440千瓦对拖渔轮上。
  1976年,厦门水产学院、厦门水产造船厂、厦门市水产科学实验站3家共同开发拉力为1.5吨,线速度18~20米/分的机帆船液压动力绞车,装在灯光围网船上使用,第一次把先进的液压传动技术应用于群众渔船上,解决了机械起网机起网效果不理想、易打滑、万向联轴节处易啮入网衣等一系列问题。该产品于1978年荣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奖。
  1979年,厦门水产造船厂制造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设计的灯光围网机帆船液压传动舷侧滚筒式起网机,拉力14.7千牛(1.5吨),起网线速度24米/分,滚筒由二节长3.5米,直径225毫米的模铸花级橡胶辊组成,安装在厦门渔捞公社301号灯光围网机帆船上试验。1983年通过技术鉴定,定型为WYXG-1.5/24-A型舷侧滚筒起网机,在灯光围网机帆渔船推广应用。1985年,该产品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984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将立式绞纲机、舷侧滚筒起网机和离心式吸鱼泵,由液压传动系统联结起来,集中控制,组成WYZ-84型灯光围网机帆渔船联合机组。系统主要参数:绞纲机拉力24.5千牛(2.5吨)、线速度40米/分,舷侧滚筒拉力14.7千牛(1.5吨)、线速度25米/分,吸鱼泵流量180立方米/小时,扬程8.0米。液压系统额定压力100×105帕。
  1985年,福建省渔轮修造厂在制造4艘440千瓦艉滑道远洋冷冻渔船时,学习日本捕鱼机械,把冷冻渔轮改用艉部滑道起放网,并采用分列式电动起网机,把龙门架起鱼改为单吊杆起鱼。它比旧式液压串联网机在操作上更灵活方便,更利于起入网捕捞作业和渔货的整理加工。
  1989年,由马尾造船厂开发设计,厦门造船厂和上游造船厂建造的4艘600千瓦围拖网渔船首批出口南美秘鲁国家时,为适应秘鲁捕捞作业习惯和特点,起网机采用(1)组合围网绞机1台,最大绞力11吨;(2)动力滑车1台,起网拉力10吨;(3)吸鱼泵1台,排量800吨/小时、扬程10米,及束网绞机、提网绞机、分网绞机、手动提网绞机、手动支索绞机和主吊杆绞机各1台等一整套组成。这在福建还是首创。
  三、流刺网起网机
  1975年,平潭县渔业机械厂试制机械传动式流网起网机。由立式绞纲机加装伞齿轮副改装而成,起网鼓轮木制。试用后有一定效果。
  19、80年,东山水产造船厂和东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设计、试制2台拉力3.23千牛(340公斤)、起网线速度38米/分的液压传动式流网起网机“YL-1”型,其中1台1982年安装在东山城关镇渔业九队“1906”号船试用,并于同年通过技术鉴定。
  1984年,龙溪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铁道部南昌铁路局部郭坑机务段共同研制“YL-11”型悬挂式液压传动起绫机,并在龙溪地区和广东省部分渔船推广应用。1985年该产品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
  1987年,福建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对流刺网起网机进行改进、开发,研制新型流刺网起网机,为国内新产品。此后,福建省继续试制LYXG-4、440-Q型舷侧滚筒起倒式液压流刺网起网机。
  四、张网打桩器
  1978年,东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研制以火药为动力,把带伞骨状爪的类锚体器具发射入海底,在海床上建立攀力点,用以挂桩,称为“弹子锚打桩法”,已制造样机试用。
  1983年,晋江县祥芝渔业大队研制不用“斗”的张网打桩器,由重100~150公斤的使锤和长3.5米的使锤导筒及支架构成。使锤引索由绞纲机绞引,在泥质海区,由引索牵引上下运动,使锤打在木桩上,打10~20次,即可完成一根桩,节省劳力,提高桁位准确度,打桩受气候影响较小,该设备在晋江县推广使用。
  五、起锚机
  船政时期(1866~1907),福建已能自制兵商船所配用的甲板机械,如起货、起锚及操舵等机械设备。当时,能制造重量1300公斤首锚及其锚具,如锚链、系缆桩等。民国时期,船政以修军船为主,仅造几艘小船,没有制造起锚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福建马尾造船厂还属军队管理,以支前修船为重点,并改装风帆船为机帆船。1958年划归地方管辖后,开始制造人力手摇起锚机。1962年起,制造电动绞盘车(起锚机)。1972年之前,福建主要船厂生产计划未列入六机部(国家体制改革后改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船总)管理,各船厂所造船舶配用的起锚机等甲板机械均为船厂自配。70年代,福建主要船厂生产计划纳入中船总管理,船用配套(含起锚机)基本上向专业厂家订货供应,各船厂仅是进行安装和调试。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船厂几乎没有生产起锚机。1983年,福建省渔轮修造厂,设计制造渔船用的起锚机械12套,为渔船配套之用。80年代中期,厦门造船厂也承造一批船用起锚机。随后,均采用专业配套厂家生产的起锚机,既降低造船成本,又节省时间和劳力,走总装厂道路。如1989年,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厦门造船厂和上游造船厂建造一批出口秘鲁600千瓦和876千瓦渔船时,均采用秘鲁国出产的液压锚机型号IT-36mc,起锚绞拉力4吨,线速度45米/分。船厂只是安装调试。
  六、舵机
  早期船舶操舵系采用人力手轮、链条或钢索、扇形齿轮(条)组成操舵系统。20世纪50年代,小型船舶仍普遍使用此类人力操舵。1960年,厦门造船厂设计制造0.2吨操舵机1台。1966年,马尾造船厂研制成功1.5吨手动油压舵机。1972年,厦门造船厂为灯光围网渔船配套,研制油压舵机10台套。接着,1975~1987年间,福建省渔轮修造厂研制1.5吨/米液压舵机18台以及配套舵机10台套。
  1986年5月,马尾造船厂成套引进荷兰IHC公司的23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的设备和疏浚系统,由液压驱动。船上配有由240千瓦电动机驱动的一台首侧推装置,向左向右各有3档转速,船舶回转直径为102米,仅为船长的1.27倍,其装备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987年,马尾造船厂技师陈传建发明研制一种新型滚珠丝杆传动的人力液压操舵机,它适用于各种小型船舶。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滚珠杆副作为舵机的主传动机构,它与国内外普通人力液压操舵机相比,具有传动效率高、扭矩大、传动准确、综合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该发明舵角显示明显、可靠,舵角调整方便、迅速,舵轮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以适应于不同扭矩的船舶。该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新颖,性能可靠,安装维修、保养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与普通链轮相比可节约安装工时50%。制造工艺简单,造价低,零配件标准化程度高,一般企业都能生产(图7-1)。
  经长期的实船使用证明,这种液压操舵机性能良好,完全符合长江水系钢船建造规范及钢质海船建造规范要求,是90年代国内外小型船舶的一种实惠而又理想的人力液压操舵装置,并已由中国专利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有7.5KN•m(0.75t•m)、5KN•m(0.5t•m)、2KN•m(0.2t•m)、lKN•m(O.lt•m)等四种规格。为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专利产品于1989年5月23日与马尾星火工业炉制造厂正式签订新产品开发合同,由该厂组织生产。5KN•m和2KN•m的两种规格舵机已接受用户订货,而2KN•m舵机已首批接受安排制造12台,用于马尾造船厂出口秘鲁渔船的工作艇(小舢舨)上。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福建省志·船舶工业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附录内容断至1997年。记述了福建古代、近代和当代船舶工业,包括交通运输、渔业、盐业等船舶的建造、修理及配套制造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