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9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资源
分类号: S894
页数: 6
页码: 176-1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福建省的蜂种和蜜源植物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 福建省 养蜂业 资源

内容

一、蜂种
  (一)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原产我国。福建中蜂与全国各地的中蜂同属东方蜜蜂的中华蜜蜂亚种,但在形态上有些差异。福建中蜂的工蜂,其体色有黄、黑两种,以黄为主,而甘肃的中蜂则以黑色为主。福建中蜂工蜂吻总长平均5.08毫米。右前翅长平均为8.42毫米,而甘肃的中蜂分别为5.35毫米、8.85~9.00毫米。福建山区的中蜂,工蜂吻的总长比平原的短,如南靖山区的为5.02±0.08毫米,而福州的为5.10±0.08毫米,二者有显著差异。福建中蜂的蜂王体色也有两种:一种是腹部黑色带明显,黄色区暗灰,全身呈黑色;另一种是黄色区明亮,黑色带狭窄,全身呈枣红色。福建中蜂的个体明显小于甘肃中蜂,而与广东、广西及浙江的中蜂相近。福建中蜂的优点是:适应性强,无论是山区、平原都能饲养;个体耐寒,冬季和早春,气温6.5℃能出巢采集;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胡蜂及蜂螨的能力强。缺点是:蜂王产卵力弱,群势小,一般只能维持1.5~2.25千克(4~6千克足框蜂)的群势,明显小于云贵高原及北方的中蜂;分蜂性、盗性较强;抗巢虫力弱;容易弃巢飞逃。民国2年(1913年)前,全省各地饲养的蜜蜂都是中蜂。由于它具有上述优点,所以在引进西方蜂种之后,中蜂饲养量仍一直占全省总饲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广大山区,它是不可取代的蜂种。除家养的中蜂外,至今广大山区仍然蕴藏着大量的野生中蜂。
  (二)意大利蜜蜂
  意大利蜜蜂(简称意蜂),原产意大利,属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民国2年,由张品南从日本引入闽侯;20年代初由庄渊澄引入泉州;民国18年由郑通和引入漳州。意蜂属黄色蜜蜂,蜂王头部、胸部黑色,腹部黄色至棕色,尾端褐色或黑色;工蜂头部、胸部黑色,腹部黄色,杂有黑斑或黑环,吻总长6.3~6.6毫米。意蜂繁殖力极强,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可达20足框以上),采集力强,产量高,清巢性强,性温驯。但不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胡蜂、蜂螨能力弱。由于没有良种繁育体系,未进行提纯复壮工作,导致种性退化,品种混杂,生产性能降低。1974年,国家农林部和外贸部从国外引进一批意蜂纯种蜂王,经省农业局分配给福建农学院蜂场4只,龙海县蜂场5只,再由它们培育100余只纯种蜂王提供全省重点意蜂场试养。结果新引进的纯种意蜂繁殖力比本地意蜂高30%以上,产蜜量提高50%以上。可是,意蜂种蜜退化问题至今未能解决。尽管如此,它们与中蜂相比,在繁殖力、分蜂性和采集力等方面,均较优越。是本省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平原果区的当家蜂种。
  (三)喀尼阿兰蜜蜂
