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草繁殖与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图书
唯一号: 130020020230001877
颗粒名称: 三、牧草繁殖与利用
分类号: S812
页数: 6
页码: 71-76
摘要: 本文叙述了福建省在牧草种植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在80年代,基于大量的牧草引种、筛选和驯化数据与资料,福建省进行了牧草种植区划研究,并确定了不同区域的“当家”草种。同时,为了克服牧草种植上的盲目性,实现牧草品种的合理布局,协作组编写了相关研究报告和图谱。此外,福建省自50年代起陆续引进优良牧草,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引进并建立了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以满足省内外的需求。文章还介绍了几种主要推广的牧草,如象草、杂交狼尾草和多年生黑麦草等。这些牧草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并适宜在不同地区种植。福建省的牧草种植研究为发展草食畜禽、养鱼和水土保持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种源支持。
关键词: 福建省 牧草繁殖 利用

内容

(一)牧草种植区划研究,
  80年代,本省在牧草引种、筛选和驯化取得大量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农牧渔业部畜牧局的要求,由省农业厅畜牧局牵头,采取调查与试验研究、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组成协作组,开展牧草种植区划研究,并参加全国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研究,建立屏南、周宁、莆田、安溪、南靖、清流、沙县、建阳、崇安等9个试点,进行牧草引种观察和栽培试验研究。历时4年(1984~1987年),取得较完整的成果。根据地理方位、气候条件、牧草特性以及生产验证结果,把全省分为三区,确定区域“当家”草种:闽西北牧草种植区,包括南平地区和三明市(除建宁县外)、德化县、连城县、武平县、福安县、福鼎县、霞浦县等,本区多是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应以宽叶雀稗、园果雀稗、多花木兰、银叶山蚂蝗、乌瓦雀稗为“当家”草种;闽中南牧草种植区,包括漳州、厦门、莆田、福州等4个市和泉州市(除德化县外)、龙岩市的南部,本区适宜种植热带和亚热带草种,温带牧草可在冬季栽培利用,象草、杂交狼尾草、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大翼豆、银合欢、牛鞭草作为“当家”草种;福建山区(海拔800米以上)牧草种植区,包括周宁、屏南、寿宁、建宁县的全部,光泽、崇安、浦城、政和县的一部分,本区夏季较凉爽,冬季间有冰雪,终年湿润,宜于种植温带牧草,“当家”草种为三叶草属、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等。协作组编写《福建省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研究》、《福建省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栽培利用技术要点》和《福建省主要多年生栽培草种区划图》。这有利于克服牧草种植上的盲目性,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种,逐步实现牧草品种合理布局,为促进入工种草的发展提供种源和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于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
  (二)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50年代起,本省陆续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牧草进行试种、繁育和推广利用,但零星分散、面积不大。70年代后期,省农业局畜牧局先后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批量(30多吨)进口多年生黑麦草、多倍体黑麦草、鸡脚草、高羊茅、珍珠粟、宽叶雀稗、白三叶、地三叶、红三叶、百脉根、柱花草等牧草种子。并在地处南亚热带的漳浦县和地处中亚热带的建阳、崇安县,共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2000亩,繁育生产适宜不同类型地区推广种植的牧草种子。1982年,农牧渔业部投资10万元,在清流县建立以繁殖葛藤为主的牧草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福建农学院牧草研究室在建阳黄坝州建立以繁育本地草种(马唐、园果雀稗、鸡眼草、多花木兰、金色狗尾草)为主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1500亩;省农科院牧医所在福清新楼建立生产基地;建阳地区农科所也结合栽培试验研究,进行牧草种子生产。同时,建阳书坊、莆田大洋、浦城布墩、安溪莲花山等地,建立群众性草种生产基地。1985年,全省有牧草种子田面积5000亩,当年生产各种牧草种子5万公斤,开始为本省改良草地和人工种草提供部分牧草种子。建阳书坊1990年生产牧草种子1.2万公斤,除满足本省需要外,还销往江西、浙江、广东等地,成为中国南方宽叶雀稗的主要生产基地。同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银牌奖。
  (三)主要推广的牧草
  1.禾本科
