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敌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963
颗粒名称: 二、病敌害防治
分类号: S894
页数: 4
页码: 184-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养蜂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虫害包括大蜂螨、小蜂螨、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中蜂囊状幼虫病等。
关键词: 病害 福建省 养蜂业

内容

蜜蜂的病害和敌害,是养蜂业发展的重要障碍。50年代末以来,福建曾先后发生过两次大的流行性蜜蜂病害,给全省的养蜂业造成严重损失。全省养蜂工作者,经过不断试验、研究,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蜜蜂主要病敌害的技术措施。
  (―)病敌害种类
  本省的中蜂和意蜂,曾经发生过的病敌害种类很多。病害有两大类,一是传染性病害,二是非传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主要有,属于病毒病害的囊状幼虫病和麻痹病;属于细菌病害的美洲幼虫腐臭病和欧洲幼虫腐臭病;属于原生动物病害的孢子虫病和马氏管变形虫病;属于寄生虫病害的大蜂螨和小蜂螨。非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茶花蜜中毒、农药中毒等引起的卷翅病(又称束翅病)。敌害主要有昆虫类、两栖类和兽类。昆虫类敌害,主要有巢虫、胡蜂和蚂蚁,两栖类敌害主要有蟾蜍。兽类敌害主要有黄喉貂等。
  (二)主要病虫害的流行和危害
  1.大蜂螨、小蜂螨
  1959年3月,福州市各意蜂场先后发生大蜂螨为害,至10月间,大部分蜂场的蜂群损失50%以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意蜂也在这一年相继遭受大蜂螨危害。漳州地区意蜂损失达70%。大蜂螨既寄生在成蜂体上,也寄生在幼虫房里。成蜂被寄生后,体质衰弱,采集力下降,寿命缩短。被寄生的幼虫,有的在幼虫期死亡;有的在蛹期死亡;有的虽幸而羽化,也常是翅、足残缺不全,不能飞行。受害严重的蜂群,往往死蛹、死蜂遍地,幼蜂四处爬行,群势迅速减弱,进而全群覆灭。在本省,春、秋季节群势较弱时,大蜂螨寄生率和寄生密度较其他季节高。
  1960年8月,福州市各意蜂场发生小蜂螨危害,其程度较大蜂螨更为严重,两个月间,有的蜂场整场毁灭。其他地区的意蜂,也在这一年陆续出现小蜂螨危害。小蜂蟥的整个生活过程,都寄生在子脾中,靠吸取幼虫的体液为生,受害严重的蜂群,虫死蛹烂,甚至断子。在本省,6月中旬以后,蜂群内小蜂螨逐渐增多,寄生率、寄生密度呈直线上升趋势,10月中、下旬达到最高峰,不少峰群因此灭亡。
  由于螨害来势凶猛,初期又束手无策,全省意蜂群数减少70%以上,直至1963年,蜂群数量才开始回升。这是本省养蜂史上第一次蜂病大流行。至今,蜂螨仍然是本省养蜂生产上最主要的虫害之一。
  2.中蜂囊状幼虫病
  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从广东蔓延到本省漳浦县,1973年秋季以后,在全省沿海地区普遍流行。龙溪、莆田、晋江、福州、厦门、闽侯等地区,中蜂损失70%以上。其中,南靖县1972年有中蜂7732群,蜂蜜收购量达5195担,1973年由于中蜂囊状幼虫病暴发成灾,至1974年,中蜂仅存1965群,产蜜量仅1174担。同安县在此病暴发前有中蜂3000余群,暴发后只剩下12群。这是本省养蜂史上第二次蜂病大流行。此病是由传染迅速的蜜蜂幼虫病感染死亡的,一般是5~6日龄的幼虫,多数死于封盖后。病情表现有两种类型:一种急性型,大片子脾很快全部死亡;另一种是慢性型,少量染病幼虫夹杂在健康幼虫之间陆续死亡。在福建,冬、春季节发病严重,尤以当年11月中旬至12月,翌年2~3月为发病高峰。1990年,此病在老病区仍时有发生,新病区也在不断出现。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
  1.美洲幼虫腐臭病
  预防措施:本省普遍采用给蜂群饲喂0.1%磺胺噻唑钠糖浆的方法,预防美洲幼虫腐臭病。