  喀尼阿兰蜜蜂(简称喀蜂),原产欧洲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属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民国37年(1948年),福州协和农业职业学校从美国引进1只纯喀蜂蜂王。喀蜂蜂王黑色,有的蜂王腹环节基部杂有棕黄色环带。工蜂体壳黑色,腹部第二和第三节背板常有棕色斑,有的具红棕色环带,毛灰色,外观呈灰黑色。吻总长6.4~6.8毫米。喀蜂采集力强,越冬性能优良,耗蜜少,性温驯,安静,盗性弱,抗囊状幼虫病能力强。但分蜂性较意蜂强,育虫节律陡峭。1974年,国家农林部和外贸部从南斯拉夫、奥地利等国引进喀蜂纯种蜂王,通过省农业局和外贸局分配给福建农学院蜂场4只、龙海县蜂场5只,并由它们培育近百只纯种喀蜂王扩大试养。喀蜂表现出采蜜力比意蜂强,性情比意蜂温驯,但繁殖力差,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不如意蜂,秋后蜂王停卵早,群势下降快。
  1950年、1975年,福建农学院曾进行喀、意蜂杂交试验,以意蜂作为母本,喀蜂作为父本,配制出的意喀杂种,产卵力和群势发展与意蜂不相上下,采蜜力十分突出,但性情较凶暴。1951年,在福州洪山荔枝、龙眼花期,福建农学院饲养的意蜂采蜜群,一般群产蜂蜜50~60千克,而意、喀杂交蜂群,产蜜达75千克以上。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蜜蜂良种选育,至今全省已无纯种喀蜂群。
  二、蜜源植物
  (一)分布
  福建山地、丘陵面积大。森林面积共达500万公顷(1990年),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厚,广大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蜜粉源植物,以及农作物、果树、蔬菜、瓜类,全省可供蜜蜂采用的蜜源植物共有500种以上。福建的主要山脉:鹫峰山一戴云山一博平岭,自东北走向西南,纵贯境内,造成该山脉南北两大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因此相应形成不同种类的蜜粉源植物分布区。
  东南沿海地区,即从霞浦和宁德的东南部沿海地带经罗源、连江、福州、闽侯、闽清、水口、福清、莆田、仙游、永春、安溪、华安、南靖、永定的下洋等一线为界的东南部地区,包括漳州地区、厦门地区、泉州地区、莆田地区大部分、福州地区以及宁德地区小部分。该区属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该区土壤类型是亚热带典型的赤土性红壤,此外,还有赤土、砖红壤、黄壤、冲积土、水稻土、盐土等。该地区的蜜源植物种类繁多,粮油作物类主要有水稻、甘薯、玉米、油菜、芝麻、花生、蚕豆等;绿肥作物类主要有紫云英、田菁等;果树类主要有柑桔、荔枝、龙眼、橄榄、黄皮果、芒果、蒲桃、枇杷、香蕉、西番莲、柿、梨、桃、李、杏、葡萄等,近野生、半野生果树主要有山橄榄、板栗、桃金娘等;经济植物类和林木类主要有三叶橡胶、茶、油桐、千年桐、乌桕、大叶桉、柠檬桉、无患子、女贞、泡桐、攀枝花、珊瑚藤、柳、柽柳、八叶五加、马尾松、漆树、木荷、石楠、山乌桕、楠木、石栎、米槠、红栲、南岭栲、闽粤栲等;栽培蔬菜和瓜类主要有白菜、萝卜、芥菜、甘蓝等的留种部分,以及南瓜、西瓜、黄瓜、甜瓜、冬瓜、葫芦瓜等;其他野生草木蜜粉源主要有黄瑞木、野漆树、盐肤木、水苏、石齐宁、廊茵、辣蓼、箭蓼、益母草、金櫻子、菝葜、古买卖、石斑木、岗柃、柃木等。此外,惠安以南沿海至东山的大陆海岸的淤泥海滩,有桐花树等红树林树种中的良好蜜源植物。
  闽西北和闽中东地区,其南部界线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界线,北部界线自政和以南、建阳以南、顺昌桃花山与七合山、泰宁的大田、建宁的黄坊一线为界,包括宁德地区大部、建阳地区南部、三明地区和龙岩地区。该区属暖温带南部季风气候类型。土壤主要类型是红壤、黄壤、灰棕壤,兼有砂壤土、水稻土等。该区粮油作物类蜜粉源除甘薯外,基本与东南沿海地区相似;绿肥作物类蜜源有紫云英;果树类蜜粉源主要有柑桔、柿、桃、李、㮈、板栗、枣、杏、梅等,闽清、尤溪等部分地区有少量橄榄、龙眼、西番莲、枇杷等;经济植物和林木类蜜粉源主要有乌桕、山乌桕、大叶桉、柠檬桉、无患子、千年桐、油桐、泡桐、女贞、木荷、茶、楠木、石栎、红栲、闽粤栲、米槠、青岗栎、格氏栲、甜槠、马尾松等;栽培蔬菜瓜类蜜粉源,其种类与东南沿海地区相同;其它草木蜜粉源主要有黄瑞木、柃木、盐肤木、漆树、山苍子、毛冬青、白花笼、水苏、益母草、杜鹃花、乌饭、金樱子、蓟类及蓼属植物等。