  象草。原产于非、澳两洲和亚洲南部的多年生高秆丛生型草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驰名高产优质牧草。1954年从南京林学院引进,在福州、海澄等地进行试种,效果较好。1958年,福建省农业厅畜产处又从广东省畜牧所批量引进,在福州、漳州等地建立繁殖基地。全省各地均可用宿根自然越冬,闽南地区基本上终年可收割利用。一般年亩产鲜草1.5万公斤。漳州市布坑奶牛场的饲养员在牛舍附近栽培象草,由于水肥充足,亩产鲜草高达3万公斤以上。多年生产验证,它是一种适应性和再生力强、耐频割、利用期长、产草量高、草质好,各种草食牲畜喜食,为本省红壤地区比较理想的高产优质牧草。全省各地已广为栽培利用。
  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种间杂交的第一代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1981年,江苏省农科院首次由美国引进,1987年,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从江苏引入本省,在福州、厦门、安溪、上杭、建阳、南平、建瓯等地试种观察,并进行养牛、养鱼试验研究,1989年通过省级鉴定。其许多特性与象草相似,产草量不如象草,但草质较柔嫩,适口性强,是很有栽培利用价值的高产、优质牧草。推广范围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多用于养鱼和饲养奶牛。
  多年生黑麦草。原产于欧洲的丛生型草本植物。60年代初,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引入本省,在福州东门实验地进行试种观察。1980开始,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局多次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引进,进行较大面积推广利用。从各地试种情况和生产验证结果看,很适宜本省海拔800米以上的草地或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夏季凉爽的山区种植。据屏南、周宁等地测定,年亩产鲜草2500~3000公斤。它具有再生力强、产草量高、叶量大(75%)、秆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既耐切割又耐牧等特点。屏南仙山牧场用它与白三叶、地三叶等优良豆科牧草混播,建成高产优质人工草地1万亩,被确认为本省高海拔草地改良的“当家”草种。
  宽叶雀稗。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初次引进省内,它是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1979年,福建省科技情报所和省农业局畜牧局、省农科院牧医所从澳大利亚和广西省畜牧所再次引进试种观察,并在崇安、漳浦、建阳草种基地繁殖生产,在福清、安溪、浦城、政和等地进行较大面积的扩种与利用。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亩产种子50〜80公斤。它具有抗旱、耐寒、耐贫瘠、适应范围广、自繁能力强、产草量高等特点,是很适宜本省中、南亚热带地区和水土流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全省各地已广为栽培利用。系本省最主要的优良“当家”草种。
  卡松古鲁狗尾草。原产于热带非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70年代末,省农业局畜牧局从广西省畜牧所初次引入本省,在漳浦草种繁殖场试种观察。1982年,福建省科技情报所和省农科院牧医所又从澳大利亚引进,在福清新搂建植人工草地1000亩,并在诏安、安溪等地进行生产性示范试验推广。该草在全省各地均可种植,闽中南可保持终年青绿、闽北地区越冬率75~90%,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具有适应范围广、春季返青早、分蘖多、生长快、再生力强、产草量高,既耐频割又耐放牧等特点,是宜于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乌瓦雀稗。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的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1963年,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初次引进本省,在福州东门牧草实验基地试种观察。1979年,省农科院牧医所从广西省畜牧所引进栽培试验研究,并在漳浦、崇安草种基地繁育生产。据崇安试验观察,在极端最低温度零下5.7℃的条件下,仍可安全越冬,翌年3月开始返青,年亩产鲜草3500公斤左右。具有抗逆性强、返青早、供草时间长、耐践踏、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等特点,全省已广为栽培利用。系本省较为理想的“当家”草种。
  坚尼草。原产于非洲。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广东省畜牧所引进本省,在福州东门和郊区谢坑牧草引种基地试种观察,并在漳州、建阳、南平、安溪等地推广利用。这种牧草适应性强、生长快、分蘖多、草质好,是各种草食畜禽喜食的多年生优良牧草,全省各地均可以宿根自然越冬,年亩产鲜草5000~7000公斤,一般以青割鲜喂为宜。它根系发达,抗旱、耐贫瘠土壤,也是水土保持的好草种。
  鸡脚草。原产于欧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80年代初,农牧渔业部分配本省少量种子,在屏南、寿宁等地试种观察,效果良好。1985年以后,省农业厅畜牧局多次从美国俄勒冈州诺马克和国际草种公司进口种子1000公斤,在屏南仙山、周宁里仙岗等地用以进行草地改良,效果很好。它耐寒耐荫、耐践踏、叶量多、草质好,一般年亩产鲜草3000公斤、亩产种子10~20公斤,适宜海拔800米以上或夏季凉爽的山区改良草地和人工种草,是各种草食畜禽喜食和养鱼的优质牧草。
