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966
颗粒名称: 一、生产
分类号: S894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蜂产品种类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和蜂蜡。
关键词: 生产 福建省 养蜂业

内容

蜂产品种类很多,但福建现已形成商品的只有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和蜂蜡。从古代开始家养蜜蜂起,至本世纪50年代中期,福建的蜂产品一直只有蜂蜜和蜂蜡两种;从50年代后期,开始有新产品——蜂王浆;80年代初,开始增添新成员——蜂花粉。随着蜂产品种类的增加,养蜂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蜂蜜生产
  养蜂取蜜,历来如此。民国2年(1913年)以前,使用旧式箱桶饲养蜜蜂,生产蜂蜜均采用毁脾取蜜的方法。先启开蜂箱(桶)一侧(端),用淡烟驱蜂离脾,再逐一割下巢脾,挤出或蒸出蜂蜜。如此取蜜,既毁坏巢脾,又伤害子脾,而且榨取的蜂蜜含有许多蜡渣、花粉及虫蛹的体液等杂质,品质较差。民国2年,引进科学养蜂技术后,开始使用摇蜜机分离蜂蜜。取蜜时,先抖落巢脾上的附着蜂,再切除封盖蜜的蜡盖,然后把蜜脾置于摇蜜机框笼内,转动摇蜜机,把蜂蜜从巢房内分离出来。摇毕,把巢脾归还蜂群。这种方法取蜜,巢脾完好无损,可继续使用,而且分离出来的蜂蜜较纯净,品质好。现在,凡是采用活框蜂箱养蜂的,均以摇蜜机分离蜂蜜;闽西、闽北等广大山区,还有80%以上的蜂农沿用旧法养蜂,采用毁脾取蜜的方法。
  1987年,福建农学院蜂学系试验生产巢蜜。巢蜜是蜜蜂酿造的全封盖小块蜜脾。它保持着花源芳香和醇馥鲜美的滋味,没有掺杂和污染,是目前世界上高档的蜂蜜品种,深受人们欢迎。由于生产巢蜜需要特置用具,其工艺也比生产分离蜜复杂,而且商品保存困难,所以未得推广。
  (二)蜂王浆生产
  1958年,福州刘仰文研究成功有王群生产王浆的技术。用隔王板把有王群分隔成育虫区和产浆区,实现产浆、繁殖两不误。是年,刘仰文还开始探索中蜂生产蜂王浆技术。1959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李俊所长到福州,委托福建农学院养蜂场冬季生产蜂王浆,支援北京。1961年,刘仰文提出以复式移虫为主要内容的中蜂王浆高产技术。但是,因中蜂产浆量不及意蜂,饲养中蜂的蜂农极少进行王浆生产。1982年,福建农学院养蜂系首先引进塑料台基,以替代传统上使用的蜡盏,进行蜂王浆生产。1986年以后,福州、莆田等地进行塑料台基者逐渐增多。至1988年,全省意蜂生产蜂王浆普遍使用从省外购买的塑料台基条。使用塑料台基,既免除了制备蜡盏的繁琐工序,大大提高了工效,又增加了蜂王浆的产量和改善了蜂王浆的质量。从1989年起,一些以生产蜂王浆为主的意蜂场,陆续从浙江引进意蜂王浆高产种王,使蜂王浆产量更高。1990年,莆田市7.5万群意蜂,平均每群年产蜂王浆0.8千克左右,比60年代初增加2~3倍。
  (三)蜂花粉生产
  80年代初,福州、莆田等地的少数养蜂场开始批量生产蜂花粉,随后,生产蜂花粉的蜂场逐年增加。1984年,全省生产蜂花粉达10.5吨。1990年,莆田市平均每群意蜂生产蜂花粉1千克左右。花粉的收集,一般使用简易铁丝圆孔脱粉器或全塑圆孔脱粉器。花粉的脱水,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有条件的,使用恒温干燥箱。在43~49℃的温度条件下烘干;没有条件的,把花粉铺在筛子上,再盖上一层洁净的纱布,置于太阳光下晒干,或者用电热焙干。花粉的包装贮存,普遍采用将干燥后的花粉装入稍厚、干净的纸袋里,外加塑料袋蜜封,保持干燥,标明包装日期、重量、花粉种类后,贮存在2~4℃的冷藏库内。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