  北部地区,其南部界线与闽西北、闽中东地区相连,北部界线与江西省和浙江省相邻,包括光泽、崇安、浦城、松溪,以及政和、邵武、建阳3县、市的北部地区。该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兼有黄壤、黄棕壤和高山山地草甸土。粮油作物类蜜粉源有水稻、油菜、玉米等;果树类蜜粉源主要有桃、梨、李、枣、苹果、葡萄、柿、板栗、野山楂等温带树种;经济植物和林木类蜜粉源主要有乌桕、山乌桕、桉树、泡桐、茶、苦槠、甜槠、长柄石栎、茅栗、锥栗、钩栗等;栽培蔬菜瓜类蜜粉源与其他地区相似;其他野生草木类蜜粉源主要有柃木、盐肤木、漆树、越桔、乌饭、灯笼花、白花益母草、益母草、蓼属植物等。
  (二)主要蜜源植物
  福建能提供大量商品蜜的蜜源植物主要有柑桔、荔枝、龙眼、乌桕、山乌桕、鹅掌柴、枇杷、柃等8种。
  1.柑桔
  全省各地普遍栽培柑桔,1980年,全省有柑桔32.22万亩;1985年达66.59万亩;1989年猛增至169.01万亩;1990年又发展到179.97万亩。闽北地区发展较快。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南靖、长泰、平和、华安、龙海、永春、德化、南安,以及闽侯、长乐、建阳、三明、连城等地。柑桔品种多,花期不一。福州的雪柑3月底4月初至4月下旬,福柑4月上旬至4月下旬;龙海芦柑4月初至4月中旬;三明温州蜜柑3月中旬至4月下旬。柑桔蜜腺呈盘环状,位于子房基部。花初开,花冠呈杯状时,泌蜜较多;花冠张开,花瓣呈辐射状时,泌蜜减少;花瓣反曲时,泌蜜停止。气温为20~25℃,无西北风时,泌蜜丰富,强群可产蜜10~15千克。柑桔新蜜橙黄色透明,甘甜清香,是上等蜂蜜。花粉充足,对蜂群繁殖十分有利。
  2.荔枝
  福建已有1500多年的荔枝栽培历史。1980年,全省有荔枝18.18万亩,1985年增加到19.83万亩,1989年达26.19万亩。1990年,全省荔枝栽培面积发展到27.14万亩,分布于闽南及沿海30多个县、市,其中漳浦约4.6万亩、龙海4.5万亩、诏安2万余亩。漳州市,荔枝总面积占全省的80%左右,其次是莆田、仙游,再次是南安、永春、泉州、福州、闽侯等县、市。福建荔枝有四五十个品种。荔枝蜜腺盘环状,位于花萼基部,初呈淡黄色,后变金黄色,泌蜜量随蜜腺颜色变深而增多。花期早荔枝2~3月,中荔枝3月下旬至4月上旬,晚荔枝4月上旬至4月下旬,福州可延迟至5月中旬。荔枝开花有大小年。荔枝为晚间泌蜜植物,气温达20~25℃,晴天、南风、夜露的晚间泌蜜最涌,流蜜量极大。一朵花泌蜜3天,第一天泌蜜最多,第二天次之。漳州荔枝,平均每朵雌花泌蜜量为8.95毫克,花蜜浓度为19.54%。大年,若气候正常,每群可取蜜30~50千克。1983年,龙海县收购荔枝蜜200余吨。荔枝蜜为浅琥珀色,芳香馥郁,有浓厚的荔枝花香,为蜜中上品。荔枝蜜是福建商品蜜的主要品种之一,而且是我国著名出口蜂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甚受欢迎。荔枝花粉少,不能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晚荔枝花期,最好选择有黄皮果等良好辅助蜜粉源植物的场地。
  3.龙眼