  大米草。是生长在浅海滩涂上的一种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60年代初,南京大学生物系从英国引进,并在本省连江县的马鼻、莆田县的江口、龙海县的港尾等地试种观察。1979年,省水土办、省科委、省农业局畜牧处等共同组织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到浙江省参观学习,省计委安排专项经费8万元,从温岭县大批量引进草种,在福鼎、福安、霞浦、罗源、连江、莆田、龙海、漳浦、东山、宁德等地种植利用。1985年,南京大学大米草研究室从美国引进美洲米草,在本省罗源湾进行大面积种植饲喂奶牛、羊、鹅等试验研究。一般年亩产鲜草2000~3500公斤,具有抗逆性强、繁殖快、既耐盐又耐淹、茎叶鲜甜、适口性好、营养比较全面等特点。它不仅可以消浪抗蚀、保滩护堤和促淤造陆,成为围海造田的“先锋”植物,而且也是发展草食畜禽和养鱼的优质牧草。
  高燕麦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的越年生或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初次引入本省,在福州东门和北门奶牛场试种。80年代,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局多次从澳大利亚等国家引进,在漳浦、建阳、莆田等地繁殖、推广利用。一般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亩产种子100~150公斤。具有分蘖多、再生力强、早春生长快,产草量高、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为各种草食畜禽越冬度春的优质青饲料。
  黑麦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一年生(越年生)割草型草本植物。60年代,省农科院牧医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引进,在福州北门奶牛场试种利用。70年代以后,多次从江西省草种繁殖场和美国俄勒冈州诺马克和国际草种公司以及新西兰等国家大批量引进,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利用。具有分蘖多、再生力强、冬春生长快、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一般亩产种子40~70公斤、亩产鲜草3500公斤左右。全省各地广为栽培利用。对发展草食动物(特别是兔、鱼)起重要促进作用。
  苏丹草。原产于非洲北部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割草型草本植物。早在50年代初,省农林厅畜产科就引进本省,1965年,省农科院牧医所又从中国农科院牧草研究室引进,在福州地区试种后,推广至全省各地。70年代,成为发展养鱼的主要青饲料。一般亩产种子40~60公斤,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因含氢氰酸,故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大刍草。原产于墨西哥的一年生丛生型饲料作物。1984年,省农业厅畜牧局从浙江省引进试种,在莆田、安溪建立繁殖基地,后在全省范围内广为推广利用。具有分叶多、耐收割、产草量高、草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等特点。一般亩产种子50~80公斤、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是草食畜禽喜食和养鱼的优质青饲料。
  珍珠粟。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在亚洲广为栽培利用。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广东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初次引进本省,在福州、邵武等地试种并推广。1989年,从美国俄勒冈州国际草种公司进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主要作为奶牛、兔、鱼的青饲料。一般亩产种子40~70公斤、亩产鲜草4000公斤左右。现全省各地已广为栽培利用。
  岸杂1号绊根草。是美国用海岸狗牙根和肯尼亚一58狗牙根杂交培育而成的多年生匍匐型草本植物。1984年,省农科院牧医所从广东省畜牧所引进,先后在安溪、上杭、屏南、福清、建阳等地进行栽培试验研究。全年亩产鲜草4000~7000公斤,是适宜本省南亚热带地区改良草地的高产优质牧草。
  2.豆科
  白三叶。原产于欧洲。现已广布世界温带地区的多年生放牧型草本植物。1954年,由福州畜牧场引种试种,由于采种期正逢高温多雨季节,难于留种,未能成功。60年代,再次引进。至1979年省农业局畜牧局又从国家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引进,在海拔较高的屏南、周宁、寿宁、上杭、建阳等地试种成功。80年代以后,又多次从澳大利亚、美国俄勒冈州诺马克和国际草种公司大批量进口种子,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并在屏南仙山、连城廖天山、周宁里仙岗、安溪莲花山、罗源飞仙岩建立混播(白三叶+地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鸡脚草)人工草地2.5万亩。据各地试种情况和生产验证结果看,它具有抗旱耐寒、耐酸性土壤,茎叶柔嫩多汁、营养丰富(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7%),适口性好、既耐割又耐牧等特点。很适宜海拔800米以上或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夏季较凉爽的山区种植。屏南仙山牧场种植的白三叶,一年四季长青,终年可放牧利用。1983年秋旱113天,冬季下雪5次,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5℃,没有发生枯死或冻害现象。全年亩产鲜草3500公斤左右,确为本省高海拔地区人工种草或改良草地的优质“当家”草种。除放牧利用外,也可青贮、晒制加工草粉或喂猪养禽、养兔,是畜禽越冬度春的优质青饲料。