  治疗方法:通常使用磺胺噻唑钠、四环素和土霉素等3种药物进行治疗。先配好50%糖浆,然后每公斤糖浆加入磺胺噻唑钠(针剂或片剂)1克,或者四环素10~20万单位,或者土霉素10万单位,混合均匀后喂蜂。每框蜂每次喂药物糖浆50~100克。每隔3~4天喂一次;3~4次为一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症状消失后,过一两个月,再治一个疗程。至来年春季发病前,再治1~2次。每个疗程应将3种药物交错使用。在喂药治疗的同时,结合换箱换脾。病群使用过的蜂箱、巢脾,用乙烯氧化物(EO)气体熏蒸消毒。
  2.欧洲幼虫腐臭病
  预防措施:福建省普遍采用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如春季合并弱群、密集群势、加强保温和喂足饲料等,结合奖励饲养进行喂药预防。
  治疗方法:一般使用链霉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甚好。用药量及饲喂方法与美洲幼虫腐臭病的治疗方法相同。
  3.中蜂囊状幼虫病
  本省普遍采用由福建农学院等单位协作研究出来的综合防治技术:从发病蜂场中选择一组抗病力强,其他性能也较为理想的蜂群,分别培育雄蜂和蜂王,替换病群的蜂王。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春、秋容易发病的季节,合并弱群、密集群势,加强保温,喂足饲料。换王、囚王,人为断子一个时期。用华千斤藤干块根或半枝莲,加水适量,先以猛火煮沸,继以文火煎煮15~20分钟,经过滤去渣后,趁热配成饱和的药液糖浆。傍晚饲喂蜜蜂,隔天喂药一次,连喂5次为一个疗程。每10框蜂用华千斤藤干块根10克或半枝莲干草50克。用0.3%高锰酸钾或10%漂白粉水溶液对病群的蜂箱进行消毒。
  4.大蜂螨和小蜂螨
  根据蜂螨的寄生特性,利用蜂群断子期治螨,效果最好。在蜂群繁殖期治蟥,可采用扣王断子或分巢治螨。本省意蜂场治螨用的药物种类很多。1960~1967年,主要使用萘粉和鱼藤精。具体治法:一是萘粉。将萘粉均匀地撒在纸板上,药粉上覆一层纱布,于傍晚放入巢箱底,不关巢门熏治一夜,翌日清晨撤出药纸板,集中落螨烧毁。每隔3~5天熏治一次,连续熏治4~5次。气温在20℃以上时,8~10框蜂,每次用药2~3克。气温高,群势强,药量酌减,反之则酌增。二是鱼藤精。把含鱼藤酮2.5%的乳剂加肥皂水(在每公斤温水中加入3克中性肥皂薄片,搅溶即成)200~400倍稀释,搅匀后装入喷雾筒,傍晚(早春或晚秋气温较低,可在晴天的中午),一人提起带蜂巢脾,使巢脾上梁与地面垂直,另一人持喷雾筒,斜对脾面,向蜜蜂喷药,至蜜蜂体表蒙上一层雾滴为止。一般1千克药液,喷50框蜂。每隔1~3天喷一次,连喷4~6次,直到看不见落螨为止。喷药前,在箱底套上硬纸板以收集落螨。喷药后一段时间,集中落螨烧毁,在幼蜂大量出房时,停止用药。
  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使用敌螨熏烟剂、灭螨灵熏烟剂、螨卵酯熏烟剂、升华硫、硫磺、马拉硫磷等药物治螨。具体治法:一是敌螨熏烟剂。傍晚,先在蜂箱底铺一张纸,然后打开箱盖,关闭巢门,点燃药包一角,置于比药包略大的瓦片上,放入蜂箱内没有蜂脾一侧,立即盖严箱盖,熏治20分钟左右,揭开箱盖,取出残灰,整理好蜂群。翌日清晨,收集落螨烧毁。标准蜂箱单箱群,每群每次用药2克,继箱群3~4克。每隔5~7天熏治一次,连治4~5次。灭螨灵熏烟剂和螨卵酯熏烟剂的用法和剂量与敌螨熏烟剂相同。二是升华硫。抖掉子脾上的蜜蜂,用纱布包裹升华硫,涂擦封盖子脾的房盖。涂药时,巢脾适当倾斜。每隔7天治一次,连治3次。三是硫磺。预备一个空巢箱和一二个继箱。一人把蜂群内所有巢脾脱蜂后提出,放进备用的继箱,每一个继箱放脾8个;另一个人把烧红的木炭夹放在瓦片上,放入备用的空巢箱内,再把约25克的硫磺粉撒在火炭上,至药粉液化冒烟时,将巢箱盖严,使箱内蓄足烟量,约经30秒钟,揭去箱盖,叠上一个装着巢脾的继箱,迅速加盖,熏治1~3分钟(卵、虫和小幼虫多的,熏1~2分钟),然后搬下继箱,即刻把巢脾放回原群。每隔4天熏治一次,连熏2次。夏季熏治时,须在放药的巢箱上加一个空继箱,然后再叠上装有巢脾的继箱。四是马拉硫磷。取20%的药液加水3000~4000倍稀释,再加入少量酒精,搅匀即可。其他使用方法同鱼藤精,但配制液的用量应适当减少。
  从80年代初开始,本省普遍使用双甲脒治瞒。具体用法是:取20%双甲脒乳剂,加水4000倍稀释,然后喷雾蜂体。喷法同鱼藤精,配制液的用量,一般每群蜂(放框7~8个)用30~40毫升。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