  1980年,全省有龙眼18.88万亩;1985年为27.55万亩;1989年发展到40.20万亩;1990年,全省栽培面积达43.94万亩,居全国首位。龙眼大多栽培于沿海各县丘陵地,其中,以晋江、南安、同安、泉州、仙游、莆田等县面积较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左右。龙眼品种也很多。龙眼花蜜腺淡黄色、碗状,位于花萼基部。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漳州一带4月和5月初开花,晋江和莆田一带5月上旬至5月底,福州、闽清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开花大、小年明显,泌蜜适温24~261:。晴天夜间暖和,次晨有雾的南风天气泌蜜多。龙眼花期正值雨季,又有大小年,产蜜量高而不稳。大年气候正常,每群可取蜜15~25千克,丰年可达50千克。龙眼新蜜为浅琥珀色,气味芳香,是上等蜂蜜,龙眼蜜是福建商品蜜的主要品种之一,亦是主要出口蜜之一,龙眼花粉少,不能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进入场地前,应准备充足的粉脾,开花后期,泌蜜量少,依天气情况应适当早退场。
  4.乌桕
  乌桕遍布全省各地,实有面积尚不清楚,以清流、连城、永定、浦城、政和、福鼎等县数量为最多,其次是泰宁、南平等县、市。乌桕生长于公路旁、田埂、沟旁、盆地、平原地区。花蜜腺2枚呈肾形,位于苞片外面基部两侧。花期6月上、中旬至7月下旬。大、小年区别不明显。泌蜜适温25~32℃,上午9~10时、下午3~4时泌蜜较多。在夜雨、日晴、温高、湿大条件下泌蜜丰富。生长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的冲积土上的乌桕泌蜜最多。10~30年的壮树泌蜜量比幼树和老树大,比较稳产。常年每群可取蜜10~15千克。乌桕蜜为浅琥珀色,味甘甜。花粉土黄色,数量多,有利于蜂群繁殖。
  5.山乌桕
  全省各地山区都有大量分布,实有面积尚不清楚,尤溪、南平、顺昌、邵武、三明、永安等县、市数量多且较集中,利用较充分。花蜜腺2枚,呈肾形,位于苞片外面基部两侧。山乌桕的花期,闽南、三明浅山区5月中、下旬开花至7月上旬结束,深山区及武夷山为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泌蜜丰富,蜜蜂爱采,温高湿大天气泌蜜较多。生长在山腰、谷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阳光充足地带的山乌桕泌蜜量较大。大、小年不明显,较稳产,常年每群意蜂可取蜜15~20千克,丰年可达25~30千克;每群中蜂可产蜜10~15千克。山乌桕蜜浅琥珀色。甘甜适口,香味较淡,是福建商品蜜主要品种之一。花粉充足,有利于蜂群繁殖。
  6.鹅掌柴(又称八叶五加)
  鹅掌柴分布较广,从福鼎经霞浦、罗源、连江、福州、永泰、仙游、永春、华安、永定等一线的东南沿海各县林地都有分布,其中平和3万余亩,南靖近3万亩,龙海、云霄、长泰、华安各1万多亩,诏安、漳浦近万亩。南靖、永泰、福州等地利用较充分。全省实有面积尚不清楚。鹅掌柴蜜腺淡黄色,杯状,位于子房顶部。花期10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由北向南推迟。老树先开花,壮树次之,幼树和再生树最迟。一株树的花,上部先开,依次中部和下部,花期20多天。花序大,花朵多,花粉充足,流蜜期长。气温18~20℃、相对湿度80%左右泌蜜最多,尤其在南风回暖、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泌蜜更多。北风降温,12℃以下泌蜜减少或停止。大、小年不明显,只要秋季雨水充足,花期天气好,气温高,就能大流蜜。鹅掌柴花味芳香,泌蜜丰富,蜜蜂容易采集,对蜜蜂引诱力很强。福建鹅掌柴花期正值干季,晴天较多,有利于花蜜分泌和蜜蜂采集,但时值冬季,时有低温寒潮,会影响泌蜜和蜜蜂采集。严霜能使花朵凋谢、花期缩短。中蜂可以充分利用,意蜂一般只能利用前期,常年每群可取蜜10~20千克,丰年可达40千克。南靖县鹅掌柴蜜年产量,最高达400余吨,居全省之冠。鹅掌柴新蜜浓度高,含水量20%左右,浅琥珀色,结晶为乳白色,新蜜略有苦味,是福建商品蜜主要品种之一,内销、出口都很受欢迎。