  地三叶。原产于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一年生或越年生匍匐型草本植物。60年代,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初次引进本省,在福州东门试种观察。1979年,省科技情报所从澳大利亚引进,在福州、沙县、莆田、诏安等地试种观察。80年代以后,省农业厅畜牧局又多次从美国俄勒冈州诺马克和国际草种公司进口,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利用。它具有繁生接代能力强,茎叶柔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各种畜禽喜食等特点。全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种子30~50公斤。既可放牧利用,也可青割鲜喂或晒制干草、加工草粉,作为畜禽蛋白质补充饲料。同时,也是果园套种优良草种。
  红三叶(又名车轴草)。原产于小亚细亚,是世界海洋性气候地区最重要的短期多年生牧草。196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初次引进,在福州东门试种观察。它很适宜本省高山低温多雨地区种植。80年代以后。又多次从新西兰、美国俄勒冈州诺马克和国际草种公司进口,在全省适应地区内大面积推广利用。屏南仙山牧场用它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果很好。全年亩产鲜草3500~5000公斤。既可青割鲜喂,也可晒制干草或加工草粉,作为畜禽蛋白质补充饲料。
  埃及三叶(又名亚历山大三叶草)。原产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196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引进,在闽侯谢坑实验基地试种观察,亩产鲜草3500公斤左右。具有冬春生长快、草质柔嫩多汁、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等特点,是很适宜本省各地冬季栽培利用的高产优质牧草。
  大翼豆。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蔓生型草本植物。70年代末,省农业局畜牧局从广西省畜牧所初次引进,在莆田、安溪、漳浦等地试种观察。1980年,省科技情报所又从澳大利亚引进,在本省中南部推广,建植人工草地,一年四季长青,全年亩产鲜草3000~4000公斤。它营养价值高,鲜草中含粗蛋白质4.58%,既可青割鲜喂,也可晒制干草或加工草粉,是很适宜闽中南地区建立混播人工草地的高产优质“当家”草种。
  大绿豆(又名印尼绿豆、四季绿豆)。50年代,从印度尼西亚引入中国,一年生草本植物。196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牧草研究室引进,在闽侯谢坑、邵武等地试种观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年可收割多次,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若收割一次后留种,亩产籽实40~70公斤。既是高产优质饲料作物,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全省已广为栽培利用。
  柱花草(又名巴西苜宿、热带苜宿)。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初次引进,在闽侯谢坑实验基地试种观察。80年代以后,清流、安溪、龙岩等地畜牧部门又多次从海南岛大批量引进,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全年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全省各地多晒制加工草粉,作为畜禽蛋白质补充饲料,也作为果园套种的绿肥作物。
  银合欢。广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多年生木本植物。50年代,省农业厅畜牧处初次引进,在福州畜牧场试种。1979年,省农科院牧医所从海南岛热作所引进萨尔瓦多银合欢。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秘鲁和肯宁汉银合欢,进行比较系统的栽培试验研究,并在福清的新楼及安溪的龙门等地作生产上推广利用。它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嫩枝叶含粗蛋白质6.24%。很适宜本省水土流失区种植,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质草种。
  银叶山蚂蝗。又名钩状山蚂蝗。70年代末,省农科院牧医所从广西畜牧所引进,多年生蔓生型草本植物。1984年开始,在安溪、莆田、建阳、沙县等地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是适宜于闽西北地区种植的“当家”草种。
  蝴蝶豆。广布于东南亚各国的多年生藤本植物。60年代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广东省畜牧所初次引进。1983年,省农科院牧医所又从广西省热作所引进,在福清进行改良草地试验研究。既可放牧利用,也可青割鲜喂或晒制干草、加工草粉,作为畜禽蛋白质补充饲料,也是果园套种的优质绿肥作物。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畜牧志

《福建省志·畜牧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畜牧生产、饲料、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教育与合作交流、机构与队伍等章节,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福建省1991~2005年畜牧业的发展全貌,尤其对福建的畜牧产品及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