  7.枇杷
  全省各地普遍栽培枇杷,1980年,全省有2.99万亩;1985年发展至7.78万亩;1989年达15.56万亩;1990年为15.65万亩。主要分布在莆田、云霄、福清、福州、连江等地。枇杷蜜腺呈杯状,位于杯状花托的凹面上,花期11月上旬~12月中旬。气温15℃就泌蜜,20℃泌蜜增多,特别在夜凉昼热、南风回暖、空气湿润的条件下泌蜜更多。枇杷花期长,且福建省沿海地区11~12月气温较高,平均达16T:以上,对泌蜜有利,但有时也受低温寒潮的不利影响。枇杷开花大、小年明显,常年每群可取蜜5~10千克。纯枇杷新蜜浅琥珀色,结晶白色细腻,有浓郁的枇杷香味。花粉黄色,数量多。
  8.柃(野桂花)
  全省各地山区都有分布,以鹅掌柴分布线的西北面各县山地数量较多,全省实有面积尚不清楚。福州北岭、闽清、三明、永安等地都有商品柃蜜。柃的蜜腺呈环状,位于花丝和花冠基部。福建柃属有柃木、华南毛柃、二列柃、岗柃、细枝柃、毛果柃、米碎花等10多种,所以花期较长。自10月下旬至次年3月,都有柃属植物相继开花。闽西梅花山岗柃开花期10~11月,细枝柃11~12月,微毛柃12月至次年1月。同一种柃,在不同地区开花期不一样,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高海拔向低海拔逐渐推迟。一种柃木通常开花10~14天。泌蜜适温14~20℃。夜经轻霜,日出天暖就泌蜜,在夜凉昼热的条件下泌蜜更多。柃花泌蜜丰富,大、小年不明显,较稳定。中蜂可充分利用,意蜂一般只能利用早、中期。常年中蜂每群可取蜜10~20千克。柃蜜浓度高,含水量19%左右,水白透明,结晶洁白,质地纯净,花粉充足,有利蜂群繁殖,气味清香,色味俱佳,堪称“蜜中之王”,在国内外市场很受欢迎。
  (三)蜜源植物利用与保护
  据《漳州府志》记载,唐朝漳州刺史陈元光部将丁儒所著《归闲二十韵》中已有蜜取花间液之说。《闽产录异》(1886年刻本)中记载,福州、兴化、泉州、漳州等地以龙眼、荔枝二花之蜜为最好,冬蜜次之,乌桕蜜最差;明嘉靖七年(1528年),安溪涂山中发现松树梢上分泌有甜液。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全省饲养的蜂群数量甚少,绝大部分蜜源白白流失。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蜜源植物的利用率,特别是栽培蜜源植物的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对野生蜜源植物的利用率依然很低,估计鹅掌柴蜜源只利用60%左右,山乌桕利用30~40%,柃利用20~30%。一些果树类蜜源植物,因花期施用农药,引起蜜蜂中毒死亡,既妨碍蜜源利用,又不利果树的授粉。1987年4月,龙海县九湖乡在荔枝花期喷洒农药,仅南靖县的中蜂就中毒一万多群,损失35万余元。70年代后,全省柑桔生产发展迅速,但因花期普遍施用农药,基本上不能利用,蜂农谈柑桔而色变。福建柑桔蜜已属罕见之物。
  全省除少数地区外,普遍不重视蜜源的保护。鹅掌柴、山乌桕等野生蜜源植物被大量砍伐。1983年,南靖县奎洋乡企业经理部收购鹅掌柴树10多万公斤,加工鞋垫木出售。华安等县的类似问题也很突出。还有不少地方,将鹅掌柴砍作薪炭或烧灰炼碱。70年代以来,不少山区县大批砍伐乌桕、山乌桕以种植白木耳。古田县的乌桕几近绝迹,南平市的乌桕至少被砍去80%。
  1983年9月15日,南靖县人民政府率先行文全县,强调保护八叶五加即鹅掌柴蜜源,要求各乡、场、镇和有关单位广泛宣传保护八叶五加蜜源植物,发动群众制订《乡规民约》,把八叶五加等主要蜜源树列为重点保护的植物资源之一,严禁乱砍滥伐。文件还规定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向乡、村的群众收购八叶五加树及其制成品